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手机
今天干了一件我自己都觉得非常无聊的事情:带着那部白色 LG Optimus L7 跑遍了城南城北近十家汽车 4S 店,
意料之外的结果是,当我围着 ES350 、Scirocco、Z4 等车举起 L7 拍照时,总共有 6 名笑容可掬的销售顾问询问这款手机的型号,然后礼貌地补充一句:“外观不错。”
从技术角度来说,L7 在 Android 阵营里只能算中低端产品,它的处理器配置、屏幕分辨率、系统优化程度都跟高端不沾边。它在 4S 店里的出镜率绝对小于白色 iPhone 4S 和白色 Galaxy S III,不管销售顾问是否做作,但至少这部手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试图通过这个边缘化的国际品牌来了解潜在购车用户。
《第一财经周刊》的封面文章说得很对:“这是最好的年代,只要愿意,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可以使用 Android 这个现成的平台;这是最坏的年代,因为手机的体验可能都一样,甚至可能连看起来都有点相似。”
没错,过去的一年里我使用了近 20 部 Android 手机,到了最近还连续体验了三款 “千元智能机”——恕我词汇贫乏,实在无法用多篇文章来阐述诸如华为 C8810 和 C8812 的区别,除了菜单键跟返回键的位置颠倒,大家都没跳出 Android 这个大框架。
是该换个角度来看待它们了!
别让 Google 和 Android 成为了 1984 和老大哥,我们确实需要在工业设计和材料设计上看到更亮眼的表现,而不是被硬件牵着鼻子走。
凭心而论,L7 的操作体验不能满足我的工作需求,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表现欲望。它让我在销售顾问眼中变成一个 “有点特别的人”,而不是拿着诺基亚 C7 的过气大叔。
正如新甲壳虫并不是一部跑得快的机器(不难想象 1.2T 发动机的表现,似乎有点类似 1.2GHz 处理器),那是因为它吸引了一帮对 GTI 和 Golf R 提不起兴趣的客户——换句话说,生活态度。
四个轱辘,两排沙发,一台发动机;一个屏幕,几个按钮,一颗 ARM 。大家都是这么相同,大家却都应该那么不同。
哦,最后提一句,LG 旗下 PRADA 系列的设计团队跟上一代甲壳虫的外观设计团队有个共同点——它们的主力其实都是韩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