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 50 多岁的传呼机举办了一场葬礼
本文来自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 ),作者空白缠绕,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1
当代生活中,人们使用手机相互通讯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社交技能——点开 App,打字,点击发送,等待回复。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发短信甚至都已经变得多此一举。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套与世界的交融方式已经成了理所应当的规则。
但在 90 年代末,传呼机曾经大热的日本,相隔太远的人们渴望交流,就只能将情感寄托于传呼机屏幕上的数字里。
1968 年开始,日本就有了提供传呼机业务,但并未流行,直到 1987 年,传呼机开始有能够发送数字的功能出现,这种笨拙的通讯方式才开始走上舞台。
之所以说「笨拙」,在于用传呼机发信息的方式相当基础与简陋——最开始的时候,传呼机的功能只限于收信息,不能发送,要给传呼机发消息也要通过固定电话,并且也只能发出数字,传呼机上收到的,也只有一串数字。
在那个时候,发送一句话的过程是这样的:找到一台固定电话或公用电话,将日语转成数字,用拨号盘输入,发送给对方,然后进入漫长的等待回复时间。
而将日语转化为数字,则要根据传呼机的「转化表」——根据表格将话语一字一字的转化为长串数字,解读也是同样。
这是一个缓慢而仔细的输入过程,如果发送方稍微按错了一个数字,整句话的意思也会随之变得扭曲而难以理解。与之相对的,一些常用的数字已经让人了然于心了:
- 0840——早安
- 0833——晚安
- 3470——再见
- 724106——你在做什么
这种并不便捷的方式,在当时却近乎是最为先进的了。从 1990 年开始,传呼机的使用者逐年递增,在全盛时期达到 1000 多万台。就像如今在日本大热的珍珠奶茶是靠高中女生捧火的,当年传呼机在日本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女高中生——她们热衷于用传呼机和男友及朋友相互传送信息。也营造了仅属于那个时代的奇特景象:女高中生们在公共电话前排起长龙,然后对着令人费解的一串数字眉目传情。
这同样也是那个时代恋爱的浪漫特征之一。无法相聚在一起的恋人们通过这台小小的机器展示爱意,他们输入代表短暂话语的,长长的数字,然后等待自己的传呼机响起。
随着市场逐渐扩大,日本还出现过「传呼机友」的热潮——类似于「笔友」,只不过是将媒介从信纸换成了传呼机。
在那个时候,杂志上会有一些「寻传呼机友」的专栏。人们可以投稿把自己号码和交友期望刊登出来,然后等待「传呼机友」的来临。一般情况下,在杂志发售后,刊登者很快就会受到数十个,甚至上百条不同的号码。有人因此相互成为了挚友,有人又靠这个找到恋人。与现下「网友」这个身份不同的是,「传呼机友」更加神秘,更加未知——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与你相互发送信息的这个人相貌如何,又究竟是谁,你对对方的认知,也仅仅基于一串串数字之上。
有日本人曾在论坛上讲过一个自己关于传呼机的经历:
在传呼机市场已经开始下滑的时候,他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要不要成为传呼机友」?虽然并未回复,但这个陌生的人每天都会发来讯息,有时是「今天天气真好」,有时是「我去散步了」,在这单方面的交流下,二人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友谊。
但这段感情很快就结束了。某一天,他收到连续四条消息:「明天是手术日」「我因为生病住院了」「也许不会很久」「如果手术后没事的话」「就再联系。拜!」,然后这个来自陌生号码的消息就再也没响起。
再后来,随着技术进步,新型传呼机也能发送文字了,变得更加方便。但奇怪的是,当年使用过传呼机的人们回忆起那个时代,最多被回忆起的还是一串串数字。似乎面对这些意有所指的密码,人们更容易说出「我想你」,「喜欢你」……而由于其复杂的发送方式,这些旖旎数字也更加笃定与珍贵。
一篇《传呼机友时代》的文章里写到,这些需要拼命交流来传递感情的过程,反映了年轻人深深的「孤独」。而传呼机时代的孤独和手机时代的孤独又有所不同——传呼机带来失去感,因为愿望往往难以满足。而手机年代里,手机仅仅是一种工具,孤独感源自无法完全满足对方需求所带来的寂寞。
「对于从出生开始就把手机当作自己的身体器官来使用的年轻人来说,与其说孤独在自己心中,不如说是在无法共享感情的朋友关系中。『让人感到心安的手机』是维持现有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具。人们为了跟上朋友,而不断保持的努力的现在,也许是一个不允许孤独的时代。」
2
如果说日本的传呼机时代有什么关键时刻,那可能是 1993 的电视剧及其同名乐曲《传呼机不再响起》,这部剧和这首歌把日本推进了这个短暂而热烈的传呼机时代:
随着手机的出现,传呼机市场在极短时间内就急速下滑,这种更方便、更快捷的通讯方式。几年之内,就近乎于市面上消失匿迹。
随着市场面积下滑,有的传呼运营公司从 2007 年就停止运营,有的坚持到了 2017 年停止运营,目前全日本只剩下一家运营公司,为 1500 人提供传呼服务,并且在 2013 年开始就不再接受新用户申请了。
也就是说,在日本仅存的 1500 台传呼机,仍在手机铃声的间隙中悄然响起。
一位日本记者通过运营商,找到了一位仍在使用传呼机的用户,藤仓。
30 多年前,藤仓的妈妈给了他一台传呼机,是只能发数字的型号。他经常用传呼机约见陌生朋友,直到 90 年代末,手机开始出现,他逐渐发现用的人越来越少。直到现在,藤仓已经好多年没遇到用传呼机的其他人了。
藤仓现在还用传呼机,仅仅只是为了联系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已经年过 80,住在附近,之所以不换智能手机,是因为母亲只记得住他的传呼机号码,只要传呼机响,他就能知道是妈妈发来的消息。
3
中国也曾经有一个短暂的传呼机时代。
1980 年后开始,传呼机在中国出现,但早期由于通讯行业不发达,价格过于昂贵等问题一度市场低迷,直到 1990 年后才开始被大众接受。1998 年,中国的寻呼机用户达到 6000 多万,人数为世界排名第一。
在中国市场上,这种机器有不少昵称,例如寻呼机,BP 机,或者 BB 机。在市场开辟初期,传呼机在中国属于奢侈品,价格上百,可能要花掉不少人一个月的薪水。但随着手机的出现,传呼机在中国很快也同样偃旗息鼓,只留下「有事呼我」「Call 我」这些流行语在提醒人们它曾经的辉煌。
再到 2007 年,开始有运营商逐渐结束传呼服务,但其并未彻底消失,在酒店、医院等特殊行业仍然存在——得益于其无线传播的优势。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这次是彻底结束所有传呼运营。在今年早些时候,运营商就宣告了传呼机的死期,或许是为了缅怀一个时代的落幕,在 9 月 29 日,人们为它举办了葬礼。
在这场葬礼上,人们对着显示一串传呼数字的显示屏祭拜,这串数字是「1141064」,是寻呼机全盛时代里,人们最常使用的语句之一,转换成日语的意思是,「爱している」,我爱你。也是 2019 年,传呼机向日本传达的最后一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