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共享单车频涨价:月卡、公交和「11 路」你选哪个?
本文来自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木子,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深圳的共享单车自从涨价后,骑的人好像少了许多。」
「我从西北旺站出来骑车到公司要花 1 块五,一天就是 3 块,我觉得走一走挺好的,还锻炼身体了呢。」
近日在北京深圳等地,不少年轻的上班族聊起涨价后的共享单车,大多数人都会吐槽一个字——贵;如果总结多数人的态度,就是两个字——不骑;而取而代之的解决方案大多是三个字——「11 路」。
在共享单车的一片涨声中,骑与不骑,还真是一个问题。
南方用户对涨价的反应有多大?
10 月 9 日,摩拜单车调整北京用户的计价方式:骑行 30 分钟以内收费 1.5 元,骑行超 30 分钟,每 30 分钟收费 1.5 元。这已经不是摩拜第一次涨价。
今年 5 月份开始,上海共享单车就开始「集体」涨价。哈啰单车一小时,收费 3 元。摩拜则为起步 1 元,超过 15 分钟后每一刻钟收取 0.5 元。
7 月份,广州部分共享单车品牌宣布涨价,原本骑行 1 小时只收费 2 元的共享单车,已经涨到了 2.5 元;随后深圳的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调整计价方式,用户骑行一小时需 2.5 元。
至今,北上广深的共享单,已经完成了一次甚至多次涨价。共享单车涨价潮甚至已波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收费已高于部分城市公交、地铁票价。
共享单车,再不是消费者心目中廉价出行方式的代表。
「你在南山区或者一些大商圈附近看看,现在骑共单的人确实少了。」懂懂笔记在深圳多个人流量较密集的地铁口进行守候时,不少上班族都如此反映。而在车公庙地铁站附近一处共享单车停放点蹲守的一小时里,懂懂笔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上午 9 点以后的半个小时内,大约十几位路人拿着手机走到共享单车旁准备进行扫码,但是有一半的人仔细观看手机屏幕后,却步行离开了停车点。
「看了下价格,骑行半小时 1.5 元,超过半小时再收 1 元,真的不值。」路人李先生表示,他正准备去车公庙附近的雪松大厦,因为该地点无地铁线直达,转乘公交还需要步行一段距离。
他乘坐地铁到车公庙站,原本打算然后骑共享单车到达目的地。他看手机地图显示骑行距离 900 米左右,大约需要 10~12 分钟,「但是一看骑行的价格,我还是决定穿小路走过去了,反正今天的天气也不是很闷热。」
在向西村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停车点,「看而不骑」的路人也并不少,懂懂笔记在路边观察了将近半小时,只有 3 位路人扫码开锁将单车骑走,「以前一整天能够听到噼啪的开锁声。」附近一家商店的店员表示,最近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先扫码看看有无优惠券或红包,再决定是否骑走。
一位来深圳旅游的李女士在交流中表示,她和爱人在向西村里刚吃完甜品,现在打算去万象城逛逛。由于距离并不是很远,于是她和爱人打算骑单车前往。「坐地铁还要转 1 号线,价格也贵。但打开 APP 后发现现在单车也不便宜了。」
她告诉懂懂笔记,地图上显示从向西村前往万象城有 14、M360 两条公交线路,票价仅为 2 元。如果用深圳通扫码乘车还可以打折,每人只需 1.6 元,即可全程享用空调,舒舒服服到达目的地,「现在一扫码开锁就要 1.5 元,骑到那里去将近 2 公里,天气热还费时费力,不如坐公交呢。」
在与不少路人交流的过程中,懂懂笔记发现多数前来深圳出差、旅游的人,本意是乐于骑行共享单车看看街景、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但是对于涨价之后的性价比却不太认可,认为不如公交车。
「2 元乘坐公交车,除了同样能够欣赏风景外,出行效率不差。」一位正在白石洲站等公交车的游客如是说,他认为对于深圳这种到处都是过街天桥的大城市而言,骑行的确不是太方便。
除非价格便宜,不然很难吸引游客、路人骑行。有人表示,如果目的地离地铁站、公车站在一公里,要么坐一站公交车,要么直接走过去还省钱。「出门在外的,谁会愿意花了钱再出一身汗呢?」
看来,涨价后的共享单车,相比乘公交车短途通勤在资费上已经没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那些出差、旅游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而本地经常要骑行共享单车的上班族,又是如何解决上下班的「最后一公里」呢?
看似小钱但用户心里有盘算
工作日傍晚 18 时左右,懂懂笔记在深圳罗湖泥岗地铁站附近共享单车停车点继续蹲守。此时,有不少从地铁站走出来的用户开始扫码开锁,。在上前交流之后,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是刚下班的上班族。
「如果不骑单车,我每天上下班都很麻烦。」刚走出地铁站的上班族小钟,正在寻找车况良好的车辆,她告诉懂懂笔记,每逢上下班高峰地铁站附近车况良好的共享单车都会被一抢而空。
家住红岗花园的小钟,每天上下班都大约要骑行两公里往返地铁站和小区。如果不骑单车,早上出门就需要乘 2 站公交车到泥岗站,才能换乘地铁 9 号线。「下班更麻烦,转乘公交也要过两座人行天桥,所以骑单车是最方便的。」
小钟表示,虽然现在共享单车涨价,她也只能继续骑行,不过为了省钱,她从 8 月份开始就在 APP 上购买了骑行月卡。「每月 30 元,可以无限次骑行,算下来每天仅需 1 元,还是比较划算的。」
小钟表示,如果用连续包月,甚至还能再便宜 2 元,「转乘公交虽然速度快,但每月通勤支出会多出 40 元。」她表示自从共享单车涨价后,身边不少有短途通勤需求的朋友、同事都购买月卡套餐,有的甚至购买了季卡,为的就是能降低通勤的成本,「听说小黄车会稍微便宜点,但需要押金,大家都没人愿意用。」
同样依赖骑行共单解决通勤难题的,还有家住福田下梅林的 Paul。他在交流中告诉懂懂笔记,自己在深圳购买了骑行月卡套餐,但是因为经常去上海出差办事,他还在上海购买了当地共单月卡。
「自从购买了月卡之后,在深圳和上海外出时都是骑共享单车通勤。」他无奈地表示,在共享单车涨价之前,他有时骑车、有时是走路,也偶尔会乘公交解决一两公里内的短途通勤。但是买了月卡后,自己被「绑住」了。
为了不「浪费」月卡,Paul 如今短途通勤只选择骑车,「除非突然有暴雨、极端天气,不然都是骑车的。自从单车涨价买了月卡之后,我都有点儿强迫症了。」
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一点点儿的涨价,会让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为难吗?他们应该不差这点儿钱吧?
还真的不是。在深圳、北京两地的随即街访时,有不少上班族表示,共享单车用于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是刚需。因此,共享单车涨价之后,要么坐「11 路」(步行),要么就购买更为划算的月卡、季卡,以抵消骑行价格的上涨。一个月下来,也能减少一定的出行成本。
「只希望,月卡、季卡不要涨价了,如果这些套餐都涨,那真坐公交了。」一位上班族透露,部分城市共享单车骑行费用涨价之后,月卡价格也在相应上调,经常骑行共享单车的用户不买月卡,真的是要「骑不起」了。
但是买了月卡,用户就没有烦恼了?
买了月卡心里却「添堵」了
没有用一张月卡解决不了的「涨价」难题,如果有,那就办三张?
「只有买了月卡之后,你才知道什么叫不自由。」一提及共享单车的涨价话题,家住广州天河的邹健就气不打一处来。由于地铁站离家有 1.5 公里,因此他每天上下班都要骑车往返。在涨价后,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无限次骑行的月卡套餐。
邹健告诉懂懂笔记,现在广州市面上投放的共享单车大概有三、四个品牌,因为这些骑行月卡不通用,因此买了单一品牌的共享单车月卡,肯定骑不了另外品牌的;而一旦在地铁站找不到该品牌的单车,就会陷入抓狂的烦恼。
「我每天下了地铁,都要跑着在出口附近找这个品牌的共享单车,但是经常会发现无车可骑。」他郁闷地说到,尽管平时到处都能看到共享单车,但是地铁口无车可骑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打开 App 查询附近单车的停放位置,然后一路走过去寻车,「看着没有购买的月卡的单车经常停了不少,心里很恼火。但是我也不可能都办了月卡呀,那不是烧包嘛?」
邹健却偶尔也遇到过比较极端的情况,「上次在客村,我找到了好几辆车,发现都是坏的。最后走了将近一公里,才找到一辆能用的车,发现都快到目的地了。」
买了某品牌月卡,基本上就被束缚了,即便看到别的品牌也会有抗拒心理;把常见的共单品牌都办了月卡,似乎更加麻烦,而且总感觉没有节省。这样的心态,应该不仅限于邹健一个人。
「最逗的是,上周末和同事们去火炉山,路上打算骑一段共享单车,结果几个人都各自在找月卡所属的共享单车,在路边跑来跑去的,太滑稽了。」邹健笑称,这种因为月卡绑定的「忠实用户」,感觉有些可笑,「共享单车本应该是便民的,但是涨价之后却因为月卡出现了不能互联互通的难题。」
在他看来,那些提供「信用租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何不出台一个互联互通的月卡模式呢?
近一年来,不少城市的共享单车已经经历了几轮涨价。用户骑行的费用,也从最初的 1 元/小时提高到了 2.5-3 元不等,引发了不少用户的不满。
尽管共享单车的运营方并非福利机构、市政部门,作为企业行为,投放共享单车目的还是为了盈利,但提价的幅度是否合理,频次是否过密,推出的月卡套餐是否有局限性,都值得共享单车的运营机构及其管理部门深思。
结束语
虽然用户已经养成了骑行共享单车出行的习惯,甚至将其视为接驳地铁、公共巴士的刚需,但「放水养鱼」之后,如此高价以及频繁提价,是否经得起用户的「用脚投票」?
就像一位路人所说的那样,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又有多少「最后一公里」会是一趟公交车无法到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