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0 背后,其实是 vivo 的一次设计革命
优秀的手机设计,并不只是对外表的装饰,或者纯粹的工艺打磨,而更应该是一种能触动消费者的感性体验,并且能在不断迭代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化。
这也是 vivo 手机未来想要追求的。
6 月 1 日,vivo 推出了全新的 X50 系列手机,提出了「雅致美学」的设计理念,并称它是 vivo「设计驱动」战略下的第一款旗舰。
对 vivo 而言,早期的线下生意,以及近两年以技术形象示人的做法,令它从产品再到宣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此次重提设计,虽然谈不上大转型,但也可以看作是 vivo 在为品牌破局引入更多的新思维。
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大部分手机公司都开始有意识地不再向消费者炫耀太多参数配置,转而去提升品牌的宽度。比如说去做跨界,做 IoT,做联名定制,背后也是智能手机品类迈向成熟化的标志。
当然,足够亮眼的新技术,依旧可以被当做是一个巨大的卖点,但在此之外,差异化的设计,也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
毕竟,无论各路广告营销看起来有多抢风头,手机长得是否好看,始终还是大部分用户最在意的部分。
以雅致有序,对抗混沌焦虑
这次 X50 共包括四款配色,分别命名为「液氧」、「引力」、「黑镜」和「浅醺」,看上去只是在颜色和渐变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对比之下,仍能体会到 vivo 所选命名的意味。
比如说「液氧」和「引力」这两个款式,前者就选择了更具流动感的淡蓝色,如气态的氧凝结成液体,在阳光的投射下还会反射出金色的光泽。
至于后者的银蓝,则与深空相近,给人一种深邃和稳定感。
▲ X50 色彩设计手稿
不过,色彩仅仅是 X50 系列在视觉个性上的体现,要说这款手机更显著的设计特征,其实是机身边框和摄像头的部分。
其一,vivo 设计师将「现代主义设计」运用在 X50 系列中,引入了 R3 圆角矩形的轮廓线。
这不仅令摄像头模组和方形倒圆角的手机大形体相互贴合,也解决了巨大的微云台主摄和其它镜头在大小不一情况下,如何进行位置排布的问题。
▲ X50 摄像头设计手稿
其二,则是双色云阶的镜头组。由于微云台技术的加入,这次 X50 主摄在体积和厚度上都有所增加,为了让新技术可以和轻薄的手机背盖实现共存,vivo 选择了阶梯式设计,在不降低模组高度的同时,塑造出一定的层次感。
就像你在图中看到的一样,这个双色云阶的最高处承载着主摄、人像和广角镜头,其次是潜望式镜头的中阶梯,最后再到手机背盖的部分,上中下三层逐个递进。
细看不同配色的 X50 还会发现,每一款机型双色云阶的第二层配色,都采用了和背盖接近的主题色。这种双色的设计也让整个镜头组不再是枯燥的一抹黑,而是形成有秩序感的视觉过度。
确定了这个设计后,vivo 也没有去掩盖 X50 背部的那颗硕大的摄像头,反而还在各种宣传图、广告中给出诸多特写,让它成为本次 X50 系列一个标志性的视觉元素。
更最重要的是,X50 在厚度和重量的控制上也十分得当,意味着 vivo 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也延续了过往 X 系列的轻薄形体,优雅地解决了技术与设计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这个 R3 圆角矩形,以及双色云阶的结构,才是本次 X50 外在形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让它能够与其他同类多摄产品的设计区别开来。
在摄像头之外,vivo X50 还在机身顶部设计了一个与机身色彩相配套的「巧刻」项圈(Choker),上面刻有「5G」和「Professional Photography」的字样,也算是 X50 在设计上的点睛之笔。
▲ X50 机身设计手稿
根据 vivo 设计师所说,这个「Choker」灵感其实来源于法国的一种流行饰品,主要是为了凸显线条和气质。
事实上,类似的工艺在 vivo X30 上也有所体现。不过当时,vivo 只是在机身顶部做了一道切割,并附上了网格状的纹理,而 X50 则是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更个性化的表达,实现了更好的效果。
在未来,vivo 还会将这个「choker」提供给用户进行个性化镭雕,这会比直接将文字刻在背盖上更加婉约和含蓄。
好设计一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 X50 的外观能看出,vivo 团队的确在尝试用一个更清晰、风格化的理念去指导产品的开发,以求实现最优解的方案。
不过,若是结合整个 vivo X 系列的发展史来看,早在那个智能手机刚登上舞台的时代,vivo 就已经在寻找差异化的设计风格,树立起自己的产品形象。
比如系列最早的代表作 vivo X1,就以 6.55mm 的超薄机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还搭载了当时非常少有的专业级 Hi-Fi 芯片。
而在 X23 上,vivo 则尝试了「光感美学」的设计风格,将光线的折射轨迹与颜色进行叠加,在机身背部实现了不断变化的光影效果变化。
有趣的是,当时 vivo 还做了一个「LOGO Phone」的版本,模仿潮牌样式,大胆地将品牌 Logo 整个印在手机背部,赋予了手机更强的时尚属性。
在 X27 上,vivo 还提出一个「云层多焦摄影模组」的设计,利用叠层重合的方式,将步进马达、前置摄像头和后置的三颗摄像头呈现在一个模组上,在视觉上凸显出一体化。
到了 vivo X30 系列,我们还看到了像「Alexander Wang」这样的联名限定版。整个机身大胆地使用了全镜面设计和镀铬工艺,通体不加多余的颜色和元素,尽可能还原出玻璃材料原本的通透性,反而彰显出一种独特气质。
可以说,这些 X 系列机型所强调的轻薄、时尚和高精密度工艺,都可以理解为是 vivo 在特定的时间点,对大众审美走向的把脉。
当然,这也和 vivo 自己的渠道优势有关。借助和用户面对面的调研,vivo 本身就很擅长抓住消费者会在意的设计痛点,例如手机够不够轻薄,颜色调得好不好,带出门是否吸眼球等等。
而今天出现的 X50,多少也受到了这些基调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算是 vivo 在 X 系列设计思路的延续,以及多年来在设计上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秀技术肌肉外,vivo 还想用设计打动人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字来归纳过去两年里 vivo 手机的变化,「技术力」的进步应该最明显的。
不管是屏幕指纹、升降式摄像头和瀑布屏结构的尝试,还是说率先布局 5G 手机,vivo 都在极力向外界展现自己深厚的研发技术力,而且都是实实在在地将它们下放到量产产品中,供消费者使用。
▲ X50 的微云台摄像头结构
这波新酷技术的轮番登场,也渐渐改变了 vivo 所辐射的用户群。不到两年时间,vivo 便成功吸引了一批属于自己的核心消费者,同时也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抢占到新的份额。
这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 vivo 是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中增长率最高的品牌。图片来自:IDC
根据分析机构 IDC 统计,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中,哪怕是受到疫情的影响,vivo 依旧实现了 7% 的逆势增长,占据了全球第五的位置。
▲ 今年二季度,vivo 手机在国内销量份额占比为 24.8%。图片来自:极光大数据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从 2019 年第二季度到现在,vivo 手机用户忠诚度都在持续上升,间接体现出 vivo 选择的技术路线正在反哺于品牌。
如今,vivo 的手机销量份额已经稳居国内第二,并连续多个季度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可以说在国内外市场都站稳了脚跟。
然而,智能手机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技术创新再多,也要考虑到产品落地后,用户们的实际接受度。如何平衡好前沿科技、产品形象与消费者需求这几点的关系,其实也是 vivo 经历了这轮「技术突进」,想要更上一层楼时,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的部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vivo 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归原点,重新把「设计驱动」放到产品开发的优先项中去。
2020 年 2 月,vivo 内部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的「产品领域」更名为「产品设计领域」。
虽然只是增加了「设计」二字,背后也体现出 vivo 对设计驱动力的重视。
但设计也往往是消费电子产品中最不好拿捏的一环,它不像屏幕、处理器芯片或是摄像头元件一样,仅仅是理性的堆砌,或者说可以用图表和数字来作为评价标准。
如开头所说,真正的好设计,尤其是能够被大众认可、历久弥新的设计,应该是一种能触动消费者的感性体验。它很难被量化,也要求 vivo 不能再走一步看一步,仅仅是抓住当下的潮流,而是要建立起一个成熟的设计体系,从整体思路去做出根本改变。
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重新去审视 vivo 手机的演变时,又会得出和两年前完全不同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