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的两面
微博上有一类信息你很难逃得过,它们从各个方向各个渠道翩然而至,许多人多半在看了一眼后会转,转了之后多半不会再看。
它们分散在各个领域,以多种形态,出自多人之手,或者化身佛祖所云,或者来自心灵鸡汤,或者是成功人士的生意经,或者是普通百姓的人生观,它们仿佛荧幕中的专家,一会儿是财经分析师,一会儿是时势评论员,一会儿是医学专家,一会儿是打假斗士,它们带着各种面具,让你 “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识庐山真面目”。这种信息类似于这样的:四足动物有四只脚——套套逻辑。
套套逻辑一般而言并不是 “四足动物有四只脚 “这么简单(套套逻辑并不是无意义的,只不过由于其极大的一般性,因此并不能用来做理论的认证,如果给予约束性,则可能会成为一个有内容的理论),经济学对其的定义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现实生活中的套套逻辑可以被认为是广泛认可而无实际内容的观点。
很多名人容易陷入这类圈套,因为在一个公开宣传自己的平台,要想兼顾众多粉丝的感受,言论不会尖锐(准确的说是不具很强的观点性),要么主流化或者抱团化,要么就鸡汤化。很多媒体由于受众的广泛也会陷入这类圈套,由于任何一种观点都会引来不同的见解,对于作者而言,观点越平淡越随众,那么他的风险也就越低。然而遗憾的是,这类信息对于受众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只不过是自己的观点经由别人说出来而已。
虽然我不鼓励哗众取宠的观点,但如果一个观点能引来争议相对而言是比较有意义的,例如前段时间罗浩的 “降级论”。在看完那篇文章时,我猜测一定会出现一篇反驳 “降级论” 的文章,事实也确是如此。主观性越强的文章越难逃被反驳的命运,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如果与你有共鸣还好说,如果无共鸣轻则指点重则喷了。
“降级论” 中的 “IT 行业比传统行业更高级 “引来争议,但是对降级论本身而言并没有影响,它适用的是从高一级行业降到低一级行业,而不是局限于 IT 行业到传统行业——观点与他所举的例子并无本质联系,因此我们看待他这个观点也就不用局限他的例子。一个有内容的理论上往往是能被证伪的,如牛顿的三大定律,但对这一理论加以限制,则又可以适用。如果某一观点被认为是永远正确的,那么要么无意义,要么很荒谬。
在我逐渐了解亚里士多德和大历史观的时候,我为当初对亚里士多德蔑视的无知汗颜。虽然我无意抨击教科书中带有宣传性和误导性的内容(如地心说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但不得不承认这类内容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危害的原因在于它给小孩子一种肯定哥白尼和伽利略而否定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的非黑即白的错觉。当一个结论被认为非常荒谬时,人油然而生的智商优越感就会迷失他的双眼,本能地否定它的一切。
高中写英语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用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来强调看问题要全面,可是当一个问题被看全面时,你几乎只能得出一个无实际内容的结论了。若使一个结论有内容,何妨只看硬币的一面,何妨拒绝一个看似错误的观点?
题图来自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