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HomePod 评测:信仰充值后,我还是不建议买它

评测

2018-04-28 17:32

首先声明一下,本文的作者是一枚果粉,但最后并不会建议购买。

外观:无论放在哪都觉得很搭

打开外包装看到 HomePod 真身的第一感觉就是:精致。

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HomePod 高度为 172  毫米,直径为 142 毫米。虽然一开始我就已经做好了 HomePod 整体尺寸并不会很大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第一眼见到它时,发现还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小一圈。6 麦克风环形阵列、底部 7 个高音喇叭、顶部 1 个低音喇叭、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各种主板芯片,就注定了这是一款相当有「份量」的产品。

HomePod 提供黑、白两种配色,在爱范儿(微信号:ifanr)手上的是黑色的版本。圆柱形状的 HomePod 在外观上和苹果自家的「垃圾桶」Mac Pro 颇有几分相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尺寸外,相信就是四周的材质了。

HomePod 的侧面和大多音箱一样采用的是织物材料。顶部覆盖了一块圆形玻璃,玻璃底下是一块可触控的 LED 屏幕。底部是一块圆形且内陷的防滑软胶,印着苹果的 Logo 以及 FCC 认证等信息。

有别于手机、电脑等其他产品,音箱在外观设计上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过好在,苹果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全身上下没有任何一个接口的 HomePod(你没看错,真的是一个接口都没有,电源线也是不可拆卸的),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在外观上相当简洁。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简洁的造型,无论你是将它放在办公室、客厅还是卧室的任何一个角落,它都能很好地融入到原本的陈列中,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其实道理和「你身上的纯白 T 恤和脚上的小白鞋永远是你最万能的搭配单品」是一样的。

由于 HomePod 没有内置电池,需要通过侧面下方延伸出的电源线连接电源使用。电源线使用尼龙纤维材质,在可变形度和耐用性上无需担心。但是有一点令我们比较费解的是,作为一款需要配合周围环境使用的产品,HomePod 的电源线大概只有两米左右,并且苹果并没有为之搭配任何延长线缆,所以不排除会有因电源线不够长而对用户造成困扰的情况。

由于没有选择过于前卫的设计,HomePod 在接上电源前在外观上和传统的音箱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你接通电源,顶部圆形的屏幕亮起后,你可能才会真正地意识到,这是一款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

顶部的屏幕并不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屏幕,因为它能显示的内容,只有音量加减键,以及动态的 Siri 标识。虽然苹果没有在这块屏幕上做更多的文章,但比起大多数竞品仅有的呼吸灯,HomePod 这块屏幕显得更有质感。

连接:阿果真的很严格

由于 HomePod 并不支持蓝牙连接,所以必须在 Wi-Fi 的环境下通过 iPhone、iPad 等苹果设备进行设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HomePod 比 AirPods 在封闭性上更进了一步。AirPods 实际上可以通过蓝牙连接 Android 设备使用,只不过使用感受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 HomePod 并不支持蓝牙连接,所以它仅能和苹果自家的产品配合使用。

将 HomePod 和 iPhone 接入同一 Wi-Fi 后,把 iPhone 靠近 HomePod,iPhone 的屏幕就会自动弹出设置界面。通过简单的使用环境、语言(目前仅支持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个地区的英文)个性化请求等简单几步设置后,你的 HomePod 就准备就绪了。

得益于苹果良好的生态,苹果任何产品间的连接基本都可以做到无痛,但是有时苹果的过于封闭,会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一点在 HomePod 所支持的音乐软件上也有所体现。

与其他竞品不同的是,HomePod 仅支持苹果自家的 Apple Music。 当然,也不是说 HomePod 就完全没有办法播放其他音源的音乐。实际上,例如网易云音乐等的用户也可以先在手机上打开这些 App 播放音乐,然后在屏幕底部上拉呼出控制中心,再在 AirPlay 中选择 HomePod 来输出声音。

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家人是苹果一直以来的传统,iPad 上的 Apple Pencil 是,HomePod 上的 Apple Music 也是。既然你不想用 Apple Music,当然在体验上也要做出一些割舍。除了不能让 Siri 给你推荐某类型音乐以及控制音乐的播放以外,通过 AirPlay 进行播放,会出现 1 到 2 秒的延迟。延迟在音乐播放上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用作视频的外放,延迟就很明显了。

还有一个众多网友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 HomePod 到底能不能脱离手机单独播放音乐?网上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是经过我们的试验后终于得出了结论。

HomePod 是可以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单独播放 Apple Music 中的音乐的。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做的,除了订阅 Apple Music 外,还需要在「家庭」这个 App 中或者在初始设置时把你的 iTunes 账号添加到 HomePod 中,否则,即使你有订阅 Apple Music,一旦手机脱离相同的网络,HomePod 就不能播放音乐了。

玄学环节:一杯无色无味、口感突出的苏打水

HomePod 开口的第一感觉,人声很突出、很集中。

歌手就像是站在一个空间较为宽敞的录音室内唱歌,不管是人声的输出还是环境渲染、扩散,HomePod 都不会有一种局促感。但突出的人声没有很好地处理,中高频推得太过高造成了人声干涩的问题,同时也有苹果多年前经典的毛刺感。在现这年代还能听得出这些古老的元素,不禁让人感慨「多年前的苹果味还缠绕在你左右」。

歌手:石咏莉 | 专辑:The Hat Trick | 音源:CD 转录 Apple Lossless ALAC)

「毛刺感」没有改,多年前的白开水味道也依旧。但 HomePod 在乐器声、人声的表现上会比以前更突出,声音素质是明显上来了,还多了一种 “渴望表现” 的冲劲。这杯白开水不再是多年前的白开水,现在更像是一杯无味的气泡水、苏打水了。

听现场的话,HomePod 那八个喇叭发出来的声音,还能营造出一种空旷感,放在家里听的话,这个声场已经够用了。

而且,HomePod 还能根据空间分布来调整输出,这个会在配对的时候就做好相应的分析,以保证声音在定位感、声场渲染带出来的效果。如果你搬动 HomePod,HomePod 搭载的加速度传感器也会有反应,因而监测到自身位置移动。然后 HomePod 就会重新监测空间,10 秒内完成声音调整。

(图自:YouTube

除了声场,还有现场的声音细节。只是,HomePod 在声音的细节处理上还是有点能力不足,演唱会现场掌声的解析力、中高频乐器演奏时产生的毛刺,HomePod 应付这些状况时都有点不够细腻。

但敲击低频和环境低频的处理还是做得很不错的,鼓点敲下是会让你感受到足够的动力感,弹性表现的时候虽然也不乏数码味,但也做得足够圆滑。环境低频有足够的下潜,整个声音的包裹不错,能体现厚度。要是拿来在家听演唱专辑,HomePod 不听细节其实还 OK。

歌手:林奕匡 | 专辑:Phil Like Live 2017 | 音源:CD 转录 Apple Lossless ALAC)

之前是用 AirPlay 播 iPhone 上的 Apple Lossless ALAC 无损,现在试试 Apple Music 的效果。

感觉上,HomePod 播放 Apple Music 的时候声音差异不算很大,这个没有直接用有线设备听来得明显。声音的风格也跟上文提到的类似,某些时候表现的钢琴声等这一类乐器,声音还是有点硬,毛刺感还是有点强,声音整体不够细腻…… 这些还是主要问题。

歌手:吴业坤 | 专辑:凯旋门 | 音源:Apple Music)

不过即便换上 Apple Music 也没有太大变化,这个对于 HomePod 这种用 Siri 控制 Apple Music 的智能音箱来说,也算是个好事。

Siri:其实不难用,但也没什么用

经过市面上多款智能语音助手的「调教」之后,现在大多数用户对 Siri 基本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离智能越来越远,反倒是离智障越来越近了。

但毕竟考虑到在 HomePod 的官网宣传页面上,有一条苹果对 HomePod 的描述是「Home to an intelligent assistant」,并且为表尊重,所以我们还是对它在语音助手这方面的表现进行了探讨。

Siri 为人所诟病的其中一点就是,相比起目前国内外的竞品语音助手,他所能做的会显得有点少。但是更遗憾的是,HomePod 上的 Siri 能做的,更少。

除了最基本的通过指令进行音乐播放控制外,你还可以用 HomePod 查天气、查地点以及问一些例如广州最高建筑,Kobe Bryant 是谁、一加一等于几等常识性问题。

当然,设闹钟也是可以的,至于短信和电话,这个在网上也是众说纷纭的问题就得详细讲一讲了。

首先,读短信和和发短信都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将你 iPhone 上的 Siri 也设置成和 HomePod 上一样的语言和地区。其次,收发的内容和联系人名字都必须是英文,否则 HomePod 会识别不了。于是,当我更改了手机上 Siri 的语言,并强行将我同事的名字改成 Peter 后,我完成了在 HomePod 上的第一次收发短信。

说到短信,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 HomePod 并不支持对不同用户语音的辨别。也就是说,任何人都能通过「Hey Siri」唤醒 HomePod,然后查阅你的短信。对于这方面比较敏感的用户需要注意了。

至于打电话,无论我将同事的名字改成 Peter、Tony、Amy 还是 GOGO,这通电话始终都拨不出。实际上,HomePod 并不支持通过 Siri 拨出电话,但可以通过 Handoff 来接听电话。至于通话质量,由于 HomePod 大多数使用场景都是在室内,就没什么必要测了吧。

对了,有一点一直没有说的是,上述所说的一切语音操作,用的都是英语。句式表达方面,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你无需说出如「Hey Siri,Let’s put on some music.」等复杂句式,仅需通过简短的「Hey Siri,play music.」就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想不起「大声点」是「Turn up」的时候,也完全可以用简单的「Louder」来代替。

反而需要考虑的,可能是口语问题吧。实际体验下来,只要你的发音不是离谱得三个音的单词吞掉两个音的那种,基本 Siri 都能识别出你想说什么。而在语速的要求方面,可以说是很低了。无论你的语速有多快,只要你的发音正常,基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总体来说,HomePod 上的 Siri 也未至于达到不可用的程度。但是功能的缺失,语言的障碍,它甚至比 iPhone 上的 Siri 还难用,更不用说和那些能查快递、查酒店甚至能网购、叫外卖的国产语音助手比了。

有趣的是,在手机系统上,本土化一直被不少用户所诟病,甚至有不少用户希望拥有零本土化的纯净手机系统。但如果是在智能语音助手上尤其是音箱上的,情况好像就有点相反,人们对于本土化的需求可能来得更迫切一些。

购买分析:如题

一般在做购买分析之前,我常常会尝试先说服自己购买。但是这次当我在作出尝试时,我却除了信仰之外,就想不出任何理由了。

首先在生态上,即使我早已习惯了苹果的霸道,在 HomePod 仅支持 Apple Music 这点上仍然让我感到不适应。其次就是 Siri,即使我有兴趣通过它来练习我的口语,但交流的内容无非都是控制音乐、查天气什么的。要是和它尬聊,凭它现在的智商,分分钟给你来一句「Sorry,I dont’t understand.」。

至于 HomePod 主打的音质,349 美元基本可以说有百分之九十是花在这个方面上了。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是果粉且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话,HomePod 的音质表现并不会让你觉得不值。但如果你对苹果没有任何信仰,或者你和我一样只是普通的果粉,但是对音质不太敏感的话,约合两千二百多的价钱,你会找到更适合你自己的产品。

原本我是在找购买它的理由的,结果到最后,发现每一条都成为了我放弃它的理由。

当然,我们也尝试刻画了一下适合购买它的用户。首先,这个人需要是苹果生态的用户。第二,本身就有使用 Apple Music 的习惯或者不介意转用 Apple Music。第三,对音质有一定的需求。最后,英语口语水平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不介意 Siri 的各种缺陷。当然,如果你是苹果绝对的死忠,对价格也不敏感,即使买回来摆也心甘情愿的,上述说的都可以忽略。

否则,我还真不建议你购买。

本文由雷健恒、梁梦麟共同完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