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Book 14 增强版体验:「增强」的地方在哪里?
在 5 月的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发布了第十代酷睿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采用 10nm Ice Lake 架构,无论是 CPU 还是 GPU 都是全新配置。
▲英特尔在今年的 Computex 上推出新处理器和雅典娜计划
8 月,采用 14nm++ Comet Lake 架构的低压版 CPU 也正式和我们见面,和年中发布的 Ice Lake 不同,Comet Lake 架构的酷睿十主打的是移动设备市场,也就是笔记本、平板电脑这些对功耗要求较高的设备。
换句话说,今年的第十代酷睿所采用的是 10nm 和 14nm++「混搭」的设计。
按照英特尔的更新计划,采用 Comet Lake 架构的低压产品将会比 Ice Lake 要更快一步登陆市场,所以率先用上第十代酷睿的产品将会是轻薄本,年底才轮到台式 PC。
而为了让大家能一眼认出这是一款全新的产品,英特尔还给第十代酷睿换上了银灰色的新 Logo。
由于移动版的第十代酷睿上市还不到一个月,所以目前市面上搭载这枚处理器的产品不算多,除联想系在 8 月初发布的几款新品,剩下就是 Redmi 在前两周发布的这款 RedmiBook 14 增强版。
和之前的 RedmiBook 一样,这款产品继续走性价比路线,设计和之前对比变化不大(关于产品外观评价可参考之前的《RedmiBook 14 体验》文章),「增强版」之名是因为处理器升级到了第十代酷睿,所以这次体验我主要也是聚焦在新 CPU 的表现和对产品观点两方面评价。
测试开始前,先捋一捋参数信息。截至目前,第十代酷睿家族共有两种架构:
一个是 10nm 的 Ice Lake,另一个是 14nm++ 的 Comet Lake。
Ice Lake 的定位是智能、性能的响应速度和娱乐体验,它适合于台式 PC 或高端笔记本使用;而 Comet Lake 的定位是多线程生产力工作,在功耗保持与前代不变的 7W 和 15W 条件下增加了核心数量,而且单核频率也提升到了 4.9GHz。
怎样的产品才适合使用 Comet Lake?没错,就是机身空间寸金尺土的超极本。
这次我们评测的 RedmiBook 14 增强版搭载的是 i5-10210U 低压处理器,主频 1.6GHz,最高睿频 4.3GHz,TDP 功耗 15W,4 核 8 线程,内置 UHD Graphice 核显。
参数上看,i5-10210U 的配置和前代对比(按照英特尔官方发布会是与 8 代对比较),新处理器的配置变化五指可数:
三级缓存提升到了 8MB;提升了睿频功率;UHD 显卡取消了数字型号;能支持 DDR4-2666 / LPDDR3-2133 / LPDDR4-2933 三种规格的内存。
简单来说,这次第十代酷睿的亮点主要是多线程办公这一方面,过去的 14nm 在今天依然还是 14nm,只不过它在功耗不变的条件下性能更强了。
在 CineBench R15 和 R20 的跑分结果中,我们能看到 i5-10210U 对比第八代酷睿 i5-8265U 都有着 8%-10% 的升级幅度。
▲ 测试工具:CineBench R20(此处参考数值单位为 pts)
在测试处理器的同时,我也用了 3DMark 来测了一遍 MX250 的性能。这张也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款轻薄本独显了,表现和之前的 RedmiBook 14 表现一致,因此这次「增强版」的升级核心主要是 CPU 这一方面。
从 3D Mark 的得分看,这台电脑处理多窗口网页、办公任务表现稳妥,游戏娱乐的话,大型游戏表现勉强,中画质的竞技网游还是可以顺畅运行的,只不过出于散热和续航方面考虑,个人并不建议用轻薄本来当游戏设备用。
▲ 硬盘读写表现和之前的 RedmiBook 14 保持一致水准,测试工具:CrystalSSDMark
我们这次评测的这台 RedmiBook 14 增强版搭载的是 8GB 的 DDR4 内存和 512GB 的 SSD,这个容量用来存放办公文档、娱乐内容或者备份手机都是足够的。
但或许是出于成本原因,这块 512GB 的 SSD 用的依然还是 SATA,并不是 NVME,因此数据上这块硬盘的四项读写成绩都保持在中规中矩的三位数。
不过其实用于应付系统运行、办公读写、文件传输这些日常作业的话,SATA 和 NVME 的差距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好比骁龙 730 和骁龙 845 的区别,选择哪一种方案,主要是看产品的定位和定价。
这一次 Redmi 没有对这台「增强版」产品做外观上的调整,所以这次体验我也省了不少笔墨去给大家介绍这款电脑的设计。但既然已经用了它差不多一周,我也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台电脑的使用感受。
这里我会分为外观、功能两部分来说。
虽然这台电脑定价是 3999 元,但它的机身尺寸和用料是我认为能够可圈可点的地方。尽管这台电脑的屏幕规格是 14 英寸,但电脑体积并没有因为屏幕而导致比 13 英寸本大很多。
举个例子,我之前能够很从容地把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放到白金汉 Hadley Pro 的夹层里(若面对 15 英寸笔记本会很勉强),而 RedmiBook 14 也是能做到一样的体验。同时和我之前在用 MacBook Pro 13 一样,甚至我还能在旁边放多一台 iPad Air3。
RedmiBook 14 的整机重量在 1.5 千克,这要归功于 A / C / D 面的金属材料,这是我个人颇为喜欢这台电脑的另一个细节。但是 B 面的屏幕边框、转轴和键盘所用的磨砂加工塑料,就仿佛在透露着在成本限制下不能过分追求这些细节的质感。
还好,孤岛式键盘和较高的键程给电脑的综合体验扳回了一些分数。
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笔记本电脑不同,取消了摄像头,也没有指纹识别模块,所以我们不能用 Windows Hello 也不能用指纹识别开锁。这方面 Redmi 想出的解决办法是用小米手环来给电脑解锁,能提供一种新的秒解锁方式,同时还能顺带推动一下可穿戴配件的销量,在营销角度看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不过若是非小米手环用户,比如我,就要花点心思把登录密码记下来了。
接口数量和功能都能算是考虑周全,两个 USB 3.0 接口用于传输、一个 USB 2.0 接口用于外设,HDMI、3.5mm 耳机孔都有备上,基本上它都能够满足到 90% 的办公所需,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它没有配备 USB-C。
其实哪怕是一个 USB-C 接口就已经能给电脑带来更上一层的功能和便携性体验,这方面我还是希望 Redmi 在之后的笔记本产品中能更新上。
那么归根到底,它值得你去升级吗?
对比之前的 RedmiBook 14 体验文章,其实这篇稿子更像是针对酷睿十代处理器的单项评测,虽然这次 RedmiBook 14「增强版」有着一个新名字,但实际上它升级的地方只是从常规的处理器换代。
熟悉的造型、熟悉的功能、熟悉的配置…… 如果我不把测试结果罗列出来,相信你也不会知道它到底增强了哪些地方,因为它的升级是在内在,你能摸到的地方依然还是以前的样子。
回到「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上,首先 3999 元起步的定价对于十代酷睿产品来说确实不高,同比联想小新、戴尔灵越这些屈指可数的十代酷睿的产品,3999 元起的定价的确兑现了 Redmi 对性价比的承诺,质感和性能都已经有一定保障。
但在低于市场普遍定价之下,Redmi 继续需要我们做一道选择题:这台电脑有着不错的硬件素质,但取舍了前置相机和键盘灯,就像一台经济的平民轿车,它能把你安全且低成本地从 A 点到 B 点,但却没有真皮沙发和电传系统这些让你体验更上一层的加分项。
所以总的来说,这一代的 RedmiBook 14「增强版」值得买吗?我觉得对于办公、学习为主,预算有限的上班族和学生党来说,是个不错的低成本移动平台。毕竟在目前低于 4000 元的这个价位当中,似乎找不到价格比它更低,配置比它更高的替代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