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 Apple Store 关了,它在 50 米之外焕然新生
三里屯!Apple!三里屯!Apple!
北京时间 7 月 15 日晚上 8 点,伴随着呐喊声和鼓掌声,北京三里屯 Apple Store 最后一天运营落下帷幕。
别担心,苹果没退出中国,更没有倒闭,结束是新的开始,新店经历了一年的改造,将在 7 月 17 日上午 10 点正式开幕。
中国第一家 Apple Store,坐落在北京三里屯
尽管坐落在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但三里屯这家 Apple Store 显然不是苹果最漂亮的 Apple Store,甚至也许排不进大中华区前 50。
它不像杭州西湖 Apple Store,有着十几米高的玻璃幕墙通体透亮,也不像澳门金沙的 Apple Store 能让人竹林漫步,灵感涛涛。
但三里屯 Apple Store 却有一点是中国其它苹果店都无法比拟的——岁月的资历。这是苹果全球第 220 家 Apple Store,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2008 年 7 月 19 日开始运营,距今已经有十二年的历史。
三里屯 Apple Store 自开幕以来,十二年间已经接待了 2200 万名顾客,这个数字和北京的常住人口基本一致,相当于每一个北京居民都来过一次这家零售店。
我已经记不得逛过这家 Apple Store 多少次,就像我记不得来三里屯的次数。就连现在打下这些字的这台 MacBook Pro,也曾经在这家 Apple Store 维修过。
十二年,足够生肖从子鼠到亥猪完成一个轮回,三里屯 Apple Store 最初由 52 名团队成员开启,而这支优秀的团队之后也将继续在三里屯 Apple Store 服务更多的顾客。
辞旧迎新,探访全新三里屯 Apple Store
新的 Apple Store 位置依旧在三里屯,还是在南区,甚至你站在老店前,把头向左转 90° 就能看到新店在 50 米之外散发着光彩,并且比老店大了一倍多。
新的三里屯 Apple Store 由三里屯原先的橙色大厅改造而成,这里直接面朝喷泉广场,是三里屯南区的皇帝位。
接近三十岁的你可能已经不认识身份证上十年前面临高考的自己,十二年过去了 Apple Store 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发光的苹果 Logo 一如从前,但一眼望去就能看出气质上已经于当初大相径庭。
老店采用了金属质感的中性灰作为主色调,辅以透明的玻璃外墙,冷峻锋利的配色一眼就让人想到从前的 MacBook、iPhone、iPad Classic,门店即是产品,Apple Store 其实就是苹果产品的一个外包装大礼盒。
新店气质则大不一样,创意灵感来自景泰蓝和宝相花,从网页动画到开店预告都透露着这是一个全新版本:
各显各「京」彩
新的三里屯 Apple Store 依旧是上下两层。从内到外都放射着炽烈的热情,就像在店里不同颜色的 iPhone,在产品逐渐走向多彩与多元之后,这一层外包装也变得更加契合当今的产品策略。
不过苹果并没有忘记老本行的玻璃幕墙,开幕前的彩色已经褪去,这些金边的花朵也将在一段时间后脱落和处理掉。之后 Apple Store 面向顾客的门面依旧是标志性的,整块整块的巨大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幕墙的产地是中国厦门,高达十米,从一楼一直延伸至二楼,与店面的顶部相接。
地板也有研究,采用的是来自中国山东的巴东芝麻白花岗岩,纹理像是将黑白芝麻捣碎研磨之后的齑粉,有一种说不出的细腻。
苹果从不掩饰他们对环保与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这些后来新建的零售店开始采用全新太阳能玻璃地板。旧金山的 Apple Store 是第一家利用此技术的门店,已经能 100% 使用太阳能供电,估计每年可产生 92034 千瓦时电力,并可减少近 61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里屯 Apple Store 使用了同样的技术,并且是亚太地区第一家采用集成太阳能电池组的零售店,和全球其它 Apple Store 一样只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店员还介绍太阳能会根据日照情况改变方向,就像向日葵一样。
Apple Store 的社区化改造依旧在延续
新店和老店差别最大的地方,其实是苹果对 Apple Store 的定位与整体理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6 年苹果启动全面改造 Apple 零售店的计划,它们希望 Apple Store 不再只是销售产品与售后服务的地方,而是以社区的形式来传递一种社区中心和社交场所生活方式。
▲ 芝加哥河畔的 Apple Store
主导这场零售店改造的 Angela Ahrendts 和 Jonathan Ive 虽然如今都已经不在苹果,但这个理念却依然通过一家又一家新店开幕而延续着。
在 Apple Store 的改造计划中,「社区感」是最重要的一种体现,通过重新划分增加体验区的方式,Apple Store 把重点放在了四项新的功能分区,分别是「The Avenue」(长廊)、「Genius Grove」(天才园)、「The Forum」(互动坊)以及「The Boardroom」(商谈室)。
一楼一进门就是产品区域,中间大块的空间是标配的橡木桌子,上面根据区域分别摆着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Book 和 iMac 这些主要在售的产品。
两侧是互动式陈列区域长廊,除了经典的手机壳矩阵墙外,还有耳机与线材这些西常见的配件,并融入了音乐和摄影等创意内容。
这种陈列区域在一楼和二楼都有,一楼主要是苹果自家的产品,二楼则是入驻 Apple Store 的第三方品牌。
穿过长廊后面是 The Boradroom 商谈室,这里可以进行更加私密的商业洽谈,连玻璃也做了处理不再是透明的,保证了私密性,同时也用自然光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与其说来这里进行商谈,反而感觉更像是个放松休息室,顺便谈一下业务。
长廊两侧的后面各有一个石梯通往二楼,不是很宽但挑高很高,在楼梯中间的小平台还有一块巨大的玻璃幕墙,自然光的进入让楼梯不会过于压抑。巧妙的是这个室内的楼梯与外部的楼梯采用了平行设计。
二楼分为两个区域,面向门店正面的大块空间是 The Forum 互动坊,所有 Today at Apple 的活动会在这里举办,根据店员透露,中国的 Today at Apple 参与度是全球最高的。
今年苹果还推出了一个面向 8-12 岁儿童的线上夏令营活动,项目涉及编程、视频、艺术与设计三个领域。这个活动现在已经开放注册,孩子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在 8 月 1 日到 8 月 22 日之间体验这个项目。
二楼最妙的地方在于这里还增加了一条 Viewing Gallery 景廊,这是一条单独的小长廊,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可以从较高的视角直接看到热闹的三里屯广场,到了晚上所有灯光亮起时应该会非常好看。
楼梯上来的另一边是 Genius Grove 天才园,是 Genius 天才服务的空间,从过去的「天才吧」变成「天才园」,苹果通过增加了更多公共区域以及绿植,将过去像辅导班一样的天才服务变成了更轻松的谈话。
穿过天才园出去是西面的露台,这里种植着北京市的市树——国槐,与玻璃墙内的天才园形成一个呼应。
为了留住顾客
其实不仅是三里屯店,这几年新开的 Apple Store 都有标配的设计又各具特色。比如之前爱范儿参观位于澳门金沙广场的 Apple Store,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由一层延伸到二楼天窗的一大片竹林。
外部设计更创新性的将一整块玻璃夹在仅仅 1mm 厚的大理石石材中,得以呈现出半透明的视觉效果,实现了一种如玉般玲珑剔透,又似石般浑然天成的感觉。
杭州西湖 Apple Store 则是用巨大到夸张的 11 块定制玻璃幕墙组成正面,每一块高达 14.5 米,而且没有立柱,每一块玻璃单成本就超过 100 万元。
不惜成本,不惜时间对零售店面进行改造和全新设计,目的却很简单——留住顾客。
▲ 图片来自:CNET
Apple Store 2.0 赋予了这些零售店面新的职能,社区公共空间是最近几年来线下消费领域的一大变革,由于电商和物流行业交织形成的巨大线上购物网络,越发的削减了顾客线下购物的欲望。
但购物之外的巨大社交需求并不会在线上消解,闲逛成了年轻人出门最大的理由,而在这个第三空间中,休闲的需求在一步步被拉高,星巴克式的空间承载了大量社交需求。
科技评论家 Ben Thompson 认为,苹果正在打造一个线下的社交网络,向用户传达这样一个概念:你买的不只是 iPhone、iPad 和 Mac 的这些产品,还有与苹果这家公司的关系。
新的 Apple Store 提供场所,Today at Apple 等活动则负责增加你与苹果关系的粘性。
主导这场改造的 Angela Ahrendts 则说的更加直白,她希望人们聚会时会想到将碰面地点约在苹果店,会在苹果店内彼此谈论日常话题和新鲜事。
从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到人与苹果之间的关系,再到人与人之间关系。Apple Store 里不再只是彼此陌生的顾客,还有一同逛街的闺蜜,一起打手游的好友,一起听讲座的交流学习的网友。
如今的 Apple Store 已经是一个随手推开门进去不会感到无聊的场所,这里是零售店,更是免费手游吧,是课堂,是讲座空间,是可以相互对话、确认彼此存在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