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的飞天皮肤,只是腾讯和敦煌合作的小剪影
作为一个《王者荣耀》休闲玩家,前不久敦促我重新上线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个皮肤:杨玉环的「遇见飞天」皮肤。作为腾讯《王者荣耀》团队和敦煌研究院的联合作品,以及纪念《王者荣耀》三周年的免费赠送皮肤,其美术价值和技能效果堪称游戏内的顶尖作品。
伴随这款皮肤面世的,还有一首方文山作词,韩红作曲并演唱的主打歌《遇见飞天》,可以说,在「遇见飞天」这个主题项目上,腾讯和敦煌研究院投入不菲,不过免费赠送的皮肤和免费试听的歌曲则意味着,这个项目没想着赚钱,更偏公益。
《王者荣耀》每个月都会推出数款皮肤,有简单也有精美的,不过鲜有像「遇见飞天」这样耗时长考究多的。从事严肃文化研究的敦煌研究院,和娱乐至上的《王者荣耀》花了 6 个月来进行皮肤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既有古典依据,也有现代创新:
- 颜色:以在敦煌壁画中较为经典的大唐时期的飞天作为原型。由于大唐时期开始进入了一个浓墨重彩的时代,制作方提取了当下颇为流行的红、橙色色调中的橙色为主色调并且以敦煌壁画中最为常见之一的蓝色系为辅色调。
- 造型:整体造型采用了敦煌飞天中著名的反弹琵琶。
- 表情:采用了低垂的眼睛,由于飞天长久的在众佛法会时常年受到佛法熏陶,而同产生了不悲不喜,了然一切的心境。
- 服饰:整体服饰采用了戴宝冠、项圈式璎珞等设计,参考唐时的飞天服饰(由当时西域文化传入的影响,唐代女子从舞台服装中汲取灵感,而日常穿着也再次升华为表演服装)。
而在这款皮肤的妆容设计中,也蕴含着不少的学术知识:唇部采用了点绛唇,表现为娇小丰润的红唇。唐朝时期(如 161 窟)画师流行采用「点厾」之法,形成樱桃小口一点点的嘴唇造型。发式用了飞天髻,主要是梳高髻戴宝冠。飞天发髻主要有梳高髻、戴宝冠、垂鬟髻、惊鸿髻、云髻等形式,这几种都是唐代妇女流行的装扮。初唐飞天主要有云髻、高髻、双丫髻等形式(322 窟);盛唐飞天主要以高髻戴宝冠为主(39/44/320 窟);中晚唐飞天主要以梳高髻戴宝冠为主(158/15/161/76 窟)。
如果知乎上有个问题叫「有哪些看起来完全不搭,但是走到一起的 CP?」,那么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可以成为这样的一对。二者的合作,远远不止一款游戏皮肤和一首歌而已。
敦煌主题的中秋月饼,敦煌主题的音乐会,敦煌景区的智慧小程序,探索 AI 修复受损壁画… 在讲究文化跨界和联名的现今,腾讯和敦煌合作的场景还有很多。
这一切的背景,要追溯到去年 12 月 29 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宣布了战略合作和「数字丝路」计划。因而,也就有了之后双方的各种合作。腾讯的主要业务是在社交和游戏上面,不过马化腾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腾讯未来战略的两个关键词:科技和文化。很显然,和敦煌的合作突出了文化方向。
▲ 自左起:主持人李小萌,王旭东,程武
作为合作的延续,第三届腾云峰会上也有题为敦煌的分论坛,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腾讯副总裁程武以及众多敦煌学学者创作者作为嘉宾畅谈了敦煌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承。2018 年 4 月,腾讯基于 “科技+文化” 战略,第一次提出 “新文创” 概念。本次峰会的大主题就是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共有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敦煌、二次元、95 后、银发族,贯穿了古典严肃文化,现代流行文化,以及年轻族群和老年族群。
一位学者在演讲中说:她问过很多 90 后对于敦煌王圆箓王道士的印象,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这个人物,知道的也多是因为余秋雨的那篇《道士塔》而将他定性为民族罪人。只有一位学习历史的人知道,王道士为保护敦煌文物所做的努力在《道士塔》中几乎没有提及,余秋雨只是片面刻画了一位愚昧无知的底层人物画像,而对造成大量流失的清政府官员只是轻描淡写。
而今时代变迁,投入在敦煌文化研究发展的,除了敦煌研究院的学者、痴迷于敦煌艺术的创作者,还有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王道士时代的文物以及个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也需要吸引更年轻的受众,这就是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合作的根基所在。
▲ Google Arts&Culture 手机 App
爱范儿此前报道了不少欧美博物馆利用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文化艺术瑰宝的例子,比如 Google Arts&Culture 项目就将不少博物馆的瑰宝数字化保存起来,理论上完全不怕风吹日晒岁月侵蚀。不过腾讯的思路略有不同,腾讯副总裁程武说: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不是要拯救传统文化,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新的绽放,数字化不仅是迁移的工具,更是创造新文化的手段。
即便如此,对于合作双方来说,天然气质上还是存在冲突。因为敦煌文化的核心就是庄重,关乎信仰,而来自腾讯的年轻创意人则希望在敦煌文化基础上用新的语言去表达,引发更多关注,不免引发过于轻佻的表述会伤害敦煌的文化表达。
▲ 数字供养人众筹项目
这种冲突在双方合作的「数字供养人」项目中显现得很明显,这个以公益为宗旨的项目,既有敦煌传统的艺术文化元素,也有时下流行的魔鬼词典感觉。如何既新颖又尊重传统,腾讯和敦煌研究院之间反复磨合着,最终大部分的创意得到通过。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也修改和梳理了不少的文案,甚至亲自下场撰写具有爆款气质的文案。比如代表「藏」字的那句「藏得住锋芒,看得了无常」就出自敦煌研究院的学者。
王旭东说:
敦煌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慈悲、智慧、美,希望用科技的方式展示这些内涵,把它们带到年轻人面前。传统文化是当年的流行文化,现在的流行文化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
▲ 敦煌壁画
除了王旭东之外,还有许多参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数十年的学者到场,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沙武田在敦煌工作 18 年,在峰会上,他为为观众带来了重点壁画的解读,会前他也接受了爱范儿等媒体的采访。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中有很多和数字化相结合的地方,敦煌文化中有哪些特质使得它能和数字化发生很好的耦合?对于这个问题,沙武田回答说:
- 第一,它的历史性特别强。敦煌历史是完整的,非常有历史感的呈现,这种呈现是很难的。而且一千多年时间没有变,没有中断。
- 第二,数字化这些东西,就是可视性。敦煌一个洞窟里进去,可以看到有建筑的、服饰的、音乐的、交通的、舞蹈的、饮食的,各个方面历史的可视性非常强,这种东西当然需要我们今天用高科技的东西把它呈现出来。
- 它的物质性特别强,物质性也是它的另一个特点。你想想我们一到其他地方,哪里能找一个像敦煌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有吃饭的,有喝酒的,它很接近(生活),物质性特别强。
- 然后,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规模性和丰富性,这些东西也非常适合于呈现,如果敦煌就两三个洞窟,可能今天我们就不会坐在这儿了。但是,因为它的规模已经到了这个地方了,有历史的规模,有时间、空间的规模都有的,丰富性就不用说了。
概括来讲,对于腾讯而言,敦煌的文化艺术真的就是一座丰饶的宝库。现今和敦煌研究院的合作,看起来百花齐放,其实也是弱水三千,仅舀一瓢。
20 岁的腾讯,2000 多岁的敦煌,他们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至于未来,腾讯和敦煌研究院是这么展望的:通过数字化的技术,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敦煌的全貌;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重新编辑、重组敦煌的各种文化符号,参与到对敦煌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中来;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将让这个文化符号再次释放更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