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微信推出中老年专用小程序,要让科技连接更多群体

公司

2017-09-04 20:06

爸爸:“女儿,你发的这个表情包真有趣,怎样收藏下次用呀?”

我:“跟我上次和上上次教你的那样,先长按表情包,选择添加表情。”

爸爸:“添加完了,咦,我还是找不到它呀?”

我:“跟我上次,上上次,上上次教你的那样,接着…… 爸,你拿妈的手机接下电话,我电话上教你。”

以上就是我和我爸微信语音聊天的片段,也是教他用微信的情景之一。相信不少朋友也体会过,教会爸妈使用微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9 月 4 日,微信团队又推出一个实用的小程序 “微信使用小助手”,通过官方制作的一系列视频及图文教程,帮助咱们的父母更好地使用微信。

也就是说,教会爸妈如何在微信上加好友、发表情包、打字、发语音、发照片、视频和语音通话的任务,可以交给 “微信使用小助手” 这个小程序了。

(图片截自教程视频)

目前小助手共提供 11 个教程,包括加好友、调整字体、发送图片、发语音、视频 / 语音通话和发表情包等,主要以微信基础沟通功能为主,也是父母最常用的几个功能。每个教程包含 1-2 分钟的短视频和详细的分步骤图文说明。视频由真人演绎,使用口语解说,在关键步骤会突出演示。

教程内容会根据手机操作系统自动匹配,目前有 iOS 和 Android 两个版本。小助手使用大字体,界面也相当简洁,主页面和每个教程页底部都提供意见反馈入口。据悉,微信团队后续会根据用户反馈逐渐丰富和改进教程内容。

(真人演绎教程)

在此之前,我已经通过多次电话教学和手把手教学,让我爸学会打字、语音和视频通话。但如何在聊天中发表情包斗图,则是屡教屡败。小助手上线,我将 “保存聊天中的表情” 和 “聊天中发表情” 这两个教程发给了我爸,让他一边看教程,一边用我妈的手机练习。

孩子不在身边,“微信使用小助手” 确实能够帮助父母自学,降低了老年人的学习门槛,也减轻了子女的教育精力。

超 2 亿的科技产品 “弱势群体” 渐受关注

今年 8 月民政部公布的《2016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 2.3 亿人。

而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2016 这 4 年间老年网民增长了 96.57%,到 2016 年底,全国 50 岁以上网民的数量为 6900 万,互联网渗透率为 16.33%。

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进入生活,公众的生活方式也正随之改变,虽说专为老年人定制的科技产品也不少,但日常高频使用的科技产品,无论硬件或者软件,鲜有考虑和优化中老年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可以说,全国超过 2 亿的老年人,都是日常科技产品中的 “弱势群体”。

(苹果 CEO 库克与若宫正子)

今年 8 月苹果 WWDC 开发者大会上,最年长的开发者是日本一位 82 岁高龄的老奶奶,名叫若宫正子。60 岁退休后,她觉得市场上几乎没有一款应用或者游戏认真考虑过老人家的感受,对此深深失望的若宫正子,决定开始学习编程。目前,她正在开发一款老人家玩的游戏,名为 “Hinadan”。

苹果 CEO 库克曾问若宫正子是如何确保老年人可以使用她所开发的游戏,若宫正子回答说:“我在编程中曾考虑过这一点——承认老年人失去听力和视力,手指可能不会很灵活。”

我们的父母在自己原本熟悉的生活圈或者领域中也是 “高手”,但是随着视听能力、记忆能力、运动控制的衰退,却在学习使用微信,或者是我们轻易上手的高科技面前遇到困难。

社交软件,让年轻人连接了更多的朋友,却限制了老年人的发言和表达。购物软件,让年轻人能够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但大多数老年人都学不会网上买菜次日达。还有正在普及的移动支付、无人售货等,让年轻人的生活更便利了,但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的中老年人而言,却仍然毫不相干。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移动网络渗透率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开始让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一些科技产品的目标人群。

滴滴打车敬老版上线,锤子手机 Smartisan OS 的远程协助功能,以及更多产品上出现可以放得更大的字体、声音。针对老年人的智能硬件也在涌现,多在医疗、智能穿戴领域,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具有监控、防走失、定位等功能。

这个人口超过 2 亿的 “弱势群体”,开始逐渐进入主流视线。

借助小程序,微信在连接更多群体

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已高达 9.63 亿,其中 80、90 后典型用户占据 65%,新增用户必定需要从典型用户的两端辐射,因此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愈发受到重视。

《2016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55 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仅占 1%, 目前看来,微信的中老年用户为 963 万,这也是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了。

(图片来自《2016 微信数据报告》)

报告还显示,微信的中老年用户,平均每天发送 44 条消息,其中语言消息超过 1/5。在音视频通话方面,老年用户每月人均使用音视频通话 9 次,人均时长达到 82 分钟,超过 95 后以及 80、90 后典型用户的 65 分钟。在发红包上,老年用户每月人均发出 25 个红包,金额为 380 元。

总而言之,老年用户在增长,也日渐活跃。

作为一款装机必备的国民应用,微信需要最大限量地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共性需求,所以要大规模地针对老年人群的用户体验去做适配,可能性不大。但这个群体的需求不容忽视,微信团队也一直在关注这个群体的使用习惯。

中老年人是一个太过特殊的群体。除了智能手机普及这个因素,他们用上微信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由于孩子将其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也因其是自己打开老年生活另一扇大门的钥匙。

微信是年轻人最常用的沟通工具之一,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学习门槛和学习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子女学习),让他们并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轻松熟练地使用微信。

在一些长辈的群里,曾流转过一份网友整理的《中老年微信使用指南》,内容从 “什么是微信”、“如何发送图片”,到 “如何不让某些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甚至还有 “老人手机使用家规”、“微信群友自律歌”,内容东拼西凑,还掺杂了不少广告。这份在老年用户中流传甚广的指南,并不能教会他们使用微信,甚至还会误导他们的使用。

因此微信推出了 “微信使用小助手” 这款小程序,它不仅能帮到有学习需求的父母,也能多多少少地解决孩子不能在父母身边手把手教学的问题。

微信我想学会语音、红包、交话费,年轻人的东西学起来有点累;微信我想学会点赞、群聊、表情美,年轻人的脚步我们也想去追。

这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孩子出门在外,他们想通过朋友圈照片和心情了解孩子的近况,生日快到了想给孩子发个红包,家里的近况也想拍张照片发个语音告诉他们,而孩子回到家里注意力却依然在手机上。当老年人也能够流畅使用微信,他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喜好,更好地沟通。

国民应用的人文关怀和实际行动

从语音输入、字体放大,到 “微信辟谣助手”,再到 “微信使用小助手”,微信团队一直在通过多种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来提升中老年人的用户体验。

今年 6 月,微信推出过 “微信辟谣助手”。用户不仅可以主动搜索谣言,如果爸妈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还会收到辟谣提醒。该功能一度被认为能够作为身边谣言粉碎机,拯救爸妈的朋友圈。

(微信辟谣助手)

其实除了中老年人,微信也曾为更多特殊群体提供关怀和创造改变。早在 2014 年,微信上线 “为盲胞读书” 项目,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内,通过语音功能朗读由系统推送的一段文字,或者随手拿起手边的书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微信后台则把这些语音文件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制作成有声书,提供给盲胞收听。

去年年底的公开课上,张小龙说,2017 年的春节取消红包营销活动,让用户能够多陪伴家人。而今年随着小程序的发布,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大量场景都能够通过微信解决,这些去中心化、用完即走的功能,也一如既往体现了微信产品中的人文关怀。

除了保持克制的产品设计,微信对产品自身的反思,在科技产品领域也实属罕见,难能可贵。

用户被鱼龙混杂的群聊、日渐聒噪的朋友圈耗费过多的注意力,成为重度低头族,面对面之间的交流开始被削弱减少。此时,微信则和用户一起探讨应该如何使用社交网络,一起思考科技与人性的矛盾。今年 3 月,微信和用户一起做了次实验,拍了一部名叫 “微信实验室” 的视频,找来 6 个身份不同的人,让他们关闭微信 12 小时,并记录了期间发生的故事。

这组视频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使用微信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放下手机,回收多余注意力,重拾人际间面对面的交流。

微信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选择微信来维持联系也不意味着全然放弃面对面的沟通,两者其实是互补的关系。作为一款无处不在的国民应用,公众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信,使用微信的群体也会越来越多元和丰富。而微信团队也在低调踏实地优化产品,提高用户体验,营造更加健康、包容的微信生态。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