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比人力更靠谱吗?「反硅谷而行」的 Apple News 首次公开编辑部工作细节
▲ 劳伦 · 科恩(Lauren Kern)
News(Apple News,以下简称 News)是苹果公司在 2015 年推出的一款新闻应用,坚持在算法时代雇用人工编辑来挑选内容。在 Facebook、Twitter 等平台纷纷撇清自己的「媒体」属性和强调科技性时,苹果的做法似乎有点逆潮流,它也不介意外界的揣测与好奇,几乎从未对外公布过编辑室的工作细节。
发布三年后,《纽约时报》终于有机会走进苹果 News 编辑部。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纽约时报》一文,揭开这家市值破万亿的科技巨头背后不太「硅谷 style」的一面。
(虽然国内不能使用 Apple News,即使换美区 id、挂 VPN、拔 sim 卡,但这并不妨碍这款产品的优秀)
今年,员工们陆续搬进了苹果公司位于旧金山库比蒂诺的新总部,这幢新大楼外面被全玻璃覆盖,金光闪闪,造价高达 50 亿美元。大楼西侧一公里外的无尽环路 1 号,苹果旧总部,这里有一个完全「反硅谷」的项目正在进行。
苹果 News 编辑部就位于旧总部三楼的一个安静的角落里,这间办公室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十余名记者出身的编辑就在这里,为上亿用户精选新闻资讯。而在其它科技公司,早已有软件实现了自动化挑选。
8 月末的一个清晨,苹果 News 总编劳伦 · 科恩(Lauren Kern)正和副总编讨论,如何从 5 条新闻中选出一条作为【精选】置顶。这个随 iOS 9 一起发布于 2015 年的产品,虽然距今已有三年,但依然只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地区开放。
当天的资讯是关于「美国司法部支持对哈佛大学进行平权诉讼」的报道,来自全国性新闻网站。在副总编看来,这条新闻非常能体现「哈佛大学歧视亚裔学子」事件的重要性。他曾是《纽约时报》编辑,但出于隐私原因,苹果公司要求对他进行匿名处理。副总编和科恩很快达成共识,选编此次事件。浏览多个版本后,二人选择了《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因为「邮报提供了关系此次事件的最全背景和解释。」
另一条新闻,佛罗里达州州长选举首日出现种族歧视言论,有了新进展。鉴于种族话题敏感,他们希望挑选一篇足够深思熟虑的报道,最终选择《迈阿密先驱报》。这篇报道细节详实,文中呈现了包括评论、背景和争议在内的各方观点。
接下来是 CBS 新闻视频关于约翰 · 麦凯恩(John McCain,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的追悼会报道,SB Nation 关于大威小威姐妹参加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报道,以及彭博社对澳航开通悉尼 – 伦敦 20 小时直飞线路的专题报道。科恩希望编辑部选出的头条里,既有轻量的专题,也有偏长的调查报道。在纽约,有 3 位编辑每天扎堆进海量全国新闻网站的主页,查看手机推送,浏览纸媒报道,从中精选出适合的新闻,以供科恩二人做最终决策。
「我们非常用心地在做精选,那么多人会看(News),我们会严肃地对待这份职责。」科恩今年 43 岁,进入苹果公司之前曾是《纽约》杂志的总编辑。
众声喧哗的时代,苹果一脚蹚进资讯这潭水,如今的 News 已经有了 9000 万用户。然而,当谷歌、脸书和推特正因信息传播带来的不合时宜甚至有害影响而受到严格审查时,此时的苹果却远离着是非。一大原因在于,硅谷同行们依赖能自动精选头条的机器和算法,苹果却选择人,比如科恩。
这位记者出身的总编,悄悄成为了英语媒体世界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经过他们团队精选的资讯,每一条都能获得百万级访问。
关于「硅谷巨头究竟是媒体还是科技公司」的争论,因为 News 的出现变得复杂起来。谷歌、脸书和推特一直坚持自己只是科技公司,不能判决真相。而脸书 CEO 扎克伯格,以及更多科技公司在却人工智能上下重注,好帮助产品分辨假新闻和假消息。而苹果公司,毫无畏惧地与他们分道扬镳,选择了人工导向的方式,证明在科技公司,媒体属性或许可以与科技感和平共处。
苹果的战略风险重重。尽管苹果商店 App Store 长久以来也是依靠人工精选,但新闻会有更强的争议性。苹果是出了名地不言语,三年里,无论是 News 幕后编辑何人,还是他们如何避免偏见,苹果几乎从未对外公开。
这也是苹果第一次允许一名《纽约时报》的记者进入编辑部,了解 News 运营细节。而这次采访之前,时报和苹果沟通过无数次。
News 是有野心的。苹果向媒体开放广告位,也因此为它们引流获得更多订阅,这项业务构成了总利润的 30%。据内部人士称,News 很快也将聚合大量杂志,向读者统一收费,即资讯版奈飞。另一方面,苹果希望在 News 中收录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每日资讯媒体,向读者收取打包阅读费用。
苹果高层曾公开表示,希望能拯救新闻业。科恩说,「有一点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即繁荣自由的新闻是知情社会的关键,而知情社会又是正常运转的民主机制中的重中之重。苹果 News,可以成为其中一环。」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曾任《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媒体前编辑的比尔 · 格鲁斯金(Bill Grueskin)却认为,「苹果能给你的,也能从你这里拿走。」他还表示,一旦读者从 News 获取新闻,被「训练」,媒体可能意识到「一切只能听凭苹果安排了」。
「并非狂热之地」
过去几十年,报纸可能是媒体行业里与消费者关系最直接的媒介:大报和小报报道新闻,印出来,寄送到家家户户。随着互联网兴起,谷歌和脸书变成了媒体与读者的中间人,甚至利用这层身份主导起数字广告,摧毁了报纸的广告商业模式。
而谷歌和脸书,凭借其算法,从海量来源中挑选出资讯以呈现给亿万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两家公司在新闻业上的崛起。而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用户粘性,促使点击,这就意味着,这些被推荐的文章可能吸引点击和分享,通常情况下,它带有情绪性。来自边缘化又有失偏颇的网站被顶到前排,这些网站生产的,往往是有国际误导性、高度偏袒性或严重事实错误的内容。
(一位谷歌发言人表示,谷歌新闻在收录网站时会对媒体进行审核,以此避免信息误导。此外,今年谷歌已开始助力媒体增加订阅。
一位脸书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帮助媒体触达更多读者,获得更多盈利,增加订阅,同时,脸书近期改变了算法,有标题党嫌疑的主页将被降权。)
这样的环境下,News 出现了。
2015 年底,iPhone 里增加了一个自带产品 News,用户可从中自选喜欢的媒体,之后以相关报道信息流的方式呈现。
发布之初,News 并没有引起太大水花。三个月后,苹果又发布了另一个特别的新功能:用人工取代算法精选资讯。
2016 年美国大选后,民众才发现,网上到处是带偏见的喷子、有目的的俄罗斯机构,他们绕过了脸书、推特和油管的算法,向选民传播分裂言论。真相暴露后,人们开始审视科技公司对媒体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站,扎克伯格们承诺将雇佣更多人力,同时也会加强算法。
苹果方面却表示,他们始终坚信编辑的作用。
「我们对 News 的内容负责。」 罗杰 · 罗森纳(Roger Rosner)是苹果应用总监,也是科恩的上司,谈起 News 这款产品时,罗森纳说:「我们不是要让 News 变成一片狂热之地。」
嗅觉测试
为设立编辑部,苹果自然需要有记者加入。2015 年初,苹果开始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CNN 和 BR 等媒体里挖人。而科恩就是苹果找来的领导者,当时的她已是《纽约》杂志里的一颗新星。
科恩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阿德摩尔,曾任《阿德莫尔日报》记者,在这里开始了新闻职业生涯。1996 年在莱斯大学求学期间进入《休斯顿纪事报》任职,2004 年进入《纽约》杂志担任编辑。
现任《纽约》杂志总编亚当 · 莫斯(Adam Moss)在提到科恩的新闻判断、灵感和职业道德时评价道,「你们通常无法具备所有(能力),但她具备了。」
2010 年,科恩进入《纽约时报》杂志部门担任副主编,4 年后,莫斯再次把她「拐」回到《纽约》杂志,这次的职位是主编。因为一篇对指控比尔 · 考斯比(Bill Cosby)性侵的女性的报道,科恩备受关注,在此期间,她还策划了系列报道,曝光福克斯新闻总编罗杰 · 埃尔斯(Roger Ailes)性侵史。
莫斯提到去年的一个细节,科恩走进他办公室并告诉他,苹果公司想要挖她。
「我当时说 ‘你为什么想去呢?’」莫斯回忆起来,「对于她的文字和艺术功底而言,去一个由程序员主导的公司,这真是让人沮丧至极。」
但科恩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从另一个方向帮助媒体业。当然,跳槽带来的还有薪水的增加,虽然科恩不愿透露具体数额。她从原来居住的布鲁克林搬到了硅谷最昂贵的地段,买了从业 13 年以来的第一台车,给儿子 Leo 买了一条金毛犬,还置办了一套后院带鸡舍的大房子。
▲ News 团队所在的苹果公司前总部
采访过程中,科恩始终表现得很轻松,但对事实非常在意。她的朋友,同时也是前同事,认为她只会全心投入两件事,一是儿子,二是工作。
科恩在《纽约》杂志的前同事诺琳 · 马龙(Noreen Malone)说,「她是有主管思维的人。我见过的很多记者都只是糟糕的管理者,但科恩头脑非常清楚。」
如今,科恩带领了一支由 30 人组成的团队,他们全部是记者出身,分布在悉尼、伦敦、纽约和硅谷,每天在网上阅读大量资讯,看 100-200 篇纸媒报道,然后一起讨论将哪一篇放进【精选】。
最后定下 5 篇,最重要的 2 条也会出现在手机主页左滑后的界面中,除此外,News 也有专题报道的杂志风专区。根据当日资讯情况,News 每天自动更新至少 5 次。在伦敦,一名编辑需要在美国东海岸早高峰前选出第一组报道合集,接下来由纽约和硅谷的编辑跟进。
科恩认为,比起速度,准确度会更重要。8 月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电竞比赛上,一名 24 岁男子枪杀二人,随后,谷歌新闻、脸书和推特便在信息流里宣称枪击者憎恨总统特朗普,赫然出现在标题的信息包含了情绪化细节,一方面促使点击,一方面推动转发传播。
News 里并未提到这个细节。当时科恩告诉同事,大型枪击案发生后,尤其要保持谨慎。「枪击案后,‘凶手和恐怖组织有关’ 是最常出现的消息,往往不是真的。」事后证明科恩的判断正确:数天后,所谓的「凶手憎恨特朗普」的消息被辟谣。
同理,此前 ABC 新闻声称第五大道出现爆炸物包裹系「特朗普支持者对 FBI 探员对其通俄门调查不满进行的报复」,News 并未采用 ABC 的报道。但 ABC 新闻撤回这条错误报道前,消息已经传遍全网。
科恩的解释是,他们根本不相信这则报道。因为这条新闻无法通过 News 编辑部的「算法」。「我的意思是,看完一条新闻后,它完全无法通过嗅觉测试。」
另一方面,News 也尝试着向读者推送政治辩论中不同立场媒体的观点。今年 6 月,News 新增了一个中期选举区,设置中强调了福克斯新闻和 Vox 的合作伙伴位置。苹果认为,在 News 上,浏览「左」、「右」报道的用户是不分伯仲的。
不过,真人编辑一样存在潜在的偏见,至少,已经被指责存在风险。保守党政治家和和学者,包括特朗普在内,近几年一直指责谷歌、推特和脸书对右派言论和报道的压制。而这些公司也试图通过控制算法以减少偏见。
2014 年,脸书雇佣了编辑精选「热门话题」,但在 2016 年,有离职员工表示,公司依然偏「左」。三个月后,脸书解雇了编辑,重新将选择权交给算法。
对于「算法是解决偏见的唯一办法」这一说法,科恩完全不认可,因为偏见可以写入代码,比如决定是否给媒体打上民主党或保守党的标签。她认定,尽管人类存在各种偏见,但依然只有人能消除偏见。
「我们对新闻传播更为敏锐,更重要的是,这是最合理的消除偏见的方式。」
不过,并非所有 News 内容都是人工精选。算法会为用户推送新信源和他们关注的话题,比如运动、汽车和娱乐。算法选出的「热门(Trending)」置于编辑选出的新闻下方,通常会关于特朗普或名人。
无法拯救媒体
苹果公司高管曾说, News 不仅是治愈网络时代用户「资讯病」的药方,也是媒体业甚至民主社会的生命线。
「在最开始,库克就说我们有扶持新闻业的责任」,罗森纳说,「这是民主的基本。」
▲ 罗伦 · 科恩
当前的新闻编辑室里,对于「科技巨头拯救新闻业」这件事依然持怀疑态度。
九家媒体的高管都提到,他们期待苹果 News 能振兴新闻业,但对此依然非常谨慎。而一些主流媒体也表示,News 很快变成他们的关键流量池,某些时候甚至超过脸书,后者今年因算法调整导致媒体曝光减少,外链流量断崖式下跌。
据《纽约》杂志产品总监丹尼尔 · 哈拉克(Daniel Hallac)透露,去年 12 月至今,News 贡献的流量翻番,几乎达到网站总流量的 12%;脸书贡献流量下跌 1/3,降至 8%;来自谷歌的流量也略有下降,跌至 50% 一下,「我相信 News 的发展。」
不过,媒体依然意识到,News 带来的流量,远远低于理想状态。News 用户往往在看完资讯后便不再跳转,媒体无法搜集用户数据或是从中获得点击广告费。Slate 上月发布报道称,过去一年,Slate 的 News 读者增加了两倍,然而,每月 News 上超 600 万的浏览依然不如网站上 5 万浏览赚的钱多。
负责 News 的苹果高级副总裁艾迪 · 科尔(Eddy Cue)表示,媒体可以在 News 的报道里运营广告,完全掌控盈利。「这很少见。」他同时也提到,未来将有更多媒体从中获益。对于苹果自身而言,也会通过发放广告获得 30% 左右盈利。
但媒体表示,在 News 中售卖广告非常复杂,加上缺乏用户数据,广告商也兴致不大。《坦帕湾时报》数字总监柯南 · 盖拉提(Conon Gallaty)提到,谷歌广告收入达到 79%,脸书 20%,而 News,仅贡献 1%。
他还提到,在三大平台,谷歌、脸书和 News 上,「News 上全国新闻和本地新闻的结合最少。」
科恩方面,她已经让团队从本地媒体中精选那些「能够引起部分全国读者兴趣的本地新闻」,比如《沙加缅度邮报》对加州大火的报道,以及《堪萨斯城市星报》对密苏里州游船翻船事件的报道。但多数情况下仍以全国性报道为主。
她还透露,在帮助媒体增加订阅上,苹果的意愿最为强烈,通过指纹认证订阅,让提前绑定信用卡的 iPhone 用户更容易购买。
担心也是有的。苹果公司第一年的订阅收入占 30%,随后每年占 15%。相比之下,谷歌削减了 5%; 脸书则不存在订阅新闻。不同于谷歌和脸书,苹果还有客户关系,拒绝发送用户的邮箱地址。
鉴于如上条件,部分媒体高管认为,苹果可能充分掌控订阅用户,几乎不和媒体共享任何盈利和用户信息。
科尔还说,苹果主要向那些无意订阅的用户提供服务,订阅所占份额「相对较少」,部分在于抵销成本,「这不是什么赚大钱的生意。」
今年四月,苹果收购了 Texture,一个每月向用户收取 10 美元并提供 200 本杂志的应用。据知情人士称,苹果有意将其并入 News 中,大幅扩大其业务范围。
苹果依然野心勃勃,由记者们组成的 News 团队还在不断扩大中,未来的苹果,是否会不满足于聚合和分发而开始生产新闻呢?
罗森纳回复:「我们不谈未来打算,但这的确不是我们目前的计划。」
有可能吗?
「这不好说。」
本文原文刊于 10 月 25 日的《纽约时报》。11 月 2 日,TechCrunch 报道称,苹果 News 和美联社会在 11 月 6 日推出大选专题,结合美联社长久以来的报道和核查能力,共同推出中期选举的数字化专题。苹果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内容生产,但能利用技术将美联社发回的数据制作成可视化图表,每分钟自动更新一次。
此外,大选专题中也会加入《华盛顿邮报》、福克斯新闻、CNN、《纽约时报》、CBS 等媒体的报道,以尽可能呈现客观事实,挑选的资讯沿用 News 的传统——弃算法选人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为腾讯传媒,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