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进农村的科技公司,消费分级里的小趋势
在新疆巴州库尔勒一条公路上,行驶着一辆辽 A 牌的铃木汽车,车顶上放着一台红色的无人机,远处是被积雪覆盖的天山山脉南麓,沿着盘山公路行驶,沿途可以看到开阔的自然景观和随意觅食的羊群。
这辆车被一个江苏农业从业者驾驶着,2018 年的夏天他从江苏前往东北辽宁,用无人机给当地的水稻喷洒药剂,随后在秋天前往新疆用无人机给棉花喷洒落叶剂。于是就有了前文的这个场景。
绑在车顶的这架无人机由极飞科技生产,这家早期生产航模、航拍无人机的无人机厂商,目前已经通过农业无人机转型成为一家专注农业领域的科技公司。
发生在农业喷洒领域的小变化
12 月中旬,极飞科技发布了新款的农业无人机、农业测绘无人机,并发布了自身在农业领域的数据和新计划。
2019 款 P 系列植保无人机,在结构强度和撞击保护上比前代提升 30%,具有 IP67 级整机模块化防水性能,可装载最大 16 升的药箱。无人机整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机臂也可以实现快速拆卸。
该款无人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 12 米每秒,据称每小时空中喷洒效率可达 210 亩,但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喷洒幅度、飞行高度都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节,这个喷洒值并不是通用场景下的常用值。
在飞行性能方面,这款农业无人机具有四向雷达,可以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避障。飞机的下方还有一个雷达,可以让无人机喷洒时能够沿着农田的起伏进行仿地飞行。
使用 RTK 技术进行定位的飞行无人机,飞行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当无人机与 RTK 断连后,飞行精度会下降。而极飞上一代的农业无人机,能够在断接 RTK 60 秒内依然保持高精度飞行,这一代则是升级到支持 600 秒。
▲ 农业无人机沿防风林飞行的视频截图
这些避障和定位技术,让依靠四支碳纤维螺旋桨飞行的几十公斤庞然大物,能够在大型农场里做到贴着防风林飞行。
极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11 月 30 日,极飞在运营的无人机为 21731 架。极飞生产的无人机,今年在黑龙江一个省份喷洒的水稻面积超过 1200 万亩,新疆五分之一的棉花落叶剂喷洒占比由极飞无人机完成,而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80%。
农业无人机带来的场景革命
事实上,在东北三省、新疆、河南、湖北、江苏这些有着大片农业种植面积的地区,一些农业从业者所使用的技术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先进。
▲ 广西甘蔗田里配备自动导航系统的约翰迪尔播种机,图片来自:deere.com
在播种和收割环节,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约翰迪尔拖拉机已经穿梭在农田间精准地穿行,而一二线城市里热议的自动驾驶,依然只是存在媒体新闻和极为狭小的试用路段和场景里。
▲ 约翰迪尔拖拉机上自动驾驶所用的显示器
能够做到一键起飞、自动飞行和喷洒的农业无人机开始承担喷洒农药的环节,这些工业设计、智能程度、系统设计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领先地位。
无人驾驶的播种机和收割机依然是拖拉机,但能够飞在空中进行喷洒的无人机,对于人力和拖拉机而言,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依然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在中国的作业总面积占中国耕地面积不足 5%,使用植保无人机提供服务的人数不足 5 万。这两个数字与国内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口、农业人口相比起来,微不足道却又不容忽视。
这也让科技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因为只要在这些场景和用户中,找到一个特定的切入口,就有改变一整个行业的可能性。
极飞以农业无人机作为切入口,目前依然是提供农业测绘无人机、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硬件厂商,在改变农业植保喷洒方式的过程中,已经联动农资、农机市场进行革新。
而利用无人机、视觉识别、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技术,结合不断注入的农田土地信息和农作物生长数据,其中还能衍生出很多可能性,比如农业金融、农业信息系统等等。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的北京大学教授何帆,在得到 App 的专栏里,评价极飞实现了「寻找边缘」和「技术赋能」。极飞为「无人机」这个新技术找到了「农业」这个应用场景,是为技术找到了切入市场的边缘口子。
通过提供培训和服务,让农民在使用无人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在农业领域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用技术为农民赋能的过程。
一个有赋能机会的场景,很可能在边缘的无人地带,这个场景可能很广阔。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里的应用,何帆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小趋势」。
无人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它们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或者组织形式的改变还没有成为主流。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有一小群人在使用这些技术去改变,这个群体的人口虽然相对较少,但能够产生与其人数不对称的强大影响力。
技术的进步、平台的出现,以及小群体对自身的认同感是「小趋势」形成的原因。这个词语最早被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专家马克 · 佩恩提出,当时指的是占美国人口 1% 的群体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引起一系列的影响。
消费分级是群体的异同被放大
极飞这种将无人机应用于农村植保的模式,不仅代表着国内的一个「小趋势」,也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向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寻找商机的一个侧影,也是国内消费分级的一个体现。
由于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增量阻力越来越大,不少科技公司正在将目光和市场投向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
互联网 + 农业这个概念从 2015 年开始成了红海,农业电商、农业物联网层出不穷,然而它们并没有撬动农业生产里低效、落后的环节,没有撬动,就更别提改变了。
长久以来,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特性,让农村自有一套机制来抵御风险与降低成本。传统农业自有一套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互信网络,也有一套建立在经验上的生产方式。这些年想要去占领农业市场或者打造农业品牌的互联网公司不少,但那些试图去破坏这个平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没有做出太大的声响来。
此外,由于各地拥有不同的种植环境、农业政策等,会让不少涉足农业的互联网公司感叹,「农村的套路,比城市的要复杂多了」。
然而在农村地区,可以改变并且需要改变的并非只有农业。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各个方面未被挖掘和满足的需求有太多。
▲ 快手博主手工耿,图片来自:手工耿视频
月活 2.5 亿快手 App 里的土味视频,在占据乡村用户的空闲时间,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美国上市的拼多多,通过在微信中的拼团和砍价,在三四五线和农村地区收获大量用户;在刷墙业务的村村乐,从 2015 年开始接到越来越多淘宝、小米、优酷、网易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订单……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陈亮在极飞年度大会上讲述了他们对农村业务的展望,以及对农村市场的看法。
支付宝从 2016 年就开始与极飞开始合作。包括在支付宝服务窗推出「一键呼叫极飞无人机植保服务」的业务,以及农户凭借芝麻信用分,就可以用远低于市场价的押金,租用最先进的植保无人机设备,甚至获得免费的植保培训等优惠。
陈亮认为,虽然不少人在近段时间比较焦虑,都在讨论消费降级和冬天来了,但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自身的数据看来,不同地区的消费在出现变化。
如今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力会出现一些所谓的下降,但是在广大的三四五线或者农村地区,正在出现一波消费升级,他们支出的水平跟一二线城市的差距在缩小。
我们不认可「消费降级」这个词,我们认可的是「消费分级」这个词。
消费分级,目前依然是以城市发展水平作为标准粗略地划分。实际上,一到五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他们在年龄、人口构成、受教育程度、收入、观念、消费水平、地域环境等多个维度有着叠加的异同。
这些异同,是无数小群体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个体依靠某些维度的共同性形成小群体,而各个小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通讯的空前便利,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在同时放大这些群体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群体是碎片的,也是圈层的。学会在消费分级和「小趋势」中区分主流与小众、目标用户与边缘用户,这或许是接下来公司和创业者们进入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