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体化机身遇到折叠屏,就像《三体》里「水滴」遇到人类舰队
在谈 vivo 的概念机「水滴」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和蓝厂没有关系的几个故事。
1879 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找到了康宁公司,希望找到一种稳定安全的玻璃灯罩。2010 年的时候,苹果设计灵魂人物乔纳森艾维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人员来到康宁公司,在康宁小镇的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烧制玻璃。
后来,这种玻璃几乎出现在了大部分的中高端智能手机上面,它的名字叫大猩猩玻璃。和苹果开启合作的康宁希望,有一天能够做出足够坚韧的玻璃和陶瓷用在 iPhone 上,这样 iPhone 就不需要使用金属外框了,只需要浑然一体的玻璃机身。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科幻小说《三体》之中:约 200 年后,人类派出了 20000 艘宇宙飞船组成庞大的舰队,在太阳系外部迎击三体文明的探测仪「水滴」。这是人类文明和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最终,仅长 3.5 米的「水滴」瞬间就摧毁了人类的 1998 艘宇宙战舰。这是人类第一次知道,自己和三体文明在科技上的差距。
两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浑然一体的手机结构是产业上下游一并希望达到的境界;在极致的精巧面前,越庞大反而显得越粗糙越脆弱。
「水滴」来了
还有不到一个礼拜,vivo 就要在北京发布新的概念机,而更早之前的一些泄露邮件指向这款概念机的代号就叫「水滴」,出处自然是上面所说的科幻小说《三体》。
在发布会披露具体消息之前,关于「水滴」这款概念机的细节我们知之甚少,但最大爆点已经通过悬念海报上的「浑然天成」和预热海报上的「至简未来」略知一二:完全一体化机身。
▲ APEX 概念机
在 2018 年 2 月的 MWC 上,vivo 冷不丁地发布了名为 APEX 的概念,包括半屏屏幕指纹、屏幕发声技术和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等等技术组成了一个完全的真·全面屏解决方案,使得这款手机也成为当时市面上屏占比最高的智能手机,也为接下来的 NEX 手机奠定了基本形态,说是真·全面屏手机的开宗立派之作也不为过。后续或有不同形态的真·全面屏手机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屏幕指纹的应用和机械机构的升降,成为走向全面屏的通用之路。
从所谓的 18:9 全面屏,到刘海屏、水滴屏、美人尖屏,再到真·全面屏,手机的正面屏占比将无限趋近于 100%。但,这就是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了吗?
实际上,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在初级形态面世之前,就已经开始孕育。
▲ 十多年前的 iPhone 工程机
不讨论诺基亚或者 Palm 这些早先的智能手机,以 Android 和 iOS 系统的出现为当代智能手机的断代点的话,iPhone 初代发布之前,苹果的实验室里就有一款全身无任何开口和按键的 iPhone 工程机。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不光是 iPhone,整个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按键和接口越来越少的极简设计发展史。从实体键盘的消亡,到 USB 接口将充电和数据传输统一,到 3.5mm 耳机接口的消失,指纹识别组件的隐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手机的实体按键以及开口,会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即便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阵痛和交接上的摩擦,但技术和设计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否则,黑莓或许还是加拿大之光,诺基亚依旧可以让冰天雪地的赫尔辛基充满暖意。
十多年前的初代 iPhone 工程机是完全一体化手机的一张写意草图,vivo 这次想画的,应该是工笔画。
折叠屏来了又来
2014 年 CES 的时候,三星和 LG 各自在展台显要位置展出了旗下的弧面屏手机,以现在的视角看来,那些手机除了更贴合面部或者臀部的轮廓,就没有更多的用处了。兼顾产业链首尾两端的韩国巨头,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屏幕面板用到更多的手机上面去。
▲ Galaxy Round
时过境迁,若非他人提起,五年后大多数人应该忘了那几款手机。科技和产品形态的发展中,不免会有弯路,弧面屏就是一例。
弧面屏只是柔性屏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而柔性屏的较成熟形态:折叠屏似乎在 2019 年又要袭来。
又?为什么要用又?是因为这几年来,几家做屏幕面板的厂商总是会冷不丁的把折叠屏手机放在玻璃柜里展出,小心翼翼地张扬着来自未来的弧度。
▲ 柔宇 FlexPai
不过随着深圳厂商柔宇科技 PPT 发布 FlexPai 折叠屏手机,三星即将和 S10 一起发布售价可能高达 2000 美元的折叠屏手机 Galaxy F,以及其他有供应链地位的手机厂商跟进,预计今年大众消费者就可以正儿八经地用到折叠屏手机了。
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不仅仅是按键和接口消亡史,也是一部屏幕尺寸的膨胀史。就连我自己这样一个原先的「4.7 英寸原教旨主义者」,也不得不对现在的各种大屏旗舰机说「真香」。
以人类对于显示面积的追求,折叠屏看起来确实是解决设备尺寸和屏幕显示面积的绝佳解决方案。
▲ 中兴 Axon M
实际上,这一批真·折叠屏出现之前,已经有中兴这样的厂商做出了伪·折叠屏手机 Axon M。这款手机适合不差钱的人交个好奇税尝个鲜,但是要是说日常使用的话,还是乖乖选主流厂商的主力机型吧。
而又在中兴之前,还有 Fujitsu 富士通在 2010 年 CEATEC 上展示过一款可旋转的内合双屏设备。你会看到,它的设计和曾经的长条状日式翻盖机非常相似,只是将原本放键盘的区域改成了触控屏,但上下两块屏幕都可以实现 90 度旋转。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折叠屏,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发展,这其中更多的是弯路。
「水滴」遇到人类舰队
作为首家把屏幕指纹技术商用起来的厂商,vivo 近来的动作就很不因循守旧了。
「水滴」这款概念机折射的是,为什么大伙儿在把目光和发展方向定在折叠屏的时候,vivo 把概念机的方向,定在了一体化?
上一次 APEX 的真·全面屏算是指对了方向,上上一次的屏幕指纹也算是带对了方向,这一次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折叠屏和一体化可能并不矛盾。不过现阶段看来,还是二选一的状态。
前面说人类一直在追求更大的显示面积,显示面板面积越大价格越贵几乎成为通理。同样的 iPad Pro,大的比小的贵,同系列的索尼 4K 电视,毫无疑问也是大的比小的贵。但是,如果人类追求更大的显示面积是一条铁律的话,那么 VR 技术为何到今天还是不温不火?
这是因为,人类会权衡和妥协。
如果显示面积变大,但是分辨率没跟上,满屏「大果粒」般的像素点足以让人抓狂;许多 VR 设备能覆盖全部视野范围,但是要么是线缆重重,要么头盔笨重,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随身设备。
类似的逻辑在目前的折叠屏手机上可能重演,如果看一眼柔宇的那款 FlexPai 手机,你可能会疑惑,这是手机还是平板,我该拿放裤兜还是装包里?
面对绝大多数的折叠屏概念机,「笨重」的印象肯定是逃脱不了的。在此类产品的设想中,折叠屏是为了覆盖手机和平板两种形态,然而,折叠确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板面积过大的问题,但解决不了的是,平板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问题。地表人类依旧无法穿梭多维世界,藐视地心引力。
另外的问题是,目前人类的影视作品创作,跟此前的屏幕比例息息相关,无论是 4:3 还是 16:9 亦或是 21:9 的画面比例,都是毫无疑问的长方形。然而,折叠屏展开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更偏正方形,与现有的影视内容的画面比例产生矛盾,造成显示面积的浪费。
可以这么说,现阶段的折叠屏发展方向,和《三体》里面的人类舰队点的科技树类似,追求的是庞大恢宏,气势逼人。
▲ 短片神作《水滴 Waterdrop》剧照
「水滴」是另外的逻辑。《三体》里面的水滴结构紧密,浑然一体。
虽然 vivo 用到了外星文明产物来命名新产品,但是想必 vivo 工程师里面还没有混入三体人,所以我们还是用地球科技来推理这款手机的形态好了。
想要实现浑然一体,无按键无开口的效果,我们先来想想需要解决哪些按键和接口:耳机接口,听筒开口,SIM 卡槽,扬声器开口,充电和传输数据用的 USB 接口,音量键,开关机键。
然后我们再来想如何挨个找解决方案。
耳机接口这个最好理解,现在一大批的手机都把这个接口取消,改用蓝牙连接。
听筒开口的问题在 APEX 上已经通过屏幕发声搞定,更早的时候小米 MIX 概念机也有另一种名为悬臂梁的解决方案。
SIM 卡槽可以通过和运营商合作,通过无实体的 eSIM 卡技术搞定,技术门槛超低,主要是政策门槛。
▲ 索尼银幕声场技术
扬声器开口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和听筒开口的类似的解决方案:银幕声场,首发来自索尼,用在了 A8F 等旗舰电视上,主要是通过发声驱动装置震动 OLED 面板进行发声。
USB 接口看起来超级不好解决掉,但是也不是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比如这种将 Lightning 接口魔改成 MagSafe 的第三方配件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ROG Phone 的空气扳机操控
音量键和开关机键的话,其实解决起来,比想象中简单。首先音量键未必有真正存在的必要,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来操作,留着实体按键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在模拟侧边实体按键的路上,台湾有两张厂商提供了参考案例:HTC U11 提供了边框压力感应功能,ROG Phone 则有侧边感应超声波的「空气扳机」功能。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猜测和推理,vivo 说不定藏着什么独家黑科技也说不定,做这么多推理,想要说明的是,完全一体化并非不可能,可以用到的技术就像七龙珠分散各地,vivo 需要收集起来然后召唤神龙。
然而,召唤神龙不是谁都能做的,召唤出来了得到的也可能是条原味内裤。做一体化机身里面的难点其实需要在智能手机这么小的机身里面做全新的集成,这是前人完全没有做过的事情,而非从供应链处获得一套方案。
更难的点在于,2019 年刚好处于 4G 转 5G 商用的元年,作为一款超前的概念机,不支持 5G 说不过去吧?支持 5G 的话,那么「水滴」的结构工程师可能就要抓狂了。本来「手机外面看到的东西越少,那么手机里面集成的东西就会越多」,现在因为 5G 模块的体积要远比 4G 的大,所以如何平衡不留遗憾地支持 5G 网络还继续做一体化,是个有挑战的事情。
说到这里,「水滴」概念机之于 vivo 和行业的意义也就正好呼应了文章开头两个故事提到的两个点:浑然一体的手机结构是产业上下游一并希望达到的境界;在极致的精巧面前,越庞大反而显得越粗糙越脆弱。
和去年年初的 APEX 类似,「水滴」的作用绝不是出货,也不局限于炫技,更在于向行业提供一种智能手机终极结构的可能性想象和解决方案。然后,探讨技术进步的方向,是消除各种不必要,走向大巧不工,还是一味地追求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