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新功能来了,为盲人带来「第三只眼」
想象一下,如果闭上眼睛,没有任何支持,几乎没人能从家走到市中心的星巴克。
但如果闭上眼睛,有一个声音能告诉你出门怎么走,身边有什么障碍物,多少米到达星巴克,在哪个位置点单,门店新品有什么……是不是立刻觉得轻松许多?
这就是星巴克在美国推出的一个新服务——帮助视障者和低视力人士用 Aira app 便捷点单。
星巴克为视障者带来「第三只眼」
很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服务,就是从一些很小的地方开始改变。
这项新服务,就是一个新入口。
它使用的流程很简单。人们先下载 Aira app,里面将会匹配一名经过培训的视觉口译员,远程与用户连线。
只需把手机摄像头朝前,就可以出发了。远程服务的视觉口译员,将会变成用户的眼睛。
走进星巴克后,服务人员会通过摄像头,来实时查看用户周围的环境。
比如告诉你如何走到点单的柜台,前面有没有台阶,旁边是否会撞到桌椅,以及,离目标距离还有大概多少米。
国外当下疫情还较严重,这也能帮视障者与他人快速保持安全距离,也不会和过多物品进行接触。
走到柜台,视觉口译员将告诉你玻璃柜里都有什么糕点,菜单里都有什么咖啡,同时跟你介绍每一款食物。
餐点好了,就会提醒你取餐,并告诉你咖啡在什么位置,在你等待过程中,还会你要不要其他服务,比如带你去洗手间之类的。
一名 17 岁因多发性硬化症而失明的女士 Susan,作为最开始一批体验者分享了她的感受。
她表示失明后,「失去看文字的能力」一直是她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因为所有环境里到处都是说明、标签、菜单。
▲ 正在点餐的 Susan 女士, 图片来自:星巴克
现在,这项服务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可以使用,希望它也能尽快出现在中国。
比如,不用担心出行环境突发改变,避免了和周围顾客产生碰撞,不用再跟门店服务员的频繁询问,这极大地提升了视障者的独立性。
和 Aira 合作是星巴克改善无障碍服务的新举措的一部分,此前星巴克就把菜单页面换成大字号和盲文菜单,以及为星巴克视障听障员工都配备透明口罩等等,来推广这种包容、多样、公平的文化。
这项服务背后的亮点,其实更值得关注。
我们可以「借」别人的双眼行走
现在,Aira 在部分国家,已是视障群体中最流行的数字平台之一。
这家初创型企业位于美国,Aira 的名字中,Ai 代表人工智能,Ra 代表古埃及太阳神之眼,承载了创始人美好的意愿——通过科技给予视障者更多的信心、更大的自主权,不需要过多依靠外在的扶持和帮助。
比起在星巴克的服务,Aira 可以做得还更多。
2014 年成立后,它最早的产品是作为 Google 眼镜的一项附加服务推出,一共由 Google 眼镜、带有 AI 功能的远程人机界面、AT&T 的专用宽带技术三个部分组成。
当人们的启动配备前置摄像头和内置麦克风的眼镜后,一位「助手」会在 10 秒以内出现,实时查看用户看到的世界。
Aira 的智能系统中,将储存用户的详细信息,包括他们过去的病史、紧急联系人,以防意外发生,还会根据用户兴趣爱好,记录常去景点,并实时更新位置信息,让他们沿着正确道路行走,同时查询附近交通状况,以防他们在人潮汹涌的地段手足无措。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当视障者在路上遇到熟人时,前置摄像头还会基于社交网络上的照片信息识别他们,然后提醒用户和他们打招呼。
所以,Aira 的强项并不在于有多智能的硬件,而是背后试图在建立的帮助体系。
现在,Aira 也和越来越多的平台合作,包括通过联系美国第二大连锁药房沃尔格林,让视障者能准确找到他们想要的药物;与 Lyft 合作,让视障者用 Aira 发起 Lyft 行程,了解司机信息、追踪行程、确保下车地点无误等等,从而让无障碍服务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平台。
▲ 图片来自:Aira
不过费用方面,Aira 采用订阅制,每月标准会员需 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644 元),享有 120 分钟的远程帮助时间,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便宜。
但这次和星巴克合作,在他们门店使用 Aira 是免费的,还不用戴智能眼镜。
可以想象,接下来,iPhone 摄像头的「激光雷达」,可能还会通过长探测距离、高精度成像为类似 app 带来更为便利的体验。
AR 地图,则能实时提供现场测量的信息,并用具体数字显示详细距离,让实际失误的风险更小。
因为这个技术并不复杂,所以市面上也有挺多类似服务,Be My Eyes 也是一款能帮视障者看东西的 app,这款 app 支持 80 多种语言,只要你打开 app 点击呼叫,就会有一位志愿者接通视频帮忙。
据报道,这个平台上现在有 1 万多名盲人,但有 11.5 多万名志愿者,志愿者甚至要靠抢才能帮上忙。
推出一个月以来,它就帮很多视障者找到了药、读出食物的过期日期、帮他们买到最喜欢的那款橙汁等等,志愿者说道:
我们每一次帮助的范围都是那么小,但却意义重大。
▲ 图片来自:Atlas of the Future
帮助能给双方都带来幸福的感觉。豆瓣网友「冬狼」有句话也让人印象深刻:
让人幸福和感动的往往都是小事,小幸福积累多了就是大幸福。
「借」别人的眼睛,将为视障人群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这不仅改变着他们走在外界环境的时间,也改变了他们在世界行走的方式。
无障碍服务,真的无障碍了吗?
其实,现在帮助视障者的科技工具还真不少。
从能够通过磁力触感读时间的手表 The Bradley、能检测路边障碍物的手环 Ustraap;通过 AI 来识别环境的智能眼镜也有很多,比如以色列公司 Orcam 推出的智能眼镜 MyEye、荷兰初创公司 Envision 推出的 AI 眼镜…….
Envision 智能眼镜也与 Google 合作,搭载了现有最快、最准确的 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可以精准提取眼前图像,包括人、物品、公共交通、菜谱食谱等等,然后转换成音频读给用户听。
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现在最先进的 AI 图像识别,离我们的人眼或大脑的识别能力仍有一条鸿沟,戴着出门自己都不放心,更不说这眼镜还要一万多块钱一副了。
▲ Envision 智能眼镜
还有更多帮助视障者的科技产品,仅仅都只是概念性产品,技术看起来很高超,功能看起来很花哨,做出来却很少被用到。
技术方面的局限,让它们无法真正被商用和普及。
另外,实用性也是一大问题,很多无障碍服务充满了伪需求,不是产品很难操作,就是没什么操作的必要。
有些无障碍智能眼镜上添加了红外避障器,以测试前方的障碍物。但实际上,街道上遇到的大部分障碍物像井盖、垃圾桶、共享单车,其实都是脚先撞到,而不是头。
▲ 图片来自:Unstoppable After Seventy
不过值得鼓励的一面是,类似 Aira 和 Be My Eyes 的 app 在无障碍服务上,切实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它们真正站在视障者的角度,简单、快速地用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难题,直接地满足了他们「看见」的需求,尽管是以一种转移的方式。
说到这里,无障碍服务在心理层面的考虑,也很需要被重视。
目前,类似 Aira 和 Be My Eyes 的 app 无法完全取代导盲犬和导盲杖,只能说是通过远程协作配合,更多更快地去完成现实任务。
大部分时候,视障者还是借助导盲犬和导盲杖来自行探路,确实需要的时候,才会去呼叫这些服务平台。
▲ 图片来自: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Blind
高昂的费用是一大限制,不付费可能也是另一种「限制」。
需要麻烦他人,以及给别人造成负担的心理,很容易让人尽量避免使用。毕竟视障者也是普通人,自强自立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软件付费享受服务,通过一种互惠的方式,或许也能够减少倚靠他人的心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关于心理方面,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站在所有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只站在视障者的角度。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被孤立的。事实上,每个人也都不是「健全」的。
▲ 图片来自:电影《推拿》
当你取掉眼镜,你会变成「视障者」;当你游进海里,你会变成「听障者」;当你出国无法沟通,你会变成「失语者」……
最初的无障碍服务,最后一定也是惠及所有人的服务。
正如 Google Android 无障碍设计师夏冰莹所说:
残障用户遇到的问题,就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的放大版。
你可能不知道,短信最早是为听障者设计的,这样他们就不用听电话,而现在,我们打字时间都比通话时间多得多。
乔布斯也曾定义好产品为—— 一个完美的产品,是无论谁,只要拿在手里,都能很好地使用它。最后使用产品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无障碍的服务,最终也会带所有人走向简化、自然、无需行动即可感知的未来生活。
▲ 图片来自:电影《逆光飞翔》
所以,我们更需要重视生活中的无障碍,同时助力去实现无障碍。(关于如何做,推荐关注「无障碍设计小组」公众号以及他们建立的知识库)
全球有超过 2.85 亿视力障碍患者,我国就有 1700 多万视障者,每 100 个人里,就有一个失明。
一个越来越友好、包容、开放的环境,才能让人们都平等地生活在其中,尽情施展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