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关于数字遗产这事,德国最高法院有话说

公司

2018-07-16 19:00

互联网像一株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巨树,每天都有无数的用户在上面生产内容。心情不错写段文字,朋友聚会发张照片,深夜不想睡和网友聊到天明。但你是否想过你在互联网的「身后事」,如果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你的账户和所有个人数据将会何去何从?

▲ 图片来自:TobiDigital

根据美国科技媒体 ZDNet 报道,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周四做出裁定,在 2012 年因遭受列车撞击去世的一位青少年,她的父母被允许访问她的 Faceook 账户,浏览包括私信在内的一切内容。

前情提要:

2012 年,一位年仅 15 岁的少女在德国柏林地铁站被列车撞击而去世,她的母亲想要弄明白女儿是不是自杀,要求查看女儿的 Facebook 账户。Facebook 则以数据保护原则拒绝了这位母亲的要求,于是被这位母亲告上法院。2015 年,柏林地方法院作出一审裁决:Facebook 必须授予女孩父母访问其账户的权利。但 Facebook 表示不服,并上诉至德国联邦最高法院。

德国最高法院认为数字财产也应该像信件、书籍和日记一样,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其继承人。女孩的父母可以查看她的账户内容来确定她是否有自杀倾向,同时这也关乎列车司机能够获得赔偿。

根据 BBC 之前的报道,在法律纠纷过程中,为了确保平台用户的个人隐私,Facebook 方面拒绝女孩的父母访问她女儿的 Facebook 账户。虽然看似 Facebook 有些不近人情,但其实在 2015 年 2 月份时 Facebook 已经推出了「代理人」功能。

▲ 图片来自:howtogeek

目前 Facebook 的政策是这样的:当平台被用户的亲朋好友告知用户去世时,会标记这个 Facebook 账户为「纪念账户」,如果该用户曾经设置过某个账户作为其「代理人」,Facebook 将会对这个账户授予受限制的访问权限,包括允许更改用户个人资料图片,置顶帖子功能以及要求平台注销该账户等等。

近日 Facebook 方面又修改了相关方面的政策,允许去世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成为其「代理人」。但 Facebook 对德国法院的裁决还是颇有异议:

关于如何权衡保护平台用户个人隐私与家属意愿方面,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对这个家庭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对于用户我们有责任保护其个人聊天记录信息。我们尊重但不认同法院今天的裁定,冗长的判决过程也显示了这个问题是多么的复杂,我们会重新评估和分析这次事件的所有信息。

Facebook 这件事彰显了数字时代带来的很多问题,对于数字遗产,除了 Facebook 以外,像 Google 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又是怎么处理的?

Google 在 2013 年最先推出了账号继承,通过闲置账号管理员功能,可以继承包括 Gmail 账户、云储存以及其他服务。用户去世后,管理员可以填写一份表格来获取用户数据或是注销账户。

但对于苹果来说似乎要更加冷漠一些,在苹果的服务条款中有一项规定是「如果用户去世,那么 TA 不能让任何人进入 TA 的账户。Apple ID 和其享有的所有相关权利也会终止」。在收到用户去世证明后,苹果会注销该账户,并删除该账户下所有的用户内容。

由此可见,数字遗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尚未达成一个共识。不仅国外如此,国内社交账号也在面临同样的新旧时代数字困境。

▲ 图片来自:Pinterest

根据公开数据,2018 年第一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 4.11 亿;今年 3 月 5 日,腾讯 CEO 马化腾宣布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若是用户去世,微博和微信的账户数据如何处理,在庞大的用户量下这样的问题并不罕见。

此外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数字遗产的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个用户的微信和支付宝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余额,「人死了钱没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微信团队表示如果用户去世后,家人不知道账号密码,可以通过联系微信客服电话或者在线客服,通过提交相关证明(身份证、关系证明、死亡或火化证明)之后,在线提交或邮寄至微信官方客服即可依法继承财产。

尽管微博和微信已经有了一些将去世者账户交给亲属托管的案例,但大多数公司还是会在用户条款中写明用户不得将账户转让给他人,或者用户只有对账户的使用权,所有权则提供服务的企业所有。

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为了削减运营成本,用户去世后数字遗产价值认定,审核确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身份资格等问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笔运营成本。像前文 Facebook 一样,一个官司从 2012 年打到 2018 年,中间过程有多么的复杂曲折可想而知,用户量越大,相关的事件也会随之增多。

▲ 图片来自:cultofmac

进一步说,包括用户在网上付费购买的电影、杂志、音乐、应用等线上财产,都算是数字财产。只不过服务提供商都会在条款中写明用户购买的是该内容的使用许可,也就是你买的歌不是歌,而只是这首歌的收听权,这和买一张实体 CD 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许可证制度,服务商可以保护的产品不被非法复制以及所有权置换的问题。

▲ 图片来自:teammatthew

世界正在数字化,我们在享受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数字化的代价。照片、唱片、日记本等原先能切实拿在手里的东西,已经逐渐变作了一段二进制数字,看得见,但摸不着。

但随着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数字财产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信息,还是我们故去之后寄托情感和供人凭吊怀念的东西。总有一天,这个世界的司法系统将要面对庞大的数字资产,那个时候或许你满级的游戏账号就可以通过法律合法继承给你的家人了(如果服务器还没关闭的话)。

题图来源:digitaldeathguid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