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三年还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就是一场误导消费者的营销
最近有人挖出埋了三年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发现不仅没有降解消失,还可以用来装一大袋东西。
这是普利茅斯大学国际海洋垃圾研究小组针对塑料袋降解的一项研究,他们把号称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普通手提塑料袋等试验对象长期暴露在海洋、空气和土地这三个环境中,对这些物品的降解过程进行研究。
▲ 在海洋环境中放置了三年的塑料袋还很能装
他们早前挖出了一批三年前埋在地下进行处理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普通手提塑料袋,发现这些塑料袋都没有被完全分解,有一些甚至还坚韧得很,可以继续装载约 2.3 公斤的杂物。
参与实验的塑料袋共有五种类型,其中包括两种可氧化生物降解、一种可生物降解、一种可堆肥,以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传统塑料袋。
这些研究被发表在 4 月底的《环境科学与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Imogen Napper 表示:
三年过去了,一些塑料袋都能够继续装东西,实在让我们很惊讶,尤其是那些「生物可降解袋子」。当人们看到塑料袋上有「可降解」标记的符号时,会下意识地认为它们降解消失得更快。但至少三年过去后,我们的研究证明并不是这么回事。
绿色和平组织对全球前十的超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超市每年制造 11 亿个一次性塑料袋,12 亿个塑料袋用于包装蔬菜水果。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标榜着「可生物降解」、「可堆肥」的袋子开始受到欢迎。但这次的研究表明,这些袋子在加速分解、减少环境污染上,并没有比传统塑料袋有明显的优势。
如此说来,「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就像是一场误导消费者的营销演出,让商品品牌彰显自己保护环境的理念,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事实上,联合国与欧盟依然是反对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联合国在 2016 年曾发布报告严肃地表示,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并不能解决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因为这些塑料袋只是添加了可以让聚合物分子加快分裂的添加剂,最后分解得到的微型塑料颗粒依然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在海洋生物体内进行富集。
一次性塑料袋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塑料制品,它凭借这稳定耐用的特性,逐渐替代了植物叶子、棉麻布料、报纸、油纸这些包装材料。人类没法舍弃这种包装材料,但也正在遭受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
因此有一个观点是,与其用「可生物降解」这个噱头制造大量不耐用的塑料袋,不如继续坚持塑料袋最重要的「耐用」特性,通过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塑料袋使用量。
而普利茅斯大学这次研究的结论向我们证明:一个耐用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可能比一次性、号称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更有意义。
绿色消费是消费主义的一个谎言
塑料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确实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环保行为、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铺天盖地,用报纸、塑料瓶等材料做衣服的环保时装秀,在这二十年来依然是幼儿园、小学文艺表演上长盛不衰的节目。
2018 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超过 70% 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消费意识,约有 50% 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不超过 10% 的溢价。
也就是说,消费者所具备的环保意识,正在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
当环保意识遇上消费主义,就产生了一项名为「绿色消费」的新式消费主义。
商品除了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遵循环保相关标准,在消费终端也会尽力向人们展示出自己「绿色、环保、爱地球」的形象和理念。
比如使用塑料瓶作为原材料制造商品,总能收到正面的反馈。
阿迪达斯曾一年卖出 100 多万双由海洋塑料垃圾的运动鞋,平均每双耗费 11 个塑料瓶,而鞋带、鞋垫、鞋跟、鞋舌等部分也都是由回收而来的废弃塑料加工制成。
此外,耐克、彪马和锐步等运动品牌也推了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球鞋产品。H&M 这些时装品牌也推出过用海洋垃圾、塑料瓶造成的衣服。
▲ 塑料瓶做的毛毯
除了塑料造球鞋、衣服,澳大利亚的捷星航空、阿联酋航空从 2017 年开始,把经济舱的毛毯全部改成塑料瓶制做的环保毛毯。
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餐饮门店也在逐渐抛弃一次性塑料吸管,虽然塑料吸管制品只是全球每年 3.35 亿吨塑料制品中的很小的一个部分。
然而问题来了,塑料制成的鞋子、衣服并没有让人们减少购买和使用塑料产品,或者让人们学会控制购买欲、消费欲,最终目的依然是鼓励大家:买买买!
▲ 洗衣机废水中排出的微塑料纤维
悉尼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洗衣机废水是微塑料污染重要来源,平均每件衣服能产生 1900 个微塑料纤维。这些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难以分离过滤,超过一半会随着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成为海洋中的「PM 2.5」。
餐饮巨头让人们用纸质吸管替代塑料吸管,有人指出纸制品虽然可以快速降解,但是在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有着砍伐森林、排放污水等现象。这些污染现象对陆地生态的危害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塑料制品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我们无法彻底舍弃塑料、纸张等工业制品和生活用品,要想尽可能降低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其关键在于: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合理回收,以及发展替代材料。但这往往与商业规律中降低成本、促进消费的逻辑相违背。
就目前而言,很多所谓的「绿色消费」,并没有帮助人们更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和行为,也没有让人们检视自己消费行为对环境所真正造成的影响。
「绿色消费」往往是是「消费主义」披上绿色表皮后的谎言,用来顺应消费者脆弱的环保意识,塑造商业品牌的绿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