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手机先不升 iOS 13,不够稳,但 iPadOS 更新这么多,我是绝对会升的。
手捧 11 英寸 iPad Pro 几个月,但却一直只把它当做大号 iPod Touch 的朋友在看完《iPadOS 抢先体验:这是一次属于 iPad 的成人礼》这篇文章后对我说道。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DSC00070.jpg!720)
苹果今年在 WWDC 上发布了不少新东西,除了 iOS 和 macOS 的常规更新外,iPadOS 的突然登场,让全场节奏推向最高潮,成为最受瞩目的新系统。
不过推出 iPadOS 只是苹果独立 iPad 生态的第一步。在同期发布的 macOS 10.15 中,苹果推出了「Sidecar」分屏功能,彻底将 iPadOS 和 macOS 两个系统打通,让 iPad 成为 Mac 设备第二块屏幕的同时,也担当着电脑的无线触摸板。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DSC00093.jpg!720)
而我,在过去一周内一直使用 iPad 作为 MacBook 的副屏来提高工作生产力,那么 Sidecar 这个功能到底有多好用?说实话,它甚至让我萌生了去升级 12.9 英寸 iPad Pro 的冲动。
大 iPad 有「大」用途,它是你另一块 Retina 屏幕
让 iPad 成为 Mac 的另一块屏幕,其实这一直以来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功能,早在过去接触 iPad Air 2 的时候,我就已经想让 iPad 担当电脑的外接键盘、触控板甚至手写板了。
事实上和我有着相同想法的用户并不少。在过去,我们能在 App Store 上看到有 Duet Display、TwomonUSB 这些优秀扩屏软件,同时也见过诸如 Luna Display 这种出色的外设硬件。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DSC00080.jpg!720)
诚然,让 iPad 成为 macOS 设备的副屏其实并不是疯狂的想法,这个不到 10 英寸的设备,有着当时最优秀的屏幕,恰到好处的尺寸,也让它兼备着便携的特性,甚至相比于另外购置一块屏幕,拥有 iPad 的用户还能剩下一笔钱,把预算花在其他地方。
举个例子,我的同事凉老师(化名)就是一个重度分屏需求的用户。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1-10.jpg!720)
13 英寸的 MacBook Air 对他来说并不足以同时显示 5、6 个窗口,因此就需要用到 iPad 来分担电脑的显示窗。虽然不可避免的延迟问题让他感到无比尴尬,但有着小机器多窗口的诱惑,促使他依然坚持用 iPad 来当显示器。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码农同事也认为,分屏能方便一边调整代码,一边调试;又或者能用分屏一边聊微信一边全屏工作,两边操作不耽误。
总之,多一块屏幕,在他们手上就是多一双眼睛、多一双手、多一份生产力。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Apple-macOS-Catalina-sidecar-tethered-woman-drawing-06032019.jpg!720)
而在这次更新的 macOS 10.15 设备上,苹果在「Sidecar」功能中提供了两种扩展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在同一网络环境下无线连接;一种是通过 USB-C 数据线进行输入、输出。
两种方法都能让 iPad 镜像或扩展 macOS 设备的画面,关键在于你想让它帮你干什么。
如果是在会议室,我们可以将 iPad 当做一个小组协作的展示板,macOS 能同时分屏两台 iPad,将画面镜像到 iPad 显示。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59.2019-06-09-01_52_39.gif)
如果是个人使用,我们就能将 Mac 的内容扩展到 iPad 显示。
比如前段时间我一直让 iPad 担当 MacBook 的另一块便携式屏幕,在写稿时将资料窗放到 iPad,然后用 MacBook 专心写作;在文章排版时,我可以一边用 MacBook 排版,一边在 iPad 实时预览排版情况。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67.2019-06-09-02_01_14.gif)
在连接大块头 iMac 的时候,我还可以让 iPad 作为标注用的画板,截图后用 Apple Pencil 标注或绘制图片,然后随即分享。
从我过去几天的体验看,扩展显示的体验十分舒适。甚至在用过 11 英寸 iPad Pro 作为扩展后,我还得出了「屏幕越大,感受越爽」的评价。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61.2019-06-09-01_55_01.gif)
试想当 13 英寸的 MacBook 把画面分享到 12.9 英寸的 iPad,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块和 MacBook 几乎一样大小的 Retina 屏幕。
而且这还是一块能随时无线调用的屏幕,当 iPad 运行 Sidecar 时,设备依然能退出画面独立运作,就像退出 app 一样通过手势就能完成,当要切回电脑桌面时,在多任务窗点选 Sidecar 即可返回任务。
如此优雅的操作,岂不美哉?
如何启用 Sidecar ?
虽然苹果没有将 Sidecar 单独放在 macOS 的应用列表内,但其实它一直「藏」在了 AirPlay(隔空播放)的列表当中。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3-4.png!720)
当我们的电脑是 macOS 10.15、iPad 是 iPadOS 系统时,我们就能通过点选右上角的 AirPlay 进行分屏,这里我们也能在选项卡中选择「扩展」或「镜像」当前画面显示。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185.jpg!720)
在扩展显示模式下,iPad 端的「Sidecar」共分三个区域:
- 面积最大的是当前 macOS 的画面显示区(红框),这部分我们不能用手指来点选,但能用 Apple Pencil 进行触控;反之,当需要在 iPad 用到软键盘输入时,需要使用手指进行触控操作。
- 左侧(黄框)是快捷键,我们能在这里 Dock 栏显示和收起,或者选择 cmd、option、control 等操作;
- 底部相当于 MacBook 的 TouchBar,这部分会镜像显示 TouchBar 的内容方便选择,即便 MacBook 本身没有 TouchBar,副屏也会显示这一栏目。
如果左利手的用户觉得左边的快捷方式栏不便于操作,我们也能在 macOS 的「Sidecar」设置中对布局进行调整。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1-6.png!720)
▲ 如果找不到 Sidecar,直接在偏好设置「Side」就好
至于选择有线还是无线的连接问题,由于我并没有经常带着 USB-C 线在身边,所以过去这段时间我常用的是无线分屏。但对于实时性的无线连接操作,其实我一直有着两方面担心,一个是延迟、一个是网络环境。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60.2019-06-09-01_53_33.gif)
不过还好,这段时间 Sidecar 的体验几乎没有让我感觉到有明显的延迟,甚至我用副屏来看视频都没有感到明显的掉帧或卡顿情况。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64.2019-06-09-01_58_29.gif)
但是,无线连接对网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两台设备需要处于同一个不拥堵的网络场景下。其次是两台设备不能有太远的距离,我对连接距离进行了简单测试,最长的连接距离为 15 米。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pad-pro_versatility-monitor_10302018.jpg!720)
当然,如果遇到网络环境不佳、需要进行绘图等精准操作需求,我们也可以用数据线进行连接,iPad Pro 配备的 USB-C 3.1 能应付大流量传输,用于高清画面的实时转播绰绰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并非所有 Mac 设备都能支持 Sideca,受限于硬件原因(比如雷电 3 接口),只有下列几款产品能使用该功能:
- 27 英寸 iMac (2015 年款或更新版本)
- iMac Pro
- MacBook Pro (2016 年款或更新版本)
- MacBook Air (2018)
- MacBook ( 2016 年款或更新版本)
- Mac mini (2018 年款)
- Mac Pro (2019 年款)
一块 iPad,或许能追平 Mac 和 Surface 的差距
在我身边有两类 iPad Pro 用户,一类是为了看视频而买 iPad,一类是因为有 Apple Pencil 的加成才选择 iPad。
在新系统中,iPad 除了能成为 Mac 设备的副屏外,它还能成为 Mac 的手写板。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66.2019-06-09-02_00_18.gif)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扩展还是镜像模式下,Sidecar 的显示区域都不能用手指操作,只可以用 Apple Pencil 进行点选或绘制。
因此若要在 iPad 分屏中对 Mac 打开的图片、截图进行涂鸦,那么必须要备上一根 Apple Pencil 才能操作。
这方面我不清楚是 macOS 中的一个 Bug 还是苹果特定的设置,总之,在测试版系统中,无论是绘制或者点选,都需要用到 Apple Pencil。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673.2019-06-09-02_02_15.gif)
另外由于目前 macOS 10.15 仍然还在测试阶段,因此在测试时我只用了 Photoshop 和 Final Cut Pro 两款官方推荐软件的分屏下用 iPad 进行操作。而且由于部分程序没有针对触屏进行优化,所以触控的可用程度也比较有限。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15596302267.jpg!720)
但我相信随着之后正式版的到来,会有更多专业类软件能对该功能进行优化,比如 macOS 的绘图和设计类软件应该都会适配这一功能,以此作为专业用户的另一种操作可选项。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DSC00089.jpg!720)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本质上 Mac 阵营依然还是不能支持屏幕触控,但有了 Sidecar,即便是大块头 iMac 也有了追上 Surface Studio 的捷径了。
不再是传统 iOS 设备的 iPad,是手机和电脑间的一座桥
虽然 iPadOS 自成一家让 iPad 成为了苹果开辟的另一条生态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的确是提升 iPad 产品力和销量的办法。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DSC00100.jpg!720)
尽管 iPad 是当今市场上是唯一一款搭载 iOS 系统的平板电脑,但这款产品在过去的销量并不算十分如意。
自第一代 iPad Pro 开始,苹果就已经努力赋予 iPad 更多的独占功能,比如增加 Apple Pencil 和 SmartKeyboard,尝试通过外设去提升产品生产力,但只可惜硬件上的堆砌并不能扭转销量低迷的局面。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1-9.jpg!720)
回顾 iPad 的发展史,其实我们不难找出销量遇挫原因。9.7 英寸的初代 iPad 生于 3.5 英寸的 iPhone 4 时代,当时 iPad 无论是在娱乐还是办公方面都占有硬件优势。但随着 iPhone 6 Plus 等一大波大屏幕手机问世,iPad 的大屏优势也逐渐被削弱。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同样的系统、同样的功能中,iPad 和 iPhone 的差距十分有限。尽管大屏依然还是 iPad 的固有优势,增加外设也让 iPad 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但这些改变最终都不能为销量带来拔高的作用。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Pad-mini2019_ifanr2.jpg!720)
相反,在苹果调整策略重新推出 iPad 后,iPad 这个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我们视线当中。今年 3 月,苹果发布新 iPad Air 和 iPad mini,这两款产品有着 iPhone XS 同款的 A12 处理器,支持 iPad Pro 过去独占的 Apple Pencil,但其售价却是 iPad Pro 的一半。
除此以外,苹果还在这次活动中发布了包括 Apple News、Apple TV+ 等一系列服务。换言之,即使用户买了 iPad 不是为了生产力,这些娱乐项目也会让你感觉 iPad 值回票价。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12-2.jpg!720)
事实证明,通过硬件和服务双管齐下推动产品销量确实是个绝妙的办法,在今年 5 月公布的苹果季度财报中,iPad 销售额为 48.72 亿美元,比 2018 年同期增长 22%,成为 iPad 业务 6 年以来首次增长最强劲的业绩表现。
究其原因,过去 iPad 由于搭载的是 iPhone 相同的 iOS 系统,功能重合度较高,尽管苹果在 iPad Pro 增加了外设支持,但受众人群有限,拥有 iPhone 的老用户不会因为某种新功能而特意花高成本去升级 iPad。
所以通过软硬结合的方法将 iPad 和 iPhone 区分开来,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Apple-previews-macOS-Catalina-sidecar-with-iPad-Pro-06032019.jpg!720)
尽管本质上 iPadOS 依然还是 iOS 13 的底子,但在这次更新中,不少功能都只能在 iPad 中运作,这也正是 iPadOS 这次命名的精髓。
比如我们这次体验的 Sidecar,虽然它出现在 macOS ,但我们必须要用 iPadOS 设备才能配合使用,这便让 iPad 不单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设备,还能给 Mac 提供外置显示,对于手持 Mac 和 iPad 的用户来说,这无疑就是解决 iPad「有机无用」的最佳功能了。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IMG_0707.jpg!720)
另外诸如分屏窗口、手势操作、电脑网页显示……这些 iPadOS 的「独占」功能,实际上都在让 iPad 和 iOS 设备拉开差距,在增加产品力的同时,形成大屏幕设备的特有优势,成为打通 iOS 和 macOS 两座孤岛的一座「桥」。
编者注:
① 使用 iPad 联屏功能,Mac 需要升级到 macOS 10.15 版系统,iPad 需要升级到 iPadOS 系统。
② 本评测设备均为测试版系统,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正式版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