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前,互联网大佬在最原始的论坛网上冲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上冲浪记事」(ID:djyjs0219),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互联网尚未普及之际,通过电话线路连接起来的 BBS 网络——CFido,曾是国内第一批网民的聚集地。他们在那里共同营造了一段中国互联网不可磨灭的,但却鲜为后来人了解的故事。
1
许多互联网名人都曾在 CFido 活跃过,但在二十多年前互为网友的他们,尚不知此后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那时,丁磊不顾领导反对离开宁波电信局,来到广州准备闯一闯,润迅马化腾、金山雷军都正开发着各自的软件。多年以后马化腾回忆:「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
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通过一条条电话线连成的网络,聚在了一起。他们使用的网络 ID 多为真实姓氏或全名,字里行间透露着初代网友间纯真的网络友谊,在 CFido 上更是无所不谈。马化腾曾与网友交流歇后语「小母牛跳高——挺牛 B」;雷军因想要通过媒体推广 CFido 而引起讨论;求伯君用计算机术语写起过段子……
▲ CFido 历史快照截图
当拨号上网成为往事,Windows 替代了 DOS 系统,曾经运行 CFido 的软件也随风逝去。CFido 就像是隔着一道高墙的互联网古迹,让越来越年轻的网民难以触及。不仅是新一代网民,就连 CFido 的老人想回去看看,都要安装虚拟机,模拟当年的 DOS 环境,十分不便。
2016 年,CFido 老网友们找回了当年的数据,整理出一个历史快照网站以便浏览。参与其中的梁韦江感慨:
最近可能真的是老了,经常有种怀旧的感觉。在和当年的老朋友聊天时,突然想看看当年我们都在说什么,于是找新月站的老站友找回了当年的邮件数据,并整理成为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网站,也让我们这批最古老的网友,在过了差不多 20 年后,重新看我们当年的言论。
▲ 1998 年,CFido 站长聚会合影
网站发布当月,梁韦江连续更新了三次版本日志,自此以后,CFido 历史快照网站就像曾过去的二十多年一样,安静地立于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地。
三年后的 2019 年 2 月,安静的 CFido 起了些变化。梁韦江第四次更新了网站日志,但这次与版本无关。
「说出来都没人信,时隔 20 多年后,当年的一群人又聚集在一个微信群了,甚至连马化腾、雷军、求伯君这些风云人物也加入到群里面。」
又过了六个月,一张照片小范围流传开来。几十位中年男士合影留念,马化腾站在人群中央,背后的电子屏显示着「CFido 25 周年」字样。
不管是在百度、微博还是微信等平台搜索这次聚会的关键词,几乎都找不到与之有关的信息。偌大的互联网,只有维基百科的中国惠多网(CFido 的中文名)词条下,有一句简短的介绍:
第三次 CFido 聚会于 2019 年 8 月 18 日在(Pony 的提议和邀请)深圳腾讯滨海大厦 48 楼举行,一众 CFido 站长、老网友齐聚深圳。
时隔多年,即便众人已在各行各业成为精英,他们依旧选择了私人聚会的形式。一如 1996 年 CFido 第一次站长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原则:
不过分打扰别人,不轻易被别人打扰。
2
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 CFido,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
1984 年,美国人 Tom Jennings 在已有的电子公告板系统(BBS)基础上,开发出了可以互传信息的 FidoNet。FidoNet 可以看做是众人利用业余时间共同搭建组成的一个非盈利性网络,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分享信息的人。
起初 FidoNet 只是在两个站台之间,通过公共电话网拨号,试验性的接收和发送信息。然而仅仅数月时间,这种新奇的交流方式,就吸引了 30 多人加入建立新站台。到了 1991 年,FidoNet 遍布全世界,超过 12000 个站台通过电话拨号在电脑上聊天。
中国的 CFido 是 FidoNet 的一个分支。1991 年,罗伊在北京架设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站台——长城。1992 年,北京长城站台与汕头手拉手站台组成了国内最早的 BBS 交换系统,CFido 的雏形由此诞生。但最初罗伊的站台每天顶多只有十几个人连接,其中大多数还都是来自拨打海外长途的留学生。
CFido 在之后的两三年才逐渐步入发展期,随着国内站台数量和影响力的提升,不少拥有电脑的人开始寻找相关杂志、报纸,学习如何连接上 CFido 来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
一台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Modem,又称「猫」)、一条电话线,组成了连接 CFido 所需的硬件设备。而仅仅拥有这些设备还不够,用电话线连接的「猫」,需要通过电脑上一个叫做「Telix」的专用软件来进行拨号连接站台,收发信息。
▲ 图片来源:月光博客
由于连接 CFido 产生的费用是按照时长计费,为了节省话费,还需要一个可以离线编辑的客户端——蓝波快信。CFido 网友曾在月光博客中介绍,「有了这个软件,不需要一直在线就可以上 CFido BBS。使用 Telix 拨号后,下载蓝波快信格式的压缩信包,再将自己的回复信包上传,可以节省很多电话费。」
▲ 图片来源:月光博客
3
比普通网友连接站点更难的是建站,这种难不仅体现于技术层面,还需要站长无偿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
当时的站台普遍为单条线路,当有一个用户通过拨号软件连接到站台上网,直到断线之前,其他用户只能在电脑前等待。由于 CFido 本身并非盈利性质,因此只有一些有条件的站长,才会考虑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线路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网友来到自己的站台。
马化腾 1993 年毕业后,靠着开发股票软件收获了第一桶金。1994 年,技术出身的他第一次接触到了 CFido。十七年后,他在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上回忆第一次登陆 CFido 的心情:
那时候我们所有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以为所有的编程都是在本地进行的。第一次看到通过远程的站台,看到屏幕上吐出文字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开启了一个新的大门一样,我觉得这是当时网络的开始。
1995 年,在 CFido 当了半年活跃用户后,马化腾决定掏出 5 万块钱,搞来了 4 部电话和 8 台电脑,在家中建起了一个叫做 Ponysoft 的四线站台。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曾提到,马化腾在创办 Ponysoft 时,国内 CFido 站台总共还不到十个,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忙碌和丰富了起来。在 CFido 建站的头两年,马化腾没日没夜泡在网上,收信包,发回复。出差时还要给母亲留下字条,教她如何排查网络故障,以防网友无法连接网络。
▲ 1998 年,CFido 站长大会上的马化腾
除了马化腾这样个人背景的站长,CFido 上还有一些企业背景的站台。求伯君的金山公司曾在珠海和北京分别开设过西线和西点两个站台,其中西点与马化腾的 Ponysoft 一样拥有 4 条电话线,但建站首月就已经有 818 人注册上站,使得这 4 条电话线看起来远远不够。1996 年《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曾记录下当时的盛况:「笔者经常要拨一二十次才能进去,此外,线路太少也减少了用户在站上逗留的时间,一个新用户只有几分钟的连网时间。」
4
根据用户等级限制上网时间,以便其他人也有机会连接进来,是每个站长拥有的权力。各个站台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机制,而在整个 FidoNet 里面,还有更加庞大的网络结构。
为了维护 FidoNet 这样一个跨越洲际的、非企业性质的网络正常运行,开创者采用了一套层层分级的网络结构。从站点到城市,从国家到大洲,每个上游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个站台的站号也据此划分。
▲ 图片来源:CFido 用户施彤宇
而在国内的 CFido,还细分出了一套机构体系。除了站长负责各自站台之外,多个邻近站台组成的网区,会选出一名网区协调人,而在此之上还有级别最高的 CFido 总协调人。
虽然管理上有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但是在 CFido 全国站长代表大会中曾明确提出过,「CFido 中的所有用户一律平等」。这也是为什么,不论第一届总协调人罗伊,还是第二届总协调人求伯君,更多的是以网友身份参与 CFido 日常交流。
每个站台的用户发送的信件,有些会经过筛选投递到相应的信区,全国网友都可以查看并回复。在 CFido 鼎盛期,信区种类五花八门。
网友可以在游戏区讨论「国产 RPG 系统的缺憾」,也可以在硬件区与人交流「华硕主板 TX97E 真伪辨别方法」,甚至在体育板块,还可以看到来自 1996 年「永远争第一」的北京国安足球队。
5
马化腾 1995 年成为站长时,全国只有不到十个站台,而到了第二年,全国站台数量猛增至 50 个。当时 CFido「程序人生」板块的信管,同时也是金山总经理的雷军,在接受《电子爱好者报》采访时说:「同发展 Internet 相比,国内发展 BBS 更有优势。」
BBS 确实是那时的风口。不管是学校、政府等组织的机构 BBS,还是与电信部门合作的商业性质 BBS,亦或是 CFido 这样由网友自发建立的 BBS,都开始见诸于媒体报道中。CFido 在这样的环境中,迎来了一波用户猛增期。但突如其来的用户,给原本小众、稳定的 CFido 造成了冲击,直至衰落。
CFido 曾将「爱国、高尚、勇敢、忠实、进步、友爱、守分,业余精神万岁!」奉为价值观。浓郁的技术讨论氛围,互帮互助的网上体验,使最初一批网友将 CFido 称为是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最后一片精神净土.
但随着用户数量的膨胀,不断涌入的新人冲破了原有的秩序。见证 CFido 发展的网友施彤宇针对此事评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格却助长了某些素质不高的站友的依赖、甚至无赖的行为。使得他们认为业余 BBS 站台既然是免费服务,那么他们提出任何无理要求都必须在站长那里得到满足,任何对他们出格行为的规劝和约束,都被他们指责为背离业余 BBS 精神的行为。」
其实 CFido 老站友曾提出过的问题,并不比后来的站友高明多少。但问题在于,初期技术水平较低的站友更具有钻研精神,提出的问题多半是经过一番琢磨后有感而发,而后来的站友则是遇到问题不假思索就发到信区。这与如今的问答社区颇有一丝相像,一些通过查阅资料唾手可得的答案,往往会有众多用户发起「如何看待」。
6
1998 年,受社区氛围的变化,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影响,曾经活跃的老站友渐渐消失于 CFido。而受媒体影响蜂拥而至的新站友又很难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加速了 CFido 走向衰落。
CFido 的网友曾收集站上的帖子(当时称为信件),整合出了质量颇高的《龙音》电子杂志。但本应在 1998 年 7 月发布的第十三期《龙音》,却成了一则停刊感言——《净土的迷惘》。
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站内优质内容的《龙音》编辑部,在这篇停刊感言中说:
《龙音》从第一期开始,就将自己立足在 CFidoNet 的信件基础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立足点的稳固程度越来越成为威胁《龙音》存在和发展的大问题,而也因为 CFidoNet 上的信件日益无聊,身为《龙音》编辑的我们,也越来越少在 CFidoNet 上露面了。
与「日益无聊」相对的,是 CFido 曾经犹如百家争鸣一般的景象。
今年,围绕在华为左右的操作系统风波,让不少人都开始认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而早在 1997 年,CFido 上就已经讨论起「中国是否有必要开发自己的 OS」。
求伯君在当时的讨论中认为「完全有必要」,他的理由有三:
1. 如果我们现在放弃 OS,则我们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再涉足 OS 领域,因为从技术的更新来看, 距离越来越远了,则若干年之后,中国必须要完全依赖微软的 OS 了。若有那么一天,战争爆发了,中国所有电脑的 OS 都「罢工」,后果不堪设想。
2. 即使现阶段我们研究出来的 OS BUG 很多,甚至根本没法使用,但我认为也必须要坚持研究下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 OS 领域的技术研究,尽量缩短与微软之间的距离。正像我国的战斗机很落后,但我们绝对不能完全依靠进口 Su-27 过日子,必须要走进口-组装-自主研制的路线。
3. 有了乐凯胶卷,富士与柯达的价格才一直升上不去,同样,我们如果有自己的 OS 可供选择, 对微软来说也是一种约束。
▲ 1998 年,CFido 站长大会上的求伯君
求伯君还在 CFido 上发过一些轻松的段子,比如下面这个你可能曾见过的句子,其实是节选自 1997 年《龙音》杂志的《Girlfriend V6.0 与 Wife V1.0》。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将 GirlFriend 6.0 版升级到了 Wife 1.0 版,发现这耗费了大量内存,几乎没有给其它应用程序留下一点系统资源。现在他还注意到 Wife 1.0 正在孕育着 Child-Processes,这将消耗更多有价值的资源。
《龙音》电子杂志,就像是微缩版的 CFido 历史。从最初无所不谈的「网虫小技」「游戏人生」「神舟业界」「历史风云」「太空桃源」等栏目,到停刊时无话可说的「累了」,最终在千禧年前后,CFido 走到了尽头。
而对于如今那些头上长出缕缕银丝的参与者来说,CFido 也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净土,永远成为他们对年轻那段时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