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伪造的马化腾微信截图,造就了今年最大的谎言
一篇讨论腾讯的爆款文章,和一张传遍了大半个中文互联网圈、随即被证实是 PS 的马化腾微信回复截图,成为了 5 月第一个周末的热门话题。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话题的根源来自潘乱的一篇题为 《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批评现在的腾讯以投资和流量思维来主导公司的发展,却忽视了内部的产品创新能力。这个论点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也有反对的人提出,腾讯和其它大公司一样,有自己擅长的部分,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自己做好所有的事。
凑巧的是,第二天凌晨,有人传出了一张疑似是与马化腾本人的聊天截图,内容恰好是对该文的回应。第二天白天,这张截图也迅速传到了微博和各大互联网、财经媒体网站手中,由此衍生出各种《马化腾回应:我的理想是做出最好的产品》等类似的文章。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一篇名为《腾讯的梦想其实是我 PS 出来的》的文章(原文已被删)现身,作者 Zen 明确指出,白天那张火遍大半个中文互联网圈的马化腾截图,其实是假的;随后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证实,这张截屏的确是杜撰的。
现在来看,这件事情最有意思的反而不是那篇文章,而是这张伪造的微信截图。
一张普通的聊天截图而已,怎么就骗过了所有人?
伪造一张和马化腾 “聊天” 的截图有多简单?
如今伪造微信聊天或朋友圈截图的成本,几乎为 0。
只要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 “微信对话生成器” 之类的关键字,马上就能找到四五款在线工具,修改头像和聊天内容都是最基础的功能,有一些还细化到手机时间和电量百分比这种信息的调整,力求做到 “比真更真”。
不到五分钟,一张 “马化腾和你谈笑风生” 的微信截图就会出现在你的电脑桌面上,但对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 Zen 来说,他似乎并不在意为自己带来多少流量,而仅仅是出于对运营的好奇,认为 “创业者也是人,同样八卦,同样会崇拜大人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篇百万量级的腾讯梦想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他便顺势伪造了一张马化腾的微信聊天截图,想看看到底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到什么程度。
根据 Zen 的原文描述来看,这张截图不仅骗过了大部分的财经媒体和微博大 V,抢占了当天微博热搜榜第一,甚至还撩到了一些互联网大 V 并获得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当然,在旁观者看来,这张马化腾的微信截图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本身也需要建立在以下几个条件上:
1. 伪造的马化腾 “表态”,延续了此前他在朋友圈所展现出来的 “敢于直面问题” 的人设形象。
2. 回应本身建立在一个热点话题上,大家认为腾讯高层对该文作出回复是顺理成章的事。
3. 伪造企业高管的发言风险很高,更多人会认为,这更像是一次公关行为。
我个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最开始质疑过这张截图的真实性,但大半天时间里,腾讯官方自己也没有人公开出面澄清过这件事,甚至连腾讯科技自己都参与了报道。
最终,马化腾在大众眼中就 “说” 了这样一段话。
吃瓜群众的好奇心与窥探欲
互联网大佬的个人言论被人拿到公开场合中去讨论,这已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Zen 伪造截图的原因之一是出于 “人的欲望”,我理解为是一种对 “窥探欲” 的满足。
4 月底,罗永浩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声讨了一番 “私人朋友圈的内容未经同意被人发到媒体上的行为”。
考虑到罗永浩一贯在发言上都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导向,这段内容自然也少不了被微博大 V 和媒体们拿来解读。但底下也有一则评论说:“这位把朋友圈截图曝光的朋友枉费了老罗对他的信任,加了好友还朋友圈对其可见。”
事实上,只要当事人不明说,很少会有人对这种私自曝光他人聊天或朋友圈内容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靠讲理没什么用,也很难换来等量的同情。毕竟如果能讲道理,吃瓜群众还哪有这么多的戏看呢?
所以,相比微博的公开透明,微信仍然是一种闭环社交。我们会通过一个人的好友验证,或者说允许对方查阅自己的朋友圈,本质上是出于对他人人品的信任,但这种关系的建立并不是双向的。
当微信加了越来越多无关紧要的人,它早就从熟人社交演变成一种工作关系链的维护工具了。我们连自己加的人都认不全,还如何要求对方遵守 “截取我朋友圈和聊天内容前能先问下我吗” 这一条法则呢?发个吐槽都要瞻前顾后,最后只能分组可见,可保不准哪天,你就被人拿去公开处刑了。
另一层面来看,微信在 “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 里也明确指出,“用户须自行承担来自腾讯不可掌控的风险内容”,其中就包括 “用户发布的内容被他人转发,分享,因此等传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也就是说,在微信官方看来,除非涉及到法律法规等明令禁止的信息,否则自己说的话被人拿出去评头论足了,用户也要为自己发表的内容进行负责。
说好听点,这是观点分享;说难听点,这算是交友不慎。
这也是为什么,罗永浩在微博里只能依靠道德层面批判一下这种曝光行为,但却无法阻止更多的人对自己的 “夸下的海口” 进行嘲讽。有的人还会反过来质疑: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谁让你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没人喜欢被骗,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但马化腾这张伪造的截图,和朋友圈内容公开分享不同,它是点对点聊天状态下的。
如果说马化腾的朋友圈内容还能靠其它共同好友来验证真伪的话,那么聊天截图的性质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除了聊天发起人和马化腾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段对话是否真的存在。
可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无视了这个问题。纵使这有前文所说的三个条件推波助澜,但至始至终,我们都没看到一个人公开质疑过这段对话的真实性,最后还是作者亲自出来 “认领” 了这段 “谣言”。
妙就妙在,这段虚假的马化腾 “表态”,看上去并没有夹杂 “造假” 的成分,它不会让人往 “高级黑”、“业余” 和 “负面” 等这些对腾讯不利的方向去想;更不要说还有 “有批评蛮好”、“一直在反思”、“理想是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 如此励志的话。参考最近腾讯给外界展示的形象来看,这家公司的高层在面对一些客观的批评时,往往也是抱以这种包容的态度。
只不过,这次由马化腾 “说” 出来,份量也非同一般。
(图片来源:全天候科技)
所以,就算是腾讯没有梦想,可既然 CEO 都能如此冷静地正视自己公司不足,为什么要阴谋论般地去花心思去质疑呢?更不要说去亲自求证了,在热点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互联网时代,找人求证几乎是效率最低的办法,甚至很可能会得到一个 “不予置评” 的回应。
道理大家都知道,自然也就没人在乎这一步。
所以,面对小马哥这份真诚的 “表态”,任何一个不会想太多的互联网从业者,都会选择跟随舆论的风向,将其作为周末的心灵鸡汤品读一番,并毫无疑虑传播到其它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中。
这几乎是现在互联网社交圈和媒体圈的默认共识:别管真假,只要有足够的争议性或是话题性,先转了再说。这种惯性思维就像病毒扩散般,只要有几家主流媒体参与进来,就很容易能营造出一种大范围的 “虚假繁荣”。
可偏偏这次就翻车了。当《腾讯的梦想其实是我 PS 出来的》文章出来后,加上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的表态,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震惊,很多参与到本次事件传播的人也说 “这事真是尬得不行”。这种尴尬在于,我们居然毫无防备地就踩中了一个陷阱,哪怕陷阱的核心只是一个 “善意的谎言”。
马化腾截图 PS 事件很特别,以至于我们很难会再遇上一个类似的案例:它必须要是腾讯这种量级的公司,所以才能够产生足够大的话题性;另外,大部分造假事件,都带有明显的利益相关或者偏向性,但马化腾这个 PS 截图,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作者自己的运营好奇心。
从结果来看,这张假截图传播范围之广让人惊讶,但并不代表这是一件值得拿来参考和借鉴的事。互联网的谎言已经够多了,这次还可以说是善意的,万一下次是恶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