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最低的骁龙 855 发布后,更多人能享受到这些高级特性了
Redmi K20 Pro 是不是一台「真香」机?可能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定论。作为一台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机型,小米副总裁和 Redmi 总经理卢伟冰在发布会花了很多时间和市面上的机型去对比,去谈什么才是性价比,而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同价位里性能最强,同性能下价格最低」。
要性能也要价格的诉求,在今年年初 Redmi 品牌独立时达到了巅峰,米粉们在雷军和卢伟冰的微博下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强烈要求 Redmi 推出搭载骁龙 855 的机型,5 个月后,Redmi K20 Pro 发布了。
Redmi K20 Pro 让骁龙 855 能力下沉
对着 Redmi K20 Pro,人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它能不能担当得起「最便宜骁龙 855 机型」这个名号。

或许最后 K20 Pro 仍然没能达到很多人心中的目标价位,但终归是正式将骁龙 855 这个我们眼中的旗舰配置拉下了 2500 元。在卢伟冰微博的 vlog 中,随行的人问他最喜欢 K20 Pro 哪一点,卢伟冰也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骁龙 855。
骁龙 855 是一个旗舰产品标志性的配置,而 K20 Pro 发布,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意义。
去年 12 月份发布的骁龙 855,是高通目前最强悍的 SoC 平台。自从联想和小米首批将骁龙 855 手机面向市场出货之后,三个月之间采用该平台的手机已经在市场上遍地开花,覆盖了从 2500 元到近万元的价格区间。

Redmi K20 Pro 通过超高性价比的方式,将这款顶级的平台的性能下沉到市面上最主流的一个价位,很多在 855 平台上才具备的高级特性,比如强悍的 AI 能力,现在能够覆盖到更广阔的人群,直白地说就是这就是「普惠」。
如果说原来的旗舰机像是一款售价 60 元的美味面包,骁龙 855 作为核心体验是其中最美味的流心酱,那 Redmi K20 Pro 就是通过削减包装、宣传、利润甚至是原先装饰性的配料,将面包价格狠狠砍到降到 30 元,而味道还是原来的味道。核心的体验没有改变,但现在更多的人买得起这款面包,更多的人能享受美味。
「普惠」的意义就在于此,在普世性之后,我们更多来聊聊「惠」在哪里。
骁龙 855 除了稳定的性能和出色的能效之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第四代的 AI Engine 人工智能引擎。相比上一代的骁龙 835,AI 性能提升达到了 3 倍,提升速度可谓是大步流星。

为什么能做到 3 倍的 AI 性能,依靠了三个硬件的全方位优化。
首先是 Hexagon 690 处理器的四线程标量计算性能提升了 20%,向量扩展内核数翻倍,还新增了 HTA 张量加速器,整体提升相当明显。
其次是 Adreno 640 的算数逻辑单元 ALU 规模提升了 50%,能够进一步加速神行网络的运行计算。
最后,其实 Kryo 485 的 CPU 架构中也新增加了点积指令,进一步加速了 AI 性能。
硬件性能是根基,软件应用则让 AI 开枝散叶。
AI 早已不止拍照,比你想象的场景更多

要说现阶段最爱在 AI 上玩「花样」的,你只要看一看国产手机的发布会就一目了然,无论是上到四千元以上的产品,还是下到一千多元的产品,凡是进行到拍照环节,一定会有 AI 三摄/四摄的宣传,甚至还有五摄的,数量一个比一个多。
有时候,中国厂商们对于手机拍照能力追求有时候简直是执着的过分,但供应链并没有给你太多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硬件上的主流的感光元件屈指可数,从规格上说谁也不想落后,但谁也难以冒头。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刘邦需要张良韩信,刘备需要关羽张飞,好的拍照,背后离不开硬件基础,算法优化,以及 AI 的辅助计算。单打独斗?那已经是四年多以前的事了。如果时至今日哪家手机里没有 AI 拍照,那绝对要比权游第八季吐槽的更厉害。
况且,AI 在拍照这件事上,其实早已比你以为的更加深度。

当你拿着手机夜游黄浦江想要记录下外滩的夜景时,打开 AI 模式随手一拍,也能记录下一张不错的照片。用做菜来比喻的话,以往除了你要往里面倒入食材外,所有的翻炒和加调味剂都是系统默认定量,最后的成品自然口味一般。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就需要「专业模式」,所有关于火候、调味剂、处理食材都得自己把控完成,最后的成品要么「糊」要么「黑」,和不会拍照确实有几分相似。
而 AI 的作用就在于拯救你的「手残」,通过大量的训练造就的优秀算法,让 AI 已经脱离了「菜谱」,能够自行帮你做菜,你只需要放入食材,AI 就像一个隐形大厨,帮你切片、翻炒、放调料……出锅,真香!

所以,当你想模拟大光圈背景虚化,发现女朋友的发丝不糊了的时候,背后是 AI;大合影时所有朋友的脸都快速被检测到时,背后是 AI;打开摄像头进行 3D 人脸识别解锁变得更快时,背后还是 AI。
AI 现在不是「大魔王」,它是「小帮手」
当你周末在酒吧喝的满脸绯红,酒劲上涌想要和你的好朋友开个视频聊天的时候,以往对面一定会听到非常嘈杂甚至大破音的背景杂音,不过通过 AI 应用在音频降噪上就能成功将人声和背景音隔离开来,降噪效果提升巨大。具体到实际上,大象声科已经能用单麦克风实现 AI 降噪,并广泛应用在小米、锤子的等终端产品中。
另外 AI 还在「P图」确切点说是在计算机视觉大有作为,通过和 Nalbi 公司的合作,高通 855 实现了实时更换发色的功能,用户能够在绝对染发之前预览到「真实」的效果。而这样的应用案例还在不断的增加。

从目前已经实现的场景说,AI 已经应用在拍照、音频、翻译、手势、AR 和汽车领域等等。而往大了说,AI 的应用场景无穷无尽。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说曾经的 AI 代表了人类未来,更像未来科幻里的「大魔王」,那现在更能代表 AI 的可能是一个个去服务用户的实际场景,变成「小帮手」。可这才是人类想象 AI,了解 AI,运用 AI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