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CC9 首发评测:小米手机的文科生,价格比旗舰便宜一半
评测
2019-07-02 21:29
小米手机发展至今已经有 9 年了,在我的「12 英寸」脑袋里,它们一直给我留有两种印象:
低于同行同类产品的定价;互联网思维下的市场格局。
不可否认,相比于同样处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榜前五的另外四位对手,灵敏的互联网触觉已经成为了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年初与 Redmi 分道扬镳后,如今发布的小米 CC9,则是一款小米针对年轻市场定制的产品。
相比于目前现有的小米、Redmi 手机,CC9 在定位上更加明确,这是一款「青年手机」。
因此严格来说,这款手机并不能跟过去的黑鲨、美图手机等等针对某个功能而生的产品画上等号,因为它是根据覆盖面更大的人群而不是功能去定位。
显然,这比之前用功能来划分产品要明智多了。
小米 CC9 评测视频
小米这个「艺术范」设计你打多少分?
我在办公室拿出了小米 9 和小米 CC9,然后在 20 位同事的工位上「炫耀」了一圈,得到最多的一条评价是:
它们两个长得好像啊。
的确,小米 CC9 在外观设计上确实有着不少小米 9 的影子,无论是背后的曲面玻璃,还是正面的美人尖,甚至是 CC9 这个名字,都会让人不禁想起小米 9。
不过尽管两款手机大体相似,但细看对比后,其实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白色版的小米 CC9,官方命名为「白色恋人」。虽然 CC9 同样也在背部具备小米 9 相似的幻彩特效,但实际上小米在这款新机里用上了二维光栅结构。
这个新结构所带来最直观的效果是,用户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反射的五彩光,而不像小米 9 的一维光栅,需要特定角度或拿起手机晃动才会显出幻彩效果。
当然,由于小米 CC9 采用的是玻璃背壳设计,因此即便是白色也难免成为指纹收集器。如果想要透出背壳又不想时刻擦着指纹,个人建议可以使用附赠的清水壳。
另一个能让小米 CC9 和小米 9 区分开来的细节是 Logo 呼吸灯,这也是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的设计。呼吸灯的逻辑是这样的:
当充电时,它能常亮作为充电提示;
来电、来通知时,它会闪烁作为提醒;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它和红包助手、音乐……系统功能关联,前者是来红包的时候会闪灯提醒,后者就是在播放音乐时随节奏闪烁了。
所以总的来说,Logo 呼吸灯的功能和过去的手机提示灯一致,只不过在形式上,小米将它放进了 Logo 以灯的形式呈现,这方面我估计是参考了一些游戏手机的元素。
当然相比于游戏手机各种大胆的灯条,小米 CC9 只有 Logo 一个地方有灯,因此即便是在呼吸灯闪烁时,整机风格也仍然保持平静和优雅,不过我觉得这种效果反而更便于大众接受,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光污染。
至于在正面屏幕部分,小米 CC9 搭载的是一块 2340 × 1080 分辨率的 6.39 英寸 AMOLED 屏幕,账面数据在今天看来中规中矩,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竞争力。
首先是同价位配置并不多见的 DC 调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屏幕对眼睛的伤害。
其次是阳光屏 2.0,屏幕在户外场景下会有更明亮且高对比度的显示质量,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你在户外都能看清屏幕。
最后就是 256 级的护眼模式了,在暗光环境下观看屏幕,多档色温调节虽谈不上是绝对的护眼,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冷色调光所带来的刺眼感。
当然,无论是护眼屏幕也好,护眼模式也罢,真正要保护视力并非是依靠各种功能,而是良好的用眼习惯。
和两年前突然登场的多摄像头一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屏幕指纹识别也已经成为「上至万元,下至千元」的智能手机标配。
小米 CC9 所配置的是 Redmi K20 Pro 同款的第七代光感屏幕指纹,其原理和之前在小米 9 里所用的一样:
通过屏幕底下的镜头式光学指纹模组对指纹特征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光电反射的方式对已记录的特征体进行比对,最后完成识别。
硬核的参数方面,对比上一代方案,新模组的单颗像素大小提升到 7.2μm,感光面积提升 100%,监测面积提高 15%,信号动态范围提升 33%,信噪比提升 40%。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解锁成功率提升了 30%。
说到投射光线,这次小米还在指纹模组中加入了「防刺眼」机制,具体就是根据使用环境光线对指纹光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在小黑屋睡眼朦胧时解锁手机的刺眼情况。
初步体验和预料结果一致,手机能在毫秒内完成识别并解锁。不过尽管相机元件的加入能为解锁效率带来加成,但识别环节仍然是通过光电,因此畏水这个通病仍然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我准备把手机带出办公室拍样张时,我惊奇地发现小米 CC9 原来还留有 3.5mm 耳机孔和红外线遥控。
这对于身处 35℃ 的广州、已经在小米 9 把「万能遥控」放在首页的我来说甚是惊喜,有红外功能的手机,简直就是我的随身空调遥控器。
AI 能美颜、能美妆,甚至还能换天
小米 CC9 的前置搭载的是三星的 S5KGD1 传感器,理论最高像素 3200 万,高像素传感器能在自拍时保留更多细节。
而为了填补自拍角度的不足,小米这次还加入了「全景自拍」,不过拍摄方式仍然还是传统的左右旋转手机,并不是我们之前在其他手机接触过的一键广角的切换方式。
自去年小米和美图联姻后,有关小米会用美图算法优化自拍的说法就一直在网络流传,最终这个传言应验在小米 CC9 的美图定制版上。
而这次小米 CC9 所配置「真我美颜」则是跟过去把 A 完全美化成 B 的逻辑相反,虽然本质上它还是美颜,但系统会自动进行微调保持美化自然。
比如我美白了人脸,实际上连我的脖子也白了,这样就不易被朋友圈的吃瓜朋友发现我的脸和脖子是阴阳色的。
另外,小米这次还把 Mimoji 萌拍加入到了相机成为独立的可选项,系统默认提供猪小屁和 Line Friends 布朗熊和莱阳两个表情。
当然我们也能让系统给我们生成一个卡通形象,用于拍照或录制表情包等等。
后置主摄像头依然还是小米 9 同款的索尼 IMX586,最高像素 4800 万。IMX 586 这款 CMOS 的参数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因此我也不再累述一遍数据,这次主要看小米 CC9 的综合表现。
日间样张:
夜间样张:
至于另外两枚摄像头,超广角段和景深段分别是 800 万和 200 万的 CMOS,前者在 AI 的帮助下,相机能在特定场景提供广角拍摄,后者就是专门为人像模式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用于人像测距。
不过对比美颜或者萌拍,真正能让 CC9 成为家族翘楚的新功能,我认为是相册里的「AI 换天」。
严格来说,AI 换天不是一个相机实时切换的选项,它是相册的后期滤镜,其原理是通过 AI 对景物进行识别,然后对天空景物、亮度、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进行自动填充和调整,最终得到从阴变晴的效果。
恰逢广州最近的多云天气给「AI 换天」提供了施展空间。从选项中我们能看到系统提供了诸如晴天、多云、彩虹、晚霞、暮光和夕阳 6 种滤镜可选。
比较贴心的一点是,系统还提供了滑块以供滤镜强度调整,因此即便是 AI 调色不符合审美要求,我们也能自己对画面进行调整。
不过对于 AI 后期处理图片到底是「优化」还是「造假」,目前在网上还有不少争议,所以将早上变傍晚的「AI 换天」是好还是坏,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不同「时段」的广州塔
对我来说,换天确实能给图片带来更好的质感和观感,也是给平时喜欢拍风景的用户提供一个「一键后期」的懒人途径。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功能入口较为隐蔽,因为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我根本不知道它原来被隐藏在「相册→编辑→滤镜→换天」,若是初次上手小米手机的用户,这里得需要花点时间去查找功能了。
谈不上特别出众的性能和续航
小米 CC9 在配置方面并不算特别突出,高通骁龙 710 的 SOC、6GB 运存和 64GB 起步(最高 128GB)的存储空间,这些都是 2000~2500 元这个价位段的标准配置。
简单的游戏测试还是以《和平精英》为示范,默认特效场景下手机能保持流畅运行,这个对于大部分同配置手机来说都没有压力,但在更高一级的特效下,手机在多人、烟雾场景中会略显吃力。
前面我说过小米 CC9 在体感上要比小米 9 略厚和重一些,其实是因为它搭配的是一块 4030mAh 的电池。
续航方面,手机在中高强度使用(微博、微信、音乐、视频……)下能支持 8~10 小时的续航,若是把它当做游戏为主的「游戏机」,最长续航是 4~5 小时。
至于充电,CC9 标配的是一个 18W 的充电器,实测 30 分钟内能从 13% 充电至 49%,综合表现中规中矩,不算保守,但也没有太突出的地方。
转进冲刺的下半年,厂商该角逐年轻人市场了
今年上半年手机圈出现了几个新现象:
母、子品牌路线逐步成型、厂商重新专注 2000~3000 元价位段、大厂开始往自主技术发展、产品和宣传都不忘「年轻化」……在手机行业趋近饱和的今天,用户已经不会因为某个功能而去升级手机,尤其是在 5G 这个节点,更多用户宁愿选择等待,而不是出手。
但手机厂商可不能说停就停,他们需要寻找一种新途径去吸引用户选择,因此从今年初开始,手机厂商的宣传流向和产品都发生了变化,除了流量明星 IP,还要有足够吸睛的功能,目标人群瞄准在 15~35 岁的年轻群体。
年轻用户需要什么?吸睛的外观、好看的自拍、玩一天都有电的续航,最好还有适中的价格。
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能看到一台又一台 3000 元以下的手机问世,这也解释了厂商为何会在上半年不断塑造品牌 IP、产品大打「年轻」牌的举动,也解释了我为何会在前面说「CC9 没有瞄准单一功能而是选择更广泛的消费人群是明智决定」这个说法。
无论产品本身还是内部功能,小米 CC9 都是一款瞄准当下年轻人用机需求的产品,年轻化的设计、能跟旗舰比肩的相机、表现不俗的续航,都是这款手机可以圈点的地方。
唯一不足的地方可能就剩下配置了,毕竟性能也是年轻用户常关注的地方,这一点可能是今天同期发布的另一款手机要略占上风。
告别摸石头过河的上半年,转进直路冲刺的下半年,手机厂商开始进入角逐夺冠的阶段,小米能否通过「小米 CC」在年轻市场赢得口碑和销量,这便是对市场洞察力和反应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