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当我们谈论智能硬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公司

2018-12-30 12:22

本文作者为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汪。

2010 年小米进入智能手机产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无疑这一年是中国智能硬件的元年。2018 年,华米、小米、小牛、云米相继海外上市。数百家智能硬件公司站在了下一个产业周期的门口。

不管是小米这样的巨无霸,还是华米这样的细分智能硬件领域的耕耘者,我常常在想,我们在智能硬件领域创业,到底为用户、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 图片来自 Louis Vuitton

如果我们把手能触摸到的都定义为 “硬件”,那么硬件公司进化到最后,这个公司有可能产生哪几类价值呢?

一、品牌价值:LV、Gucci、香奈儿,这些 “硬件” 公司最大的价值就是品牌价值,这些顶级品牌的价值几乎是不可取代的,就算你技术再好,产品品质再强,也无法取代这些顶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再比如说:Nokia、Philips,尽管他们自己退出了手机市场、小家电市场,业内还是有些公司利用它们品牌的 “余温”,授权了它们的品牌去卖货。很多公司与其说是在做品牌,不如说是在卖货,慢慢攒成一个牌子。品牌的价值是不容易达成的,需要时间、金钱、产品的共同作用。太偏科技的品牌,一旦没有领先产品的支撑,品牌价值很容易很快消失。顶级的品牌,能在不断的品类变化中,相对容易地持续运营。

▲ 图片来自:REUTERS/Dado Ruvic

二、渠道价值:也有很多硬件公司一开始借助不错的产品,通过市场开拓,在国内甚至全球市场建立了自己掌控的线上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线下代理商渠道、自营店面体系等等,虽然后续产品可能不强,但是拥有这样的一套渠道体系,仍然可以通过流过这个体系的任何 “硬件” 产生流水和利润。有些公司产品研发能力不太强,但借助第三方 ODM 提供的贴牌产品,分发到自己强大的渠道体系,每年也能创造很好的营收和利润。一些公司所经营的品类,其产品的技术属性比较弱,往往会更多地强化自己的渠道价值和品牌价值。

三、技术价值:一个技术驱动的硬件产品公司,看似很性感,其实最苦逼。任何一个品类的硬件的技术门槛都是时间窗很短暂的,在技术没普及之前,相关公司可以吃到很高的技术红利,能有较高毛利;但正因为毛利高,所以会引起非常多公司进入,最终视技术门槛的高低,时间或长或短,最终都会进入恶性竞争,拉低毛利到该品类的硬件大家都无法赚到钱,大批公司死亡或者转到别的品类;特别是科技类产品,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因为聪明人都喜欢扎堆儿,工程师出身的 CEO 们脑袋比较耿直,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相互杀价 PK 中,很容易把一个品类做死。这几乎是一个硬件产品的技术型公司的宿命。

技术驱动的产品公司和团队,虽然不太容易把公司做死,但不容易把公司做大;只能寄希望于穿越产业周期抓住新的品类机会,以后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和渠道。

比技术型产品公司更惨的是为品牌提供设计研发服务的 ODM 公司,ODM 公司看起来很有技术含量,但其实是价值链最底端的公司,而且由于其模式的限制,团队除了技术之外的其它能力很难培养和成长,连产品定义能力都不具备,团队没有产品归属感,也没有追求产品极致的动力,而是追求 “通过甲方的检验标准” 即可,最后很容易沦为人力外包公司。

四、互联网服务价值:智能硬件迭代到最后,不是死亡,就是孕育出一个互联网服务。如果死亡,那只能换一个新硬件品类继续迭代,到最后硬件版本,看看能不能孕育出一个互联网服务。苹果 iPod 播放器的最后孕育出 iTunes,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电子阅读产业而生;华米创业团队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历了从 MP3 到平板电脑的两个产业周期,最终没能形成任何成功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我经常问自己,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 图片来自:Pixabay

硬件做到最后是红海,只做硬件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成为擅长渠道 or 品牌的产品公司。那么,硅谷公司为什么做了很多年互联网之后又开始重新做硬件了?因为自从电脑和手机这两个计算平台形成标准之后,下一个硬件计算平台迟迟没有出现、没有定型,导致软件的价值无法发挥;于是它们跳下来亲自做硬件,但最终都会回到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价值上去,跨越硬件平台去服务用户。

五、产业链整合价值:大多数公司都无法达到产业链整合的高度,只有 Amazon、Google 这些是产业链价值的整合者,小米未来也会成为强大的产业链价值整合者。

作为智能硬件创业者,我们起码要清楚知道,大多数智能硬件,都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要找到自己所属的行业,去服务于行业。什么是行业?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安全,这些是行业;例如:美团服务于吃,滴滴服务于行。那么我们要想一想,自己做的那个智能硬件,到底是属于哪个行业的?这样在硬件迭代到最后一个版本之前,也许能找到并孕育一个成功的行业互联网服务。

提供一个强大而专业的互联网服务,也是这些产业链价值整合者曾经走过的路,例如 Google 的搜索、Amazon 的电商。

不管我们在谈论电动汽车、IoT、微型卫星,还是谈论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AR/VR,我们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的?我们最后演化成什么公司?技术公司、渠道公司、品牌公司,还是互联网行业服务公司?

▲ 华米科技的 2018

当我们推演自己的公司进化的终局,与其去想我们如何发展技能把现在的竞争对手打死;不如想想我们所归属的产业里,最终最有价值的那个部分是什么,进化到最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攫取到那一部分价值?我们能不能早一点瞄准产业里那块最肥的 “肥肉”?如果说微信是智能手机产业最肥的价值,那么什么将会是我们所在的产业的最肥价值?这也许才是我们该谈论的。

加油,2019。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