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扼杀明星应用:巨头们的 “购物癖”

公司

2012-07-23 08:12

近日,科技界的两大巨头都在收购上有动作:Google 以低于 2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著名邮件客户端 Sparrow,Facebook 则收购了苹果平台上 Pulp 和 Wallet 的开发商 Acrylic。

当我们看惯了世间的收购、兼并,闻讯后我们甚至不用看这些公司的官方声明,就对公司的走向以及产品的未来了然于心。Techland 的 Harry Mccracken 吐槽总结了公司的声明的五个套路:

  • 宣布公司荣幸地被 XX 收购。
  • 重申初创公司激扬的创立理念。
  • 极尽吹捧之能事盛赞 XX 公司,称 XX 是当今最具创新价值的公司、能够改变世界的公司云云。
  • 委婉地宣告产品无法得到后续更新。
  • 对支持者表达衷心的感谢。

收购的结果是团队融入新公司而无暇顾及原有的产品,团队通常会为产品实施 “安乐死”——终止产品更新,应用免费。由于不会更新的新的特性,Sparrow 很可能也会走上这条路,这必然会让刚购买 iOS 和 OS X 客户端用户沮丧,iOS 版 2.99 美元,生命周期却只有四个月。尤其是 Sparrow 在宣布被收购的前四天还在搞特价促销,App Store 上的用户评论区很快吐沫横飞。

巨头的 “购物癖”

试着搜索下 “Google 收购”、“Facebook 收购” 等关键词,立马满屏的收购案。根据 Ars technica 的统计,自 2001 年起,Google 已经收购了 100 多家公司,其中 17 家是在前 12 个月进行的。2010 年 2 月 Google 收购邮件初创公司 reMail,2010 年 5 月,Google 收购 3D 桌面 BumpTop,今年 3 月份,Google 收购了由 Digg 创始人 Kevin Rose 组建的 Milk 团队。这些收购案的一个共性是 Google 的收购目的是都是为了网罗人才,而非获得产品本身。

同样高举收购大旗的还有社交巨头 Facebook,截至到去年 11 月,已经有 14 家公司纳入 Facebook 麾下。Mark Zuckerberg 曾直言:“我们没有一次是单纯为了某家公司而进行收购,我们收购这些公司是为了获得优秀人才。”

Google 和 Facebook 是当前互联网公司中绝对的领头羊,它们野心勃勃,试图将触角伸向互联网每一个领域。但是,当公司一旦做大做强,诸如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就凸显出来,公司可能会陷入创新的窘境,而一些闻所未闻的初创公司却常常一鸣惊人,这得益于他们团队中那些极其出色的人才。巨头为了保持创新价值,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把他们连锅端过来。基于公司的实力,巨头们对产品是否 “可延续”、“可转移” 等问题置若罔闻。

你情我愿,用户靠边

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都拥有不错的创意,也做出了出色的应用,却苦于的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因此,在硅谷,被 Google 或 Facebook 等巨头收购俨然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用优秀的产品作诱饵,吸引巨头的注意,然后套现。当然,用户需求并不是完全被排除在外的。

不是所有创业者都像 Path 创始人 Dave Morin 一样偏执。相反,像 Google、Facebook 这样的巨头是他们其中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归宿,为了更远大的梦想,他们甘愿放弃眼前的工作。于是,用户就被赤裸裸地忽略了,发展势头不错的应用被活生生地扼杀了。毕竟,被巨头收购的大多是苦逼的初创公司,像 YouTube、Instagram 这样被收购后依然能够风风火火实属凤毛麟角。

但事实上,很多被 “收购” 的人才进入巨头后,会发现事与愿违。他们无法将在初创公司里的激情带入巨头,反倒被纳入巨头封闭的体制之中,Tweetie 的 Loren Brichter 在加入 Twitter 后仅 19 个月就愤然离职了。被苹果收购的 Siri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Dag Kittlaus 也在去年离职。

Google 和 Facebook 的扩张之路已经走得越发宽广,对 Google 和被收购的团队来说或许是皆大欢喜,但这种 “互惠” 的举动已经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初创公司的人才被揉进公司智慧中,明星应用陨落在山景城……

是的,Google 可能会生出带有 Sparrow 印记的 Gmail 应用,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 Gmail 的用户。一家独大对于用户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于那些成天与邮件打交道 Sparrow 的重度用户而言,损失的绝不是仅仅是 2.99 美元。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从技术的旁观者与记录者,成为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