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前就落地的「携号转网」服务,为什么至今没能在中国普及?
携号转网,这个社会上提及数年的通信问题终于要被解决了,它很可能还会改变我们现有的手机使用习惯。
12 月 2 日,据工信部消息称,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这 5 个试点省市,将从 12 月 1 日起正式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
所谓「携号转网」,顾名思义,即指用户可以在不更换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从一家电信运营商转到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服务。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打个比方,我手头上就有一个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使用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号码,但基本上只是一个通信号,只用来打电话、注册各种互联网账户以及收验证码;现在我又看中了中国联通的某个新推出的套餐,不仅资费便宜,而且每个月流量非常多。
所以,能否在不换号的前提下,从移动转入到联通网络之下?自然也就催生出「携号转网」这类服务的出现。
▲ 目前全球尚不支持携号转网的地区(显示为白色)
早在 2006 年,中国原信息产业部就发文指出,用户拥有自主选择同一移动号码归属地内所有资费方案的选择权,这也被视为是携号转网政策的出炉。
到了 2010 年,第一批试点城市在天津和海南启动;2014 年则向江西、湖北和云南开放了第二批试点。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携号转网服务其实早在 8 年前就已经落地了。
但这种试点一直持续到今天,也没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哪怕到了现在,能够办理携号转网服务的还是那 5 个地区。
所以,国内大部分普通用户仍然要继续等待,我猜有的至今连「携号转网」这一服务都还不知情。
为什么这个国外基本已经普及的技术,却没能在中国流行起来?这当然有技术的原因,但也少不了人的问题。
服务确实上线了,但运营商让不让你「转」又是另一个问题
携号转网服务遭遇到「推广难」的问题,并不是因为这个服务没人愿意用,而是运营商往往会为「转网」的用户设立各种障碍,等同于是「吓跑」了那些潜在用户。
以目前已经开设了携号转网业务的天津移动为例,官网对于想要办理「携号转网」的用户都设立了要求,你必须要先满足几个条件:
1. 号码必须实名登记
2. 不能欠费
3. 不能处于停机状态
4. 未与运营商签订任何在网签约协议,或是其它活动
5. 距离上次转网时间间隔不短于 120 天
另外在湖北移动的页面上,我还看到这样一条标注:「为了扶持我国自主民族产业 TD-SCDMA 的发展,中国移动 TD-SCDMA 专用号段 157/188 用户也不能携号转网。」
以上,只要有一条不符合,运营商便会以此为由拒绝你的携号转网业务办理。
另外,根据办理携号转网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大部分都会被其中第 4 条「与运营商存在捆绑业务」规定所阻拦,但这多是一些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权益、合约类活动,想要顺利解绑肯定又少不了一番繁琐的沟通。
▲ 微博上有不少用户反映,短信查询后发现自己无法办理携号转网服务,因为一些运营商活动未到期
另外在今年 4 月份,《法制日报》也报道称,一些用户在「携号转网」后可能会出现无法接收微信、QQ、银行、淘宝等第三方验证码及短信的情况,同时还会有号码归属地识别错误,而且转网后想要进行充话费,也只能到营业厅或运营商官网进行操作。
总而言之,这一道道门槛逐渐让抱有转出意愿的用户被迫放弃了念头。至于现在出炉的新政,也只是将原本需要在线下营业厅完成的预约查询服务转到了线上,但实际办理时还是会被前文所说的这类「障碍」所阻拦,让所谓的「携号转网」服务形同虚设。
▲用户想要「两清」,运营商放行吗?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当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毕竟这本身就牵扯到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
本质上说,携号转网是让用户自己选择运营商,等同于是让运营商失去对用户的控制权,而每一个成功办理了携号转网的用户,也相当于是让自家减少一个用户,并让对手收获一个用户。
也因如此,几家运营商都会在规定下「钻点小空子」,想方设法阻拦用户「跑路」,甚至是刻意将携号转网业务「隐藏」起来不被用户了解。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关于后者这点,我在寻找国内携号转网业务的地区官网时也发现,不管是哪家运营商,你都很难在它们的官网首页,或是业务办理菜单中找到和「携号转网」相关字样的选项,基本只能通过关键字搜索才能找到介绍,但办理操作还是要去线下的营业厅进行。
携号转网服务的长时间未能落地,最终让这几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被条款限制的「携号转网」,也让中国手机用户找到了其它替代品
在很多人预想中,携号转网在中国市场应该有不小的需求。
你最常看到的发声群体应该是那些中国移动的老用户们,他们可能早在 2G、3G 时代就办理了中国移动的号码,一直舍不得更换,但现在又看中了联通或电信中的优惠套餐,也可能是对手机信号不满意,自然会有携号转网的呼吁。
可实际上,从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办理携号转网的用户量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根据 《通信世界网》报道,按照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 2016 年 6 月底,中国正在试点的携号转网五省(市),只有近 45 万用户使用了这项服务。
其中,中国电信转入 16.8 万,转出 6.6 万;中国移动转入 16.2 万,转出 25 万;中国联通转入 14.7 万,转出 16.1 万。
这意味着,至少在这几个区域中,对中国电信网络抱有兴趣的用户是最多的,而用户流失率最高的则是中国移动。
但对比现有上亿的手机用户基数,几十万的用户量变化对运营商的影响只能说微乎其微。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还可以从正在试点的湖北省用户数据中看出一些端倪。据湖北省通信管理局统计,自 2014 年携号转网试点业务开始,至今 5 年,湖北全省成功转网的手机号仅为 26 万个,仅占全省 5000 多万手机用户数的 0.5%。
是什么造成了携号转网服务的「叫好不叫座」?除了前文提及的各种门槛问题外,携号转网服务从试点到现在过去的 8 年时间里,中国手机市场自身也在发生变化。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方面是双卡双待手机的普及。众所周知,中国手机用户对双卡双待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有的人会把一张卡用于生活,一张卡用于工作,而有的可能是不舍得抛弃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号码,同时又对新的流量套餐产生了兴趣。
事实上,后者的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靠携号转网服务来实现,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让设备来迎合用户需求,毕竟要是看中某个运营商的便宜套餐,用双卡也能解决。
某种程度上,双卡双待设备在中国手机市场的普及,其实也是弥补了携号转网服务缺失的那一块空白。
更不要说,连 iPhone 都已经支持双卡双待的今天,对于已经习惯了一台手机里塞两张卡,或是随身带两台手机的中国手机用户而言,携号转网还是否是必需品?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番。
另一方面,中国从 2015 年起开始推行「提速降费」的政策,让几家运营商都先后取消了流量漫游费。
同时你能明显感知到的是,近几年的流量额度也正逐渐向「无限流量套餐」发展,还有受益于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像联通和电信都收获了不少新增用户,也让原本很多为了「为了高流量套餐」目的而去的用户少了一个转网理由。
中国三大运营商的格局,会因携号转网迎来变化吗?
虽然中国手机市场存在各种现实变化,让「携号转网」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服务,但倘若服务真的普及开来,对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影响仍然无法忽视。
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在 2006 年起正式开启了携号转网服务,直接打乱了当时的市场,为了防止用户流失,三大主力运营商都开始调整原有的套餐资费,并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价格战。
充话费送手机都是很平常的了,还会有大额度的补贴和返金政策,不少人甚至会为了谋求金额补贴,在合约到期后「跳槽」到另一家运营商,过一两年又跳回来,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仅仅是开始后的 2 个月,日本运营商市场格局就发生了明显变化,当时的的领先者 NTT DoCoMo 遭遇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用户数下跌,而最大的赢家无疑是落后的 au 和 SoftBank。
而在往后 8 年时间里,NTT DoCoMo 的市场份额从 54% 降到了 47%,au 基本维持不变,而 SoftBank 则是逐渐赶上。虽然这种份额变化并不能完全将原因归结于携号转网服务的推行,但至少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加速了市场的竞争态势。
倘若从这点来看,与其说携号转网是让选择权回归到用户手中,倒不如说也是在「倒逼」那些领先的运营商做出自我变革,最终寻找到一个对用户和对运营商都有利的商业模式。
理想状态下,我们自然是希望携号转网能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同时运营商也能找到自己的新商业模式,长期来看,结果并非是坏事。
目前,按照工信部部长罗文的说法,中国的携号转网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至少要到 2020 年才会到来。
考虑到中国的 5G 网络正式商用时间点也定在了 2020 年,等到那时,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或许也会带来一次新的格局变化。
至于我们这些普通手机用户,现在要做的恐怕就是查查自己手机号码里「潜伏」着的各种绑定套餐和签约服务,完成一次门户清理,清清爽爽地迎接「携号转网」和 5G 时代的到来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