让你像刷朋友圈一样刷应用的豌豆荚一览,远不止是个阅读产品 | iSeed
如果希望参与到 iSeed 系列报道,或者有相关项目推荐,请点击我们网站顶栏 “寻求报道” 按钮填写相关资料。初创团队的产品如若想获得 iSeed 系列的采访,请将产品提交到创库(MindStore.io)。
“我的手机和平板上有两千多个 app,每天会在上面花许多时间。其中有一些是我从安装到现在,都不会想起来打开几次,但又不舍得删掉的。于是就有了豌豆荚一览,一个能让我在一个页面里刷全部 app 的工具。”
在之前多个访谈中,豌豆荚联合创始人兼 CEO 王俊煜都如此解释,为什么一个应用商店要自己做一个形态跟聚合阅读 app 很像的产品。
豌豆荚一览基于应用内搜索技术,能打破 “app 信息孤岛”,把散落在手机已有 app 内的文章、图片和视频都抓取并串联起来,在同一个页面中以卡片流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手机里还没有的 app,用户也可以选择用 “添加” 的方式发现一览收集的其他 app 内容。如果觉得内容好,想直接下载 app,一览也提供了安装按钮。
一览团队每周都会新增 15 个 app,目前已经收集到了超过 400 个不同的 app,其中还有些英文的。每天总共能检测到的更新大概有一万多篇。
今年 5 月 8 日,豌豆荚发布了一览的 Beta 版——豌豆荚探索版。图标是一个无穷的符号,寓意着在一个 app 里就能探索无穷无尽的内容。
7 月 13 日正式在 iOS 端和 Android 端同步上线时,图标还是采用了无穷的符号,名字却改成了一览。
在豌豆荚一间名为 “Rock Python” 的会议室里,工具控王俊煜一边用 Chromebook Pixel 2015 展示一览图标的备选方案,一边向爱范儿解释道:
我还是希望它是工具产品,探索就感觉它的调性过于强烈了一点,所以当时去想一个新的名字,最后想到一览无余的一览。豌豆荚一览的产品核心是一个提升效率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产品。
具体到使用场景,不同用户使用一览的方式也有不小差异。有的用户纯粹在一览上阅读内容,由于不用在 app 间来回切,提升了阅读效率;有的用户只是浏览标题;有的用户则将一览用于发现优秀 app,看到 app 的内容好再去下载。
对于发现优秀 app 这事,一览在 app 内容外显上可能比豌豆荚本身干得还要好。“比如说我在 App Store 里面找 MONO,只能看几张截图,看一下用户评分,看一下它的排名。” 王俊煜说道,“肯定远远不如看一下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来得直接。”
用户借助一览发现优秀 app 后,对一览本身的使用频率却可能降低了。对于这种情况,王俊煜表示是在设计之中的:为用户提供发现优秀 app 的价值,这是豌豆荚的主业务,也是一个工具型产品的本分。
在衡量用户活跃度和口碑的数字指标上,一览的工具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豌豆荚自己统计的数据显示,9 月初,Android 用户日平均浏览内容条数为 40,iOS 用户则是 80。现在这组数字已经增长到 Android 端的 88 以及 iOS 端的 144。
净推荐值(NPS)是一种计量某个用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品牌、产品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据王俊煜透露,一览的 NPS 得分是 49。
“如果和美国的 NPS Benchmark 相比,还是挺让人欣喜的。这是一个全球统一的量表,最高的特斯拉是 96.6 分,一览仅比亚马逊低一些。” 王俊煜告诉爱范儿。
尽管有着不错的用户活跃度和口碑,豌豆荚却没有花太多精力对一览进行推广,只是在一些垂直科技网站投放 Banner 广告。一览目前在豌豆荚上的下载量接近 20 万,而 iOS 端的用户数则多点,加起来也只是 50 多万的规模。
王俊煜坦承:“一览还是一个比较早期的产品,正式发布也才不到 4 个月。我们自己都不确定一览最终会是什么形态的产品,也不想说特别大的话,所以现在没有主动去做很多推广。”
一览团队做得更多的是积极听取用户的反馈,让一览这个工具用得更加趁手。比如,1.1 版本中的离线下载以及 1.4 版本中的视频视图这些比较重大的功能,都是一览团队听取用户反馈增加的。
对于一览接下来的产品改进和推广,王俊煜表示均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过,一览这个产品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可以从他对一个工具型产品的价值追求中略知一二。
王俊煜本人非常推崇 Evernote。今年 7 月 Evernote 创始人 Phil Libin 放弃 CEO 职位那一段时间,出现了 Evernote 可能退出 “独角兽” 俱乐部的声音,王俊煜也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要说工具型产品,Google, Facebook 的价值诉求都是工具型产品(Definition: help people do things faster, cheaper and better)。如果说 Evernote 什么地方有问题,对我(一个付费用户)来说,恰恰就是工具本身不够 fast, cheap 和 good。
豌豆荚一览发展的大方向终究离不开它作为一个工具的价值诉求:既帮助用户更好地解决 “app 信息孤岛” 问题,也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来发现优秀 app
在电子化、移动化的解构下,内容消费的形式和方式早已改头换面。本期为第 6 期 iSeed 访谈,主题是 “内容消费”。本篇为该访谈系列的第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