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机动车将领电子身份证,顺风车也要同性合乘,安全监控在隐私的边缘试探

生活

2018-06-15 18:43

机动车电子识别系统即将上线,给车辆安上 “电子身份证”,能不能拉网约车平台一把,帮助解决打车安全问题?

根据 《华尔街日报》消息,我国机动车电子标识项目将于 7 月启动,新车登记时需在挡风玻璃上安装用于识别和追踪的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芯片。

电子身份证

射频识别 RFID 芯片应用的并不是 GPS 技术,对机动车进行实时定位,而是通过交通 “节点” 的芯片识别设备读取车辆信息,上传至监控系统。

▲ 汽车电子标识.

目前交通管理使用的天眼系统,由交通监控设备和人脸识别技术组成,但这种监控 “摄像头” 系统成本太高,且摄像会受环境条件影响,越来越难以满足交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从机动车本身入手,给车也安上唯一的 “电子身份证”,方便进行交通监控。

机动车电子标识的政策筹备已久,目前已进行小范围测试,读写设备和管理后台也在逐步搭建。2019 年开始,新车登记时将强制要求安装 “电子身份证”,纳入新的交通管理系统。

人脸识别成为标配

天眼系统的厉害,这里就不用多夸。除了交通系统通过摄像进行人脸识别,网约车、出租车已经纷纷要求司机主动 “被识别”。

滴滴顺风车整改后,要求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与注册身份不符则无法接单。

▲ 成都出租车人脸识别系统. 图片来自:千家网

滴滴的竞争对手美团打车,除了推出线下验车和 “临检” 机制,还采用触发式人脸识别机制。新注册司机在首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另外司机更换手机设备或活跃接单时,都会触发 App 的人脸识别要求 。

网约车要被严格监管,出租车同样要求 “人车一致”。成都出租车已经开始升级改造,新增加高清车载视频、司机求救按钮以及人脸识别系统,司机上班、下班需要人脸识别 “打卡”,工作过程也定时进行身份验证。

同性合乘

“空姐顺风车遇害” 事故之后,滴滴紧急暂停顺风车夜间订单,时隔一个多月,滴滴打车宣布将于 6 月 15 日局部恢复顺风车夜间服务,但会夜间约车的前提是 “同性合乘”。

同性合乘政策,司机与乘客必须性别一致,即默认侵害发生只在异性之间。不说这个判断有没有数据支撑,司机区分性别接单,最容易造成 “供需不等”。

根据 2016 年滴滴顺风车官方发布的运营数据,顺风车车主的男女性别比为 6:1,而乘客的男女性别比为 1:1。2018 年 3 月, 滴滴出行发布的 《滴滴平台女性就业报告》显示,每十位滴滴车主及司机中,只有一位是女性。

从这个数据推测,同性合乘推出后,女乘客在夜间打顺风车会更困难。

从打车服务场景来看,同性合乘也只能限制交易双方的性别,无法规定同行的其他乘客。原本的司机与乘客的 “双向选择” 变成 “单向选择”,站在司机的角度,“同性合乘” 限制接单后,安全系数并没明显提高。

为避免事故,而出台的 “同性合乘”,只能算一个折衷措施。

保障安全还是侵犯隐私?

事故发生后,滴滴被指评价功能泄露用户隐私,带来安全隐患。滴滴宣布整改,下线了全部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仅自己可见,只显示系统默认虚拟头像。

功能修改的目的是保护司机和用户隐私,但实行 “同性合乘” 的同时,滴滴也宣布将在小城市测试行驶过程录音功能。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行驶全程录音等保障安全的举措,是否有侵犯隐私的副作用?

▲ 电影《楚门的世界》. 图片来自:YouTube

电子识别系统要求所有新车强制安装 “电子身份证”,不仅是运输车和出租车,私家车出行同样会被记录交通节点,司机的个人活动范围也会被记录在大数据中。

越来越密集、有力的监控网络,是否同样会带来个人隐私保护带来压力?

这样分析之下,似乎对打车平台和交通管理监控系统要求太过严格,既要求监控有效,保障乘车安全,又要求保障司机、乘客的个人隐私。大数据监控和个人隐私,天然地带着矛盾。

打车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共议题,涉及网络约车平台、国家交通监控系统、高新技术发展、社会意识等多个方面,难以简单归责于某一方。想要平衡乘车安全和个人隐私,还需各方联合,打 “协作战”。

题图来源:知乎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