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岁写下 QQ 空间里羞耻文章的你,是今天的你吗?
冲着浪长大的数字公民们,大部分人都在不懂事的时候在贴吧、豆瓣或 QQ 空间等社交媒体上留下让人看了羞耻到想钻到地底的话。近年来,像《流浪地球》演员屈楚萧和歌手邓紫棋等年轻艺人都被挖出了不少「黑历史」。
大家也许会说,他们是公众人物才会这样受到这些「网络历史」的影响。事实上,普通年轻人的生活也开始承受这些「黑历史」带来的恶果,研究学者更担心这个趋势会让年轻人因此被剥夺了理应去叛逆和探索的机会。
▲ 随意写的网络言论,都可能跟随一生,图自 MIT
Kate Eichhorn 是书籍《The End of Forgetting》的作者,她在《MIT Technology Review》撰文阐述了「永不忘记」的互联网是如何在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
一个中学生在自己 Twitter 上写:「音乐会上的合唱团和他们的化妆才是现场唯二滑稽的东西。」转过头,他就被校长训话了,除了他,校长连给他点赞的 12 个同班同学也训了顿。
被训话还好,有很多年轻人还因为这一鲁莽而失去了工作机会。
网友 @Cellla 找了一份自己不太满意的餐厅工作,然后在 Twitter 上发文说:「呃,我明天开始做这份 XX 的工作」,结果,这推文被老板看到了,对方生气地回复:「不,你今天不用开始上班了!我刚炒了你鱿鱼!祝你以后没钱没工作的生活一切顺利!」
2018 年,Naomi 拿到了在 NASA 实习的机会,兴奋至极,她在自己的 Twitter 账户上发文说:「大家都给我 XXX 闭嘴,我拿到了 NASA 的实习了」。没想到,这话后来因为她朋友在回复的时候加上了 #NASA 的标签,被官方看到了,最后决定收回这个实习机会。
▲ Naomi 当时的言论正好被著名宇航工程师 Homer Hickam 看到,Hickam 表示他只是顺手提醒,没有干涉到 NASA 的招聘问题
有网友回想:「职场是我们第一个学习怎样真正地以礼待人的地方。」「我们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真得感谢我们以前没有 Twitter 来难堪青少年期的我们……这种情况一般严厉批评一下就好,没必要提前扼杀了她的事业。」
Eichhorn 认为,这些言论看起来的确不雅,但也只是宣泄情绪的一种形式。这些年轻人只是在一个自以为「私人」,但却实际是公共的空间中表达了这些想法。如果换了是对朋友和家人说,也许就没事了。她认为,这些年轻人的确需要调整自我,但我们以前也曾犯过错但也被原谅了,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另一极端,是那些生怕互联网形象会影响到未来事业的年轻人,早早开始经营自己的个人形象。早到……13 岁开始管理运营自己的领英主页。
▲ 我在领英上随手搜到的年轻创业者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 15 岁领英用户告诉 Eichhorn,自己从 13 岁开始就建立了个人领英页面,因为它在 Google 搜索显示的优先级很高:「这样一来,人们就会首先看到我专业的一面。」
当被问及 13 岁的她为啥要展示「专业一面」时,她说自己当时在竞争想考自己想要的高中,于是建立了这个页面。自那时开始,她就持续将自己在校园参加的社团活动和获得的成就更新到页面上。
Eichhorn 在做调研期间发现,这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十多岁的年轻人都开始忙着穿上正装拍职业照,经营自己「专业一面」。这样过分谨慎的文化,Eichhorn 认为会让这一代人过分保守,不敢去创新或冒险。
也有一个问题是,大学或猎头真的会在做调查的时候搜查并参考久远至初中的网络形象吗?他们应该这样做吗?
去年有个存在不少争议的话题:Kyle Kashuv 是曾轰动全美的帕克兰枪击案中的幸存者。他原本已经拿到了哈佛通知书,但后来被同学爆出他在 16 岁时曾在私人 Facebook 聊天群组里讲了非常种族歧视的话,后来哈佛决定收回他的录取资格。
▲ Kyle Kashuv,图自 VOX
作为反驳,他在 Twitter 表态说:「纵观历史,哈佛的员工里有奴隶主、种族隔离主义者,偏执者和反犹太主义者。如果哈佛认为成长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过去定义了我们的未来,那哈佛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种族主义机构。」他强调,现在的自己,尤其是经过了校园枪击案后,已经成长了很多。
接受电视采访时,Kashuv 抛出以上观点,立即被主持人驳斥:「你这是将在 17 世纪做奴隶主的人和在两年前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你作对比?」
他这个类比显然不恰当,但也为我们带来一定警示。考取大学,比的就是在中学期间的学业和个人能力和素质,那哈佛觉得他在中学的表现不够好,这算是合理。但假如是二十年后某间公司在聘请他任职高管时,发现了这个信息,那企业是否还应该以此评判他?
如果答案是「是」的话,这是否意味着十多岁犯下的错误就得永远跟着你,同时也将定义你的身份?
在现在这个历史长久纠缠着当下的时代里,年轻人也许会越来越早地固化他们对自我的定位、观点、政治立场。
如果年轻人也开始认为,我十多岁做过的事情不会被人原谅,他是否就会因此放弃去改变?
这里的危险是,在十多岁时有极端观点的年轻人也许会觉得,改变也没用,因为人们对他们曾经行为的负面看法怎样都甩不掉。
也就是说,在未来,书呆子永远都是书呆子,看起来笨笨的运动员永远都还是笨,偏执的人也永远都偏执。
回看自己中学时在 QQ 空间/博客里写下的文章,你觉得那人是现在的你吗?
题图来自 Img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