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是一个待集成的新眼镜
关于未来式电子产品,阻止我们使用它的因素往往不是我们不需要集成,而是集成的形式太糟糕。比如:
这是诺基亚 9000 Communicator,一款可以运行 app 的手机。1996 年,万维网诞生不满两年,诺基亚推出了这款产品,集成了它所能想到的一切设备,手提电话、传真机、上网冲浪的电脑。
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自己会需要它,干嘛不用同样的价格分别购置一款电话和一台真正能用的电脑呢?
直到 2007 年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才知道原来最终的集成形式是这样:
于是,98% 的网民开始用手机而不是电脑上网。
虽然设想柔性屏未来的产品形态是一种稀缺能力,但是,你应该不难发现,现在一些热门的折叠屏手机,像三星 Galaxy Fold 似乎正在继承诺基亚 9000 Communicator 的集成思路。
人们也正在很自然地反问,干嘛不用同样的价格分别购置智能手机和平板呢?
所以,讨论柔性屏的价值前,我们还是抛开现有终端产品的具象吧,先弄清楚柔性屏是如何工作的。
理解「How」,才能追溯本质「Why」,看清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How OLEDs Work
如果你还没更换至三星、华为等厂商新出的旗舰机,那么你现在用于阅读这篇文章的屏幕大概率是 LCD(液晶屏)。
在 LCD 时代,很难想象屏幕可以折叠甚至自由弯曲。它的核心层——液晶——主要作用不是发光,而是阻挡光线。当光线进入液晶层时,液晶可以在电压的作用下改变晶体形状,进而改变光线的振动平面。光线离开液晶层时,如果振动平面与第二块偏光片匹配,那么它将出现在屏幕,否则没有光线可以到达。
所以,液晶屏不仅需要光源,还需要一套复杂的阻挡光线的百叶窗。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核心层则由有机聚合物组成。当接通电源时,发射层拥有自由电子,导电层拥有空穴,在两层的边界处,一旦电子填充空穴,便将以光子的形式放弃能量,完成发光动作。
这种有机层(或者说塑料)比 LCD 中的液晶层更薄、更轻、更柔韧,可以用柔性塑料作为承载它的基板,而不必用 LCD 的刚性玻璃基板。所以,屏幕可折叠,也可自由弯曲。
如果把基板、阴极和阳极设置为透明元件,那么它又变成了一块透明的平视显示器。
Why We Need It
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它?尽管还没出现和它相关的杀手级应用,但我们已经可以隐约感知到,一旦这种更薄、更轻、更柔韧的塑料屏幕突破量产,便可以灵活地完成以前很难完成的任务。比如 LG 专利申请图里那个弯曲的、透明的、可交互的汽车显示屏。又如消除大屏幕与便携性一直以来的矛盾。
屏幕是信息的载体,我们所能接收、传播乃至广泛使用的信息一直都受载体的限制。口传时代,部落巫师是一切事物的最终解释者;有了文字,孔子、柏拉图的思想得以被记录;直到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出现,平民开始阅读《圣经》,教会势力衰落,欧洲才走出中世纪。
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将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
——马歇尔·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有一种理论是:媒介或者说技术,可以是人的任何延伸。就像马镫、自行车、汽车延伸了我们的腿脚,让我们的运动速度更快。柔性屏也将成为一幅新眼镜,延伸我们的视野,在我们还没想象到的地方显示信息。
未来,这种新延伸也许将以不同的集成形式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过,即使想象不到可能的形式,也并不妨碍我们理解这项技术,以及技术与我们的关系。毕竟在 60 年前麦克卢汉探讨电商对人类的影响时,他甚至还不能想象指纹鼠标是什么。
What Is Happening
上周,我和正在某大厂搞 AMOLED 手机柔性屏研发的同学聊天,发现了三个有趣的细节:
- 直接与发光相关的 Array 和 OLED 成本虽然不低,但是并不像媒体讲的那么夸张,折算到每块屏上其实没多少。
- 模组部分的 FPC(柔性印刷电路板)和 IC 驱动成本最高。我后来查到 IHS Markit 的一个统计数据是,这两项会占到总成本的七成左右。
- 手机 AMOLED 柔性屏量产的良品率之所以低,有一半以上的问题出在模组环节的 IC 驱动和电路设计上。
这些细节共同指向了一件事:柔性屏现有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其实已足以支撑它进入应用环节,不过,在智能手机这种典型的搭积木游戏里,其他积木块需要时间才能改变形状与之适配,所以现阶段的手机柔性屏会遭遇高成本、低良率的问题。
如果我们稍微回顾一下智能手机的「成功」历史,会发现:它之所以变成生活不可或缺的设备,一是因为随时随地的计算与连接,二是因为它采用了一个好的集成形式实现了其他媒介的功能。
那么,当柔性屏乃至柔性集成电路、柔性电池正在让智能手机朝着更便携、更集成的方向发展时,它将产生一个更成功还是更失败的产品呢?
这让我想到了技术 S 曲线,先是缓慢地完成技术突破,然后在商业领域快速拓展,创造出各种意料之外的 use case,最后随着市场饱和,创新开始放缓。我们可以在很多电子产品上看到这种变化过程,比如过去十年的智能手机,触屏、传感器等技术缓慢地推进多年后,iPhone 才出现,随着我们可以用智能手机完成越来越多的任务,变化放缓,手机厂商只能在细枝末节上展开竞赛。
问题是,当我们处在技术 S 曲线早期时,并不知道 use case 在哪,也不清楚集成形式,于是低估新技术的力量。发明塑料的人肯定想不到自己会是电影的奠基者,如果照相机还在用沉重的玻璃而不是塑料胶卷做底片,那么我们一次可能也就背得动五个底片吧。
所以,是时候想象一下用塑料而不是玻璃制作的屏幕将发生什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竹集(ID:Mind7Hand),作者为 ,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