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选难以成为饿了么的「天猫」,但阿里想再造一个美团
百度外卖不复存在了。
在这场聚集了 150 多号人的品牌发布会上,你很难再觅得百度外卖的踪迹。
无论是门口立着的易拉宝、会场张贴的海报,还是舞台背后立着的巨幅横屏,都无法捕捉到「百度外卖」四个大字,取而代之的是「饿了么战略升级」、「饿了么星选战略发布」等关键词。上台做分享的饿了么高管和商家代表们,也鲜少主动提及百度外卖。
现场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是,这场发布会之后,百度外卖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与曾经同它密切联结的人相忘于江湖。
事实也是如此,自 2017 年 8 月 24 日被饿了么收购,即使保留了一年半的独立运营权,百度外卖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逐步「失去自我」的道路:15 天后,CTO 耿艳坤离职;22 天后,集团内部重大人员调整,为核心团队的边缘化埋下伏笔;116 天后,副总裁陈青宣告离职;204 天后,百度外卖董事长巩振兵在微信朋友圈暗示离职动向。在这期间,还伴随着裁撤城市渠道经理、更名计划被提上日程的种种传言。
对于百度外卖时代的终结,谁都不感到惊讶。如今,饿了么又带着它的全新品牌——饿了么星选再次站到聚光灯面前,向众人讲述起一个「外卖严选」的新故事。
要说这个故事与百度外卖唯一的连接点,就是延续了高端的品牌形象,为高端人群传递出一种更高效率、更高品质的外卖诉求。而业界在讨论新模式可行性的同时,星选与饿了么的关系,以及幕后主宰阿里巴巴的终极目标,亦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星选难以成为饿了么的「天猫」
星选到底想做什么?用饿了么的话说,就是经历 6 个维度、5 轮筛选、25 项考量,向用户呈现顾问级的选品、杂志级的内容、特工级的配送,使得外卖更加优质和放心,成为外卖行业的「米其林指南」。
从星选的职能方面考虑,其与饿了么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像极了天猫与淘宝的关系。饿了么副总裁、星选负责人王景峰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并指出,星选的优质商家同时也会呈现在饿了么 App 里,它打造的是一种基础能力。简言之,后者为前者开放流量入口,二者一个做大、一个做精。
然而,想要做外卖界「天猫」的饿了么星选,实际上缺少成为天猫的基因。
从决策自主性层面来说,尽管淘宝和天猫是同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但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两者都有各自的运营团队,甚至不运行同一套系统,天猫可以自主做决策,不会受到淘宝的影响和约束;星选与饿了么之间体系互通,星选的升级其实也是整个饿了么体系的升级,尽管星选由百度外卖团队和饿了么共同运营,但更多会受到饿了么的主导和管控,在战略决策上缺乏独立性。
基于自主性的前提,天猫和淘宝就好似一对相爱相杀的「孪生兄弟」,两者之间不仅有业务协同,也有搜索排名、佣金抽成、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竞争,不存在从属关系。与之相比,星选和饿了么则更像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星选则缺乏天猫那种「肆意生长」的成长空间。
这便使得一种结果成为可能——星选最终与饿了么合并。
前不久,阿里才将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为一家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现如今,百度外卖的零售渠道团队、技术研发中心、财务法务等部门早已与饿了么和整个集团完成融合,星选的负责人也由饿了么副总裁王景峰来兼任。为了让这家公司更加「浑然一体」,阿里很可能继续促成星选与饿了么的合并。但这种可能性至少在未来一两年,不会发生在天猫和淘宝身上。
搭建起外卖界「米其林指南」的饿了么,无疑将改善高出餐量、高运营成本商家为大,外卖行业「野蛮生长」的现状,为高端用户提供一个高频、高质的消费场景。然而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外卖精选或许是刚需,但仅靠一个星选 App 真的能搞定所有外卖消费场景吗?
注重味觉体验的外卖与实物消费的天猫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消费场景单一。天猫用户在不同消费场景及品牌效应加持下,更容易产生「回购」的消费行为。但外卖场景下,用户口味存在较大局限性,未必愿意轮流去吃旺顺阁、肯德基亦或是新辣道,因而对种类仍旧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在这层逻辑考量之下,星选似乎更适合存在于饿了么 App 的一个子频道里,消费场景也更趋近于高价低频。但或许,饿了么正是抓住了「价格歧视」的心理,用价格来将用户做一区隔。星选的用户,可能更看重「尊贵的星选用户」这一称谓。
阿里想再造一个美团
饿了么星选面世的那一刻,饿了么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较量,就从大众市场走向了更加具体的细分领域,走向了差异化。虽然星选难以成为饿了么的「天猫」,但其外卖严选模式的确为行业带来了更多思考。目前,招商银行掌上生活的饭票平台,已然选用了商家精选模式,饿了么星选或许也将带动行业进行外卖严选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饿了么在讲述星选故事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勾勒出了一个美团的缩影。事实上,阿里一直有着「再造一个美团」的野心。
如果说,阿里旗下第一代口碑在团购战中遭遇挫败后,重新打造新口碑是不愿把到店这一块的市场拱手让给美团,那么接下来收购饿了么,接连促成饿了么与口碑合并、建立星选品牌,都是在主动出击来抗击美团,目的是抢夺美团占领大半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高地。
一连串的细节是,饿了么和口碑合并而成的新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由饿了么 CEO 王磊来担任公司总裁,向张勇汇报,口碑 CEO 范驰与王磊形成从属关系,向王磊汇报工作;饿了么星选也是类似「操作」,百度外卖核心高管悉数离职后,饿了么副总裁王景峰成为了星选的负责人;饿了么星选发布会当天,王磊和王景峰一同坐在了舞台前最中心的位置。
这些细节传递出一个信号:与美团成为同一赛道的直接竞争对手后,阿里有意让饿了么来主导这场战争,尽管无论是王磊还是王景峰,更大的身份都是阿里集团高管。这也体现出阿里超强的控制欲。
选择饿了么来主导战争,是因为只有饿了么能直击美团核心,但为了能在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竞争中赢得更多先机,阿里还得为饿了么穿上层层铠甲。
于是一如王景峰所说,饿了么、口碑、星选未来都会和阿里在相关战略资源方面做更多协同,包括飞猪、影业、新零售等部门。如果将这些部门与美团一一对应,恰好就是美团生态里酒旅、猫眼、小象生鲜甚至摩拜单车等业务。
至此,一个活脱脱的「阿里版美团」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今,美团和饿了么看似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转:饿了么忙着穿戴铠甲、建立护城河,美团忙着稳定股价,经营自己的二级市场,但新一轮的生活服务之战已然在酝酿发酵。
本文来自 36 氪,作者为曹倩,编辑为韩洪刚,爱范儿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