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我们比的不是速度
上周亚马逊服务器的瘫痪导致了一些知名服务的中断,比如 Instagram。于是 Twitter 上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调侃。
比如:
#instagram is down due to a thunderstorm wiping out their servers in Virginia. You can still drink your coffee and eat. It tastes the same.
Jason de Plater (@jdeplater) June 30, 2012
再比如:
My Instagram is down? What am I supposed to with my food, eat it?
Nicholas. (@YourFavWhiteMan) June 30, 2012
从调侃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Instagram 的用户喜欢在进食前为食物拍照并分享
- 分享需要立刻进行
- 点单,拍照,进食的流程已经条件反射化,以至于破坏这个流程会导致无从下口
速度成了这个环节中的重点。一种拍摄即分享的速度感让用户觉得很 “安全”。Instagram 便是这种富有安全感的产品,每一次拍摄都被推送到云端,推送到你朋友的时间轴上。你可以认定这个拍摄几乎就是实时挂钩在你社交圈的时间轴上的。这种为用户提供安全感的服务很受欢迎:Path,Facebook 等等移动客户端皆是如此。
那么同样是记录美食,另一种迟钝点的方式能否得到用户的喜爱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Evernote Food,今天它的中文版 iOS 产品上线:印象笔记·食记。
印象笔记是一款装机必备的记录工具。它同时具有本地和云端两大数据部分。通过同步,这两大数据板块可以保持一致。“食记” 是印象笔记旗下一个细分领域的产品,用来专门记录你的美食旅程。和 Instagram 不同,它并没有一个既定的社群。这意味着:
- 它更像是一个私人影集
- 必须通过额外步骤单次分享照片给社会化网络
- 可以通过分享笔记本的方式来实现 Follow 的功能
所以,如果拿 Instagram 和 “食记” 来比较的话,你会发现:Instagram 账号中的照片等于你拍摄过的照片,而通过 “食记” 分享的照片数量一定小于或等于你数据库中的照片。
这是两款产品定位不同的原因,前者强调实时,后者强调存储。“食记” 的用户应该更注重对整个美食过程的记录,它可以是事无巨细地全盘记录而不用担心有人抱怨你说刷了他的时间轴。它可以是记录私密就餐的工具,无需担心会在社交化网络中暴露却还能保证点对点地分享信息。这种稍带滞后的体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需担忧亚马逊 “云震” 的危害。数据可以事后再同步,就餐可以继续,气氛不会被打断。
印象笔记·食记,是给另一群吃货准备的产品。
“食记” 也好,Instagram 也罢,这类产品让美食更美的初衷使移动设备成为餐桌上的另一位主角。好吧,筷子,勺子,机子,丰盛的一顿中谁也少不了。
题图来自:divaxo.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