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能不能坐飞机?
面对闹得沸沸扬扬的「监督员」事件,国航 7 月 15 日给出了「员工因私出行」的说法企图收场。没有道歉、没有赔偿滞留 7 小时的旅客、没有解释为什么能让精神不正常的乘客登机,不知道是什么给了国航公关「公众好糊弄」的错觉?
根据当事人李亚玲公布的信息,牛女士系患有精神疾病的国航员工,国航在声明中称其为「因身体原因休养的员工」,显然也默认了李亚玲的说法。
于是事件的焦点从「国航有没有监督员?」变成了「精神病人能否坐飞机?」
在精神病人能否坐飞机的问题上,国航又双标了
国航的声明对此含糊其辞,但按照李亚玲的说法,国航高管向她表示他们无权限制牛女士的人身自由或拒绝牛女士上飞机,因为相关规定并未禁止精神病人乘机。
有了国航否认监督员岗位被打脸的经验后,我们自然不能听信国航一面之词。
事实上,国航领导人只说对了一半。我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的确没有提及对精神病患者乘客的处理办法,但《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 34 条则明确规定:
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
国航自己的《旅客、行李国内运输总条件》也写得很清楚:当乘客精神或身体状况可能对本人、旅客、机组人员或财产造成危险或危害时,国航有权拒绝运输。
国航客服在自动回复中就说得更明确了:国航拒绝运输患有精神病,易于发狂,可能对其他旅客或自身造成危害者。
患有精神病、易于发狂、可能对其他旅客造成危害,牛女士条条命中。
客观来讲,有些精神病患者表面上与常人无异,难以要求航司的值机人员都有火眼金睛可以一眼识别,但国航的运输条例中还规定了一种拒绝运输的情况:在过往乘机中有不良行为并且国航有理由相信此种不良行为仍有可能再次发生。
而牛女士大闹客舱、骚扰乘客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说明国航要么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要么是对牛女士网开一面,当然,以国航的 IT 建设,也可能难以做到将该乘客的「前科」记录在案。
但并不是所有精神患者都像牛女士这般好运,国航也小瞧了大众的记忆力,网友们挖出了 11 年前国航拒载演员王姬儿子一事,再次证明国航存在双重标准。
2008 年,演员王姬患有先天性智障的 13 岁儿子在搭乘从北京前往洛杉矶航班时,被国航以「不安全因素」拒载。
▲ 图片来自:新浪网
当时国航在《国航致王姬女士和广大网友的一封信》中解释说「孩子登机以后,情绪不稳定,在客舱内来回跑动」、「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姑且不论真相如何,至少从国航的表述来看,对于「可能对其他旅客或自身造成危害」的王姬的儿子,机长的操作确实遵循了公司的规定,怎么到了牛女士这里规定就行不通了?
就在今天,南航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民航局: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被禁飞!》的推送,文中写道:「如果扰乱或严重破坏客舱秩序,且未听从乘务员劝告及时改正,就有可能被中止行程,甚至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暗戳戳地补了一刀。
大部分航司没有明确拒绝精神病人,但最好别学国航
国航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精神病人乘机严重影响客舱安全的情况,就在去年 4 月,国航从长沙飞往北京的航班,就因一名男性乘客突发精神病胁持乘务员,导致机组备降郑州。当时精神病人能否乘机就曾引起过一番讨论,据陕西广播电视台从国内各航司和机场得到的回复,大部分航司没有明确拒绝精神病人乘机的规定,而要视乘客病情而定。
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有精神疾病的乘客乘机也是大部分外航遵循的原则,法国航空在其官网详细列出了精神病人乘机的注意事项,包括乘客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航司、在机场和客舱内为乘客提供特殊帮助、乘机过程中可能有特殊限制等。
诚然,精神病人不应该受到歧视,但如果国航对每位有精神疾病的乘客的态度都像对待牛女士一样,那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了。说到底,在监督员事件中,我们真正不满的并非牛女士个人,而是国航的「双标」、不作为和含糊其辞。正如《人民日报》所言:
公众并不怀疑体恤特殊病患的意义,他们需要关怀和约束。然而,彰显人文关怀不等于不作为,维护企业形象更不是「护犊子」。说到底,全体乘客的出行权与公共安全更重。服务业以体验为王,听得进批评,才能飞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