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撤出澳洲:一场不意外的共享单车出海结局
本文授权转载自 “界面 ”,作者为林嘉文。
8 个月前,ofo 澳洲前策略执行长 Scott Walker 在抨击竞争对手 oBike 和 Reddy“像牛奶工一样” 乱扔共享单车时,或许并未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也会殊途同归。
“这些运营商没做好充足准备就冲进市场,把秩序搞得一团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困难。”Scott Walker 当时向澳洲媒体抱怨道。
2017 年 10 月 24 日,经过半个月在阿德莱德试运营后,ofo 宣布正式入驻澳大利亚悉尼。
2018 年 7 月 10 日,ofo 向澳洲各大媒体宣布:根据公司 “战略性决定”,将在未来 60 天内逐步结束在澳大利亚的运营,最终撤出澳洲市场。至于是否有更具体的原因,ofo 也一直未对界面新闻做出回应。
“在这过程中,ofo 共享单车将被逐渐移除并放置到仓库中。”ofo 一位发言人表示,这对 ofo 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ofo 澳洲将负责任地进行善后工作,并 “以国际视野聚焦优先市场”。
Scott Walker 并未见证 ofo 在澳洲的尾声一幕。今年 3 月,他离职了。
▲ ofo 共享单车,界面记者摄于悉尼街头
水土不服
“这(ofo 撤出澳洲)是迟早的事。” 澳洲 ofo 用户、互联网公司 Ansarada 产品经理 Rebecca Cooper 在推特评论道。
“我用过好几次 ofo 共享单车,感觉特别好用;但渐渐地发现越来越难找到车,因为最终发现它们的地方不是在水沟里,就是像这样堆成山。”
▲ 推特截图
共享单车登陆澳洲会遭遇很多挑战,但这个难题或许是最出乎运营商们意料之外的:用户教育,或者不客气地说,用户素质问题。
与中国共享单车被据为私有的问题不同:在悉尼和墨尔本,大量共享单车被恶意破坏,它们不但没有被妥善上锁及摆放,而是被扔进河里、火车轨道边,堆在街角,甚至挂在树上。
共享单车也因此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认为它们是 “移动障碍物”,是 “绊倒行人的隐患”。
在 ReddyGo、oBike、Airbike 等共享单车进入悉尼短短 3 个月内,悉尼市政厅就收到了 29 个对共享单车的投诉。oBike 进入墨尔本后,更因为收到的投诉太多,而被维州环保局(EPA)勒令整顿,否则将开出每单高达 $3171.4 的罚单。
有了前车之鉴,ofo 在进入澳洲市场时信誓旦旦保证,将比其他运营商 “更负责任”。
的确,ofo 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根据悉尼六个区议会出台的《指导原则》,引入 “地理围栏(geo-fencing)” 技术来划分停车区域,同时配备经验丰富的本地化运维团队,确保单车有序停放并及时维修。当然,在人力成本高企的澳洲,这也增加了 ofo 的运营成本。
“我们在每个市政厅的范围内提供 25 到 30 个推荐停放区,并在一些停放区附近有监控录像,以监视那些破坏者。”Scott Walker 当时向公众介绍道,用户通过 ofo 的 “电子围栏”GPS 卫星定位技术,可以通过 “建议停车区域” 找到最合理的停车区域。
▲ ofo 推荐停放区,ofo 官推配图
一旦用户试图把车停在指定区域之外,用户的信用积分就会被扣除;在扣除一定分数之后,用户就会被拉入黑名单。
“这就是我们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做法:从第一天运营开始,就积极主动地寻求最佳运营方法。”Scott Walker 说。
然而,“最佳运营方法” 只稍微推迟了 ofo 退出澳洲市场的时间。
在新加坡共享单车公司 oBike、本土公司 Reddy Go 上个月相继宣布从澳洲市场撤出之后,ofo 也难逃相同命运。
▲ 被乱放的摩拜和 ofo 共享单车,界面记者摄于悉尼街头
供大于求
如果说管理用户很棘手,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许在于供大于求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共享单车运营商们在进入市场时都相信,在澳大利亚共享单车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弥补交通出行的空白,同时短途点到点出行解决方案也有着很大的市场。
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感受却非常不同。
“(ofo 退出澳洲)不意外啊,因为用的人确实不多。” 在澳华人 Mandy 告诉界面记者,平时几乎看不到本地人在用共享单车,她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澳洲生活通勤不是很需要共享单车。
“在国内,骑小黄车通常是接驳地铁与公司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公里左右、步行有点远打车又没必要那种情况。但在澳洲工作地点通常就市中心那几个区,坐火车地铁都可以直达,墨尔本 CBD 还有免费电车;而如果在郊区工作,那肯定都开车了。”
悉尼唐人街附近很多共享单车但骑的人不多,界面记者摄于悉尼街头
Mandy 表示自己用过几次共享单车,体验都一般,“澳洲地势不平,起伏很大,很多时候不适合骑自行车”。
悉尼华人留学生小 J 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告诉界面记者:“用共享单车的人不多,因为感觉不是很方便——车很少,还要戴安全帽。澳洲不像中国街区这么密集,交通主要靠汽车火车,自行车的用处太小了。”
▲ 在澳洲骑共享单车要戴头盔,界面记者摄于悉尼街头
事实上,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今年 5 月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共享单车使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悉尼,共享单车平均每天被使用 0.3 次,而在其他国家,这个数字通常为 26 次不等。
行业及市场研究机构 IBISworld 资深分析师 Kim Do 曾向澳洲新闻网站 News.com.au 谈论过这个问题,她认为 ofo 等共享单车在澳洲市场陷入泥泞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供大于求。
“去年多家共享单车新创公司涌入市场、争夺用户,然而共享单车用户却没有随着单车数量的增加而增长,导致出现现在的局面。”Kim 说道。
此外,人口基数较小也是造成供大于求的原因。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16 年 12 月全澳人口数接近 2500 万,比国内一线大城市人口多不了多少。
而且在人口的分布层面澳洲与中国不同,居民大部分分散在市中心以外的郊区。譬如,墨尔本 CBD 只有 36 平方公里,覆盖的人口数量只有约 14 万人左右。
今年 3 月,ofo 官方 linkedin 账号发布了一条推送,庆祝 ofo 进入悉尼市场以来达成 32 万总使用次数。
然而据 QuestMobile 数据统计,ofo 全球用户 2018 年 5 月总使用次数高达 9.62 亿次。
政府的阻力
压倒共享单车在澳发展之路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澳洲各地政府的态度。
相比中国、新加坡等政府,澳洲地方政府对共享单车始终抱着可有可无、有所保留的态度。
以 oBike 为例,当 oBike 的共享单车遭遇严重破坏时,墨尔本政府并没有给予 oBike 太多耐心和支持。墨尔本市长甚至表示,如果 oBike 不能管理好共享单车,就会被取缔。
政府这样的态度,归根结底是因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与澳洲城市的发展规划并不完全吻合。
如 Mandy 和小 J 所说,按照传统的出行习惯,澳洲本地人大多数时候用不着共享单车,但被废弃的共享单车却给生活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给政府增加了治理成本和负担。
▲ 澳洲媒体 The Age 报道配图,摄影师:Joe Armao
相比之下,ofo 已经算是 “含着金钥匙出生”。据 Scott Walker 此前表示,ofo 是首家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运营许可的共享单车平台,此后又获得了自行车权威机构——新南威尔士州(下称 “新州”)自行车协会(bicycle NSW)的背书,因此也获得了更多与地方议会、政府和自行车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的空间。
事实上,今年 3 月 11 日,ofo 还与新州自行车协会联合举办了澳洲最大女性社群骑行活动 “Gear Up Girl”。
不过,在谈到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时,新州交通部长 Andrew Constance 却直言不讳:“这些乱扔乱放的自行车就像到处被废弃的超市购物车一样恶心,它们必须被清理掉。”
就共享单车纷纷退出市场,新州州长 Gladys Berejiklian 也接受了澳洲媒体 2GB 的采访。
“有(共享单车)公司说政府制定的规则桎梏了创新,那是他们自以为是。也有可能是人们根本不想用他们的服务,或根本不喜欢他们的运作模式。”Gladys Berejiklian 说道,“如果他们决定不再提供服务,无所谓——我认为我们有足够好的交通网络和选择,即使没有共享单车也没关系。”
Gladys Berejiklian 还强调,共享单车是私人企业提供的服务,而非政府提供的服务:“我们会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机会,如果有新的出行方式、有更轻松的方式,我们会让这种选择有实现的机会。”
然而,如今这种选择实现的前景已经骤然黯淡。
ofo 继撤出中东及以色列市场再撤出澳洲市场,未来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仍待观察。
与此同时,ofo 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仍在澳洲市场坚持。
2018 年 7 月 11 日,摩拜澳洲宣布推出了电动单车产品 “E-Bike”,并发了一则推特的推送,问用户:“如果 E-Bike 能在爬坡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你会更经常用 Mobike 吗?”
截至目前,该推送评论数 1,点赞数 1。
题图来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