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止不住的中国 “摩天大楼热”,和传说中的” 高楼诅咒”

生活

2018-04-11 20:41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满心感慨地写下这首诗的李白,肯定没想到,百尺高(约为 33.3 米)的建筑如今在城市中已经沦为日常,而且还矮得算不上 “摩天大楼”。

近日,日经中文网援引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数据指出,2018 年,全球将有 230 栋高度超过 200 米(约为 40 层)的摩天大楼竣工。其中,中国占了 60%。

(图自 Imgur

报告指出,2018 年将成为 200 米高以上建筑竣工数持续增长的第六年,而今年增长的数量更是历年新高,比去年的 144 座高了 60%。

单看中国,今年就预计约有 130 座摩天大楼竣工,比去年增加了 70%,这个数量就很接近去年的全球总数了。

(2017 年完成的 10 座最高摩天大楼,图自 CTBUH

除了数量上的激进,建筑的分布也从原本的北京、上海和香港等中心城市向周边和内陆地区扩张,其中,以集中了高新科技公司为主的深圳以最突出。

深圳,全球摩天大楼增长最快的城市

(图中最高的建筑为深圳的平安国际金融大厦,图自筑讯中国

虽然日经中文网没有发布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从 2017 年的数据看深圳摩天大楼的强势增长。

去年,深圳落成的摩天大楼有 12 座,不仅已经是 CTBUH 榜单上连续两年新摩天大楼数最多的城市,甚至比整个美国当年竣工的总数(10 座)都要多。

(2017 年摩天大楼竣工项目分布)

此外,深圳的平安国际金融大厦也是在 2017 年里竣工的最高建筑,足有 599 米,目前位列全球最高建筑中的第七位。

当你走过香港外围的荒地和鱼塘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 ‘海市蜃楼’ 景象:远处矗立着由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组成的大墙。

这就是在不到 40 年内由小渔村变成主要金融和科技中心的深圳。

《环球时报》曾如此援引 CNN 报道的描述

据悉,深圳摩天大楼的建造大多出于经济发展下,城市对空间需求的压力,以及为商圈发展打基础,并一般都会提前数年,甚至 10 年规划。

由于深圳龙岗区噶斯特地貌,不适宜搭建高楼;而前海作为填海区,需等待 10-15 年才可能建高楼,所以目前只有福田和罗湖能承载摩天大楼。

值得留意的是,CNN 认为,深圳建设的摩天大楼普遍不会比其它城市的高。建筑师斯蒂芬•克鲁梅克认为:“就超高建筑而言,总是存在些许自我表现的意味,但深圳更可持续发展——这些摩天大楼大都适可而止。”

摩天大楼,并不一定是为了 “实用”

(图自 ShareAmerica

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简直是 “发明” 了 “摩天大楼” 这样东西。建筑顶点贪婪地向上延伸,似乎在和美国梦中不断滋长的野心相呼应。(提倡保护古建筑的欧洲国家大多看不起摩天大楼,所以几乎不参与 “高楼竞赛”。)

30 年前,世界上 30% 的最高建筑都在北美。但如今,美国唯一仍留在全球 10 大最高建筑中的代表,只有在原世界贸易中心的旧址上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而它的存在意义,更像是一座纪念碑。

“911 事件” 改变了美国。

一夜间,美国人都患上了 “高楼恐惧症”,摩天大楼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痛。

(图自 Vice

上海金茂大厦(420.5 米)曾做过一场实验。他们邀请了一群专业的消防员,让他们从 85 楼开始进行逃生。在有完善的疏通通道、避难间等设施的前提下,最快逃出大厦的消防员也用了 35 分钟。由此,可以想象一般人在面对灾难时情况有多糟糕。

还有一个说法是,超过 300 米的建筑所需的维护成本就已超过节约土地带来的经济价值。金茂大厦的日常管理维护费每天就高达 100 万元人民币,如果按 65 年使用期来算,管理费用约为建设费用的 3 倍。

在美国市政更保守的规划下,美国仍在继续建立摩天大楼,但他们早已放下对 “最高大楼” 的执念,正如 CTBUH 执行理事 Antony Wood 所言

并非美国不再建设高楼,只是寻求建设上世界上最高建筑的日程,已经转向那些需要通过这个来为自己在国际上立名的国家和城市。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最高建筑的竞赛主要参与者都是崛起中的亚洲和中东 “土豪国” 们。

摩天大楼的诅咒:大楼建成之时,经济危机降临

(图自搜狐

除此以外,关于摩天大楼,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概念——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也称 “劳伦斯魔咒”。

1999 年,德意志银行证券分析师 Andrew Lawrence 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他认为,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通常都会发生在全球最高摩天大楼建造前后。

背后的原因,在于这些超大型工程项目启动,大多预示着宽松的政府政策和对经济过度乐观的整体势态。当这些大楼接近竣工时,过度投资和投机心态而引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政府也会转为紧缩政策应对。在某程度上,大项目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周期。

也就是说,摩天大楼建成,经济衰退。

这个概念,从 19 世纪看起,已经有 10 个事例。近二十年来,就发生了三次。

1997 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吉隆坡双子塔完工,以 452 米的高度取代西尔斯大厦成为最高建筑。

(吉隆坡双子塔,图自 Klook

2000 年- 2003 年网络泡沫破灭,台北 101 大厦则从 1999 年开始动工,于 2004 年完工,期间见证泡沫破灭和经济衰退。

(台北 101 大厦,图自维基

2007 年-2010 年,世界迎来了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07 年,建设中的迪拜塔高度超过台北 101 大厦; 2010 年,828 米高的迪拜塔竣工,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图自 Klook

因此,不少人担心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摩天大楼的中国也将面临 “劳伦斯魔咒”。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 Jason Barr 就曾指出,摩天大楼指数是事后推理。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最高大楼出现,我们就会去找与之相搭配的经济危机。”

美国国民经济调查局报告指出,自 1890 年起,美国曾出现 26 次经济危机,但其间,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只被刷新了 14 次。

所以说,我们对这个概念仍需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最后,顺便说一句,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的最高建筑是位于沙特阿拉伯的王国大厦,目标高度为 1007 米,预计将于 2019 年正式竣工。

题图来自筑讯中国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