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开始为期 2 年探测任务
美国东部时间 11 月 26 日,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控制室里突然爆发出众人的欢呼声:
「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历时 7 个月的飞行后,成功登陆火星,并发回了在火星上的第一张照片!
自 1976 年首个火星着陆器「海盗 1 号」开始,NASA 对这个「将可能是第二个地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此次「洞察」号将主要对火星的地下活动进行探测,如地下结构、温度、活动情况等等。加上此前「凤凰」、「好奇」、「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的数据,「洞察」号补全了 NASA 在火星地表之下的空白,为科学家绘制出一幅完整的火星地图。
「洞察」号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火星探测器(其他探测部件由美、英、法、德多国参与研发),原名 InSight,即 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运用地震和测地学和热量传送进行内部探测)的缩写。
正如其名,「洞察」号的主要工作是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这和 NASA 之前派出过的探测器完全不同,之前主要都是在火星表面执行任务,而「洞察」号是将仪器深入到火星的内部。
除去「洞察」号探测器、着陆器和发射系统,在传感器配置上,「洞察」号装备了内部结构地震仪 (SEIS)、热流及物理特性综合探测仪 (HP3)、自转和内部结构试验仪和 3D 全彩摄像机、广角摄像机等先进探测仪器。
其中热流探测仪将深入到火星深处,探测火星地下厚度、结构和热量活动、地核情况等资料,帮助 NASA 对火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带着 29 万华人签名登上火星
「洞察」号原计划是在 2016 年 3 月发射,但由于其装备设备的密封性问题,发射计划被推延到 2018 年 5 月。
早在 2016 年发射前(2015 年),NASA 曾公开发起航天航空爱好者们在「洞察」号的矽晶片上「签名」的邀请,当时共吸引到了全球 82 万的爱好者参与。但由于发射推延,因而经过第二轮的邀请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爱好者签名增至 240 万个。
根据 NASA 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这 240 万个签名中,来自美国本土的签名有 67.6 万个、中国大陆的签名有 26.2 万个、中国台湾有 2.3 万个、中国香港 1.3 万个。
「洞察」号的「恐怖 7 分钟」
由于「洞察」号是火星探测器,而不是火星探测车,加上需要进行地底的深探任务,因此 NASA 对着陆点的地表状况、周边地势、阳光(为太阳能蓄电)都有相当严谨的考虑。
最终 NASA 决定在火星的 4.5°N 135.0°E 设置着陆点,位于「好奇」号探测车着陆点的北边。
▲ NASA 各火星探测器着陆点. 图片来自:知乎
但是,在火星上着陆并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不能人工实时操控、且精准到点的着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描述了「洞察」号在降落前的「恐怖 7 分钟」:
着陆器必须要以 12 度的姿态和每小时 12300 英里(约 19395 公里)的初速穿越火星大气层,这些都需要「洞察」号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数据自主完成,一旦出现一点偏差,都会让「洞察」号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而在探测器向地球返回结果的 7 分钟时间,是科学家们最紧张的时刻,因为火星也被号称是「探测器的坟场」,历来只有 40% 的探测器能成功登陆。
「恐怖 7 分钟」之惊险,就连观看整个登陆直播的美国现任副总统迈克彭斯都为「洞察」号的这 7 分钟登陆捏了一把汗。
目前,「洞察」号已开展为期 2 年对火星地底探测的任务,相信在不久后的 2019 年,我们就能看到探测器返回的探测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