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享 2.0:三起三落的精细 App 打磨之作
大概一个多月前,我跟 FIT 团队的创始人吴晓丹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那次在广州,聊了两个多小时,将近凌晨 1 点多才散去。使用 Mac 都知道 FIT 团队早期最著名产品的是冯华君(另一创始人)开发的 FIT 输入法,2006 年开始做,2008 年与吴晓丹成立公司,由于公司业务集中在外包项目,输入法更新减缓;2010 年拿到周鸿袆投资后,又维持了一年半的更新;但现在 FIT 输入法的更新停留在 2011 年 7 月。此番起伏,基本折射了是吴晓丹的坎坷创业路。
随享 2.0 是一个新浪微博客户端,吴晓丹把它称为 “最纠结的产品”,因为自己曾经想不透为什么要做它——他的理想是耕耘于生产力工具,输入法、写字板、Memo、Paper、云笔记……这个面向内容的产品他们想不透。经过多次项目叫停、重新开工,从去年 9 月底开始构思、12 月动工,到今年 8 月正式推出产品(8 月 19 日),历经将近一年时间,可谓坎坷。不过随享 2.0 出来后反响非常不错,仅从身边就能听到不少对于它流畅、交互、设计等众多方面的赞誉——原先这些赞誉仅限于 Evernote(印象笔记)、Path、Instagram 这样的优质英文应用。
在 iSeed 访谈文章整理出来之前,我就随享 2.0 单款产品对吴晓丹作了一个简单的邮件采访,了解最新的消息。其中有一些问题的背景是基于上次的深夜交流,比如此前我已经知道随享 2.0 承担着商业化的重任,知道 FIT 团队 “有做生产力工具 app” 的梦想;我也知道随享写字板的用户将近百万,这曾对团队士气提升作用很大——我因此而提了随享对士气影响的问题;此外,FIT 团队现在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做外包,他们对项目外包的态度与其他创业团队有很大不同,因为吴晓丹创业伊始便是一家外包公司,所以我提了两个外包方面的问题。
ifanr:随享 2.0 怎么诞生的?有什么样的故事?
吴晓丹:随享 2 从去年 9 月开始构思,去年 12 月正式动工,中间经历 3 次腰斩,数次换将。到 8 月推出,随享 2 的诞生确实有一些故事。我正在整理一篇小传,到时大家会看到更多的故事。
ifanr:有没有设计稿?
吴晓丹:有的。大家注意看下去年 11 月的一个版本(左图),是类 Path 的设计风格;现在仍然是 “抽屉式” 菜单,但整体风格有了很多变化。(更多设计稿在这里)
ifanr:随享给团队 “提气” 吗?
吴晓丹:提气。随享 2.0 上线后,受到新老用户的热烈议论。随享官方微博每一条都有几十甚至上百条评论,我们负责运营的同学几乎来不及一一回复。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这都说明我们的用户重视我们的产品。这让我们团队上下都很激动。
ifanr:现在用户的反响怎么样?具体下载情况呢?预计达到 6 位数要多久?
吴晓丹:用户对随享 2 褒贬不一。赞赏的主要是随享 2 设计感强、微博 Timeline 的滚动非常顺滑(技术实现能力强)。批评的主要是随享 2 这个版本没有继承随享第一代的一些功能特性,譬如滑动菜单、内置 FIT 输入法、“魅影” 特色功能等等。我估计,等随享 2 的免费版本正式推出后,用两周的时间应该可以获得 10 万用户。
ifanr:随享怎么承担商业化的重任?
吴晓丹:随享 app 首先发挥着媒体/渠道的作用。它的核心功能就是把微博内容以 app 的形式呈现给手机用户。既然是内容的载体,我们的商业运作方式就是在 app 里面插入广告。与此同时,我们也推出不插播广告的、带有高级功能的版本,供付费用户下载。广告收入与付费版本的收入,应该能够维持产品团队的日常运作,让我们继续升级老产品、开发新产品。
ifanr: “生产力工具” 理想呢,藏起来了呢,还是同步推进?
吴晓丹:既不能算藏起来,也不算同步推进。FIT 输入法、FIT 手写记事本、云笔记、FIT 便签的迭代并没有停止。几周前我们才上线了新版的手写记事本 app(iPad 版),其免费版本也在苹果审核过程中。过几天,FIT 便签也有一次较大的升级。但和我们对随享 2 的投入相比,生产力工具类产品的研发力度确实比较以前小了。
ifanr:现在团队还在做外包吗?投入多少人力在做随享?
吴晓丹:FIT 的团队就是从外包业务开始起家的,所以我们不但还在做外包,而且做得很专业。外包业务和自主产品研发业务是分开的。随享 2 这个项目,前后有 8 个人的投入。
ifanr:融资进展怎么样?现在还是外包养产品团队吗?
吴晓丹:我们暂时没有特别迫切的融资需要。外包业务是团队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我相信随享 2 很快能产生一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