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互联网人为什么开始不说「人话」?

商业

2021-04-06 09:51

你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顶层设计在哪里?最终交付是什么?过程的抓手在哪?

一番连问足以让血压上升。

或许你已对这样的句式耳熟能详,或许你仍看不懂但却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满满敬畏。都没关系,这种特殊的「互联网八股」经过张一鸣的「讽刺」已经跳脱出了职场。

字节跳动成立九周年,张一鸣站在聚光灯下,发表了一番内部演讲。很快,内部演讲被公开,流传到网络上的演讲内容被精简,解构,成为了互联网内外热议的最新话题。

燃烧吧,互联网八股

张一鸣演讲的主题是「平常心」。演讲内容很充实,张一鸣先是对一些业务的进展进行了汇报,紧接着开始了他的大段价值观阐释,对个人、对公司竞争、对贴标签的看法等等。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张一鸣对「平常心」的表达较其他互联网人的发言更有吸引力,但是大家的关注点还是放在了他对于某些抽象词句的评价上。

「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张一鸣说。

为了示范,张一鸣从字节跳动的双月会材料里摘抄出来的词拼凑了一段话念了出来: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段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

是不是很熟悉?

媒体「晚点 LatePost」将张一鸣的此段发言解读为他告诫员工「说人话」以及不要患上大公司病,但毫无疑问的是,不止字节员工,无数互联网人都从张一鸣口中获得共鸣,认为这是他对某些互联网公司的讽刺。张一鸣的演讲内容公开后,互联网人们就以类似的句式对他的演讲进行了评价。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职场交流中经常使用这种词汇的并非几家互联网公司的专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赋能」、「闭环」这样的「术语」早已是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们的「黑话」。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一些仅是利用平台询问问题的帖子下经常会有网友开始用「大厂八股」对发帖者进行发问,以「互联网之道」还「互联网之身」进行调侃。

甚至为了应付各种复杂的汇报和职场交流,有互联网人将相关的「空洞」名词和动词整合在一起,像词典那般供人对照使用。

现流行的「八股」或许有更早的雏形。早在几年前,一些形容创业公司相关行为的词汇就已被包装成了新鲜的模样。那时网友尝试将这些词语直白地翻译出来,以创造一种「揭开面纱,露出反差」的效果。

比如「孵化器」翻译为「办公室出租」、「天使投资」翻译为「借钱给朋友」。

直到近几年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巨头,在职场上的「抽象」词汇变得越来越丰富以及细致,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在互联网公司生态里避开这些「八股」。

在脉脉上对此类词汇最常见的吐槽就是,在某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当中,常常会被问到掺杂着这些词汇的问题,而面试者一旦不知情就会开始语塞,最后留下面试失败后的苦涩。

不过,虽然这些词汇天生自带的「高精尖」气质让许多互联网人望而生畏,甚至是厌恶。但需要承认的是,使用这些词汇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只要记住这些词汇,就能够在相应的情形下套用。因为词义的抽象和模糊,再加之词语本身被塑造的权威性,没有人可以对此类词汇轻易否决。

「互联网八股」的名号并不虚传。

有迹可循,无计可施

「互联网八股」的来源在哪?

从《现代汉语词典》上看,一些耳熟能详的「黑话」,诸如「闭环」、「赋能」等,甚至没有记录在文,而像「抓手」这样的词语也仅仅是同等于「拉手」,即:安装在门窗或抽屉等上面使用手开关的木条或金属物等。

但这也不是什么新发明的词汇。以「赋能」为例,现有的资料表明这最早是心理学里的词汇,它表示通过言行、态度和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但在互联网行业里,赋能简单来说就是赋予能量,无论是资本上的能量,或是团队上的能量。

「顶层设计」最早则是一个工程学词汇,意指从全局出发,对项目各个要素进行考虑,后来该词汇被应用到了「十二五」规划里,在我国成为了一个政治名词。

相似地,无处可寻词义的「抓手」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词汇,在某些官员的讲话中会频繁地讲到「以…… 为抓手」。从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上看,带有「抓手」一词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政治文本。

简单总结,「互联网八股」其实不是凭空创造。不过虽然有迹可循,但这些「八股」也并非从互联网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多数是生硬嫁接产生。这样一来,我们便更好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中透露出的权威和专业的气质从何而来。

我们可以猜想出这类词汇能够横行于互联网行业的原因。

这种被时常运用于 PPT 、或是周报、月报等任何报告的词语有一种天赋,让人们能够更加省时省力地去完成某些表达,并且观感上也更加符合书面。而由于公司要求,员工也需要频繁地利用报告、会议等方式以达成工作中的交流。

此外,在门槛较高的互联网公司,用包装过的词汇进行日常的表达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特定圈层的交流语气设定。正如外企通常需要员工取英文名来进行日常的称呼,互联网公司在内部业务上的交流也需要这种可以突出企业文化的包装方式。

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需要会讲故事的人。

造词是讲故事的一部分。没有人知道最早在互联网行业造词的人是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造词者以前仆后继的姿态涌现。2011 年,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的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没人知道,但是在电气时代,没有人提出过「电气思维」。

这或许是造词的一个缩影。此后,造词声势愈加壮大。2015 年,贾跃亭提出「生态化反」,该词的直接解释为:使生态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一年后,马云提出了「新零售」,如今大多数时候被指为线上结合线下的零售方式。

毫无疑问,一个模糊并无具体含义的词汇足以概括任何形式上的各种故事。而具体如何理解,则要看公司和创始人对该词汇的践行。正如乐视最终没有完成对「生态化反」的诠释,而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或许永远也没办法找到「抓手」在哪。

「方法论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张一鸣这么说道。

问题在哪里?

1946 年,作家乔治·奥维尔提出了「语言腐败」这一概念,认为具有话语权的人出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目的改变了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了词汇全新不用的含义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如今,一种对词汇的相似异化在互联网公司发芽。近 10 年来,互联网行业高速地发展,与互联网企业打交道成为了人们生活以及消费无法回避的大象。与此同时,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为争夺大厂的 offer 挤破头颅。

根据埃摩森研究院的数据,在 2018 年之后,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如今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中,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职位的占比为 61.52 % ,而有关学历的门槛仍在不断提高。行业内部的内卷也促生了在运用词汇上的内卷。

《人物》杂志在关于「互联网黑话」的相关报道里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互联网大厂员工在与另一个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对话时,由于对方使用的「黑话」过多,自己听不懂,使得自己以一种反击地姿态说了更多的黑话,最终交手下来,项目进展为 0 。在暗自较劲里,无效沟通就这么产生了。

但就像 00 后网民经常使用英文缩写或其他的网络词语进行表达,同样是对词汇的「再创造」,相比之下,年轻人在社交网络的「黑话」反而能在特定的场景和交流中创造更高的社交效率,营造氛围更好的社交圈子。语境的改变让「黑话」的效果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公司内部,「黑话」本身是报告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语言,如果频繁的报告是枯燥的,令人生厌的,那么「黑话」注定也是应付的、抽象的、缺乏灵魂的。「黑话」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让「黑话」贬值的氛围和使用者们。

当然,决定使不使用「互联网八股」的终究是互联网公司,这是公司气质和员工相互影响的结果。正如张一鸣带头反对这种「黑话」的产生,那么也会有公司在潜移默化里支持这种「黑话」大行其道的。对于职场人而言,哪几家公司使用「互联网黑话」最多,他们心里自然有数。

当互联网企业为了门面上的光鲜而创造和玩弄起文字游戏时,效率则会大大地降低。众所周知的是,与人沟通最好并且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用简单、直白的话语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在讲究效率的互联网大厂,过分地使用抽象的语言铺张,是对沟通方式、互联网公司员工和互联网产品本身的损耗。

很不幸,这种对抽象词汇的过度使用正在溢出互联网领域,在许多行业,报告中套用和撰写「黑话」正在成为风潮。但幸运的是,「八股」之所以是「八股」,是因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而非解决。当空洞的词汇遇上能够合理和适度运用的人,词汇本身也未必有如此不堪和需要被抵制。

毕竟,达成有效的沟通的才是这些词汇摆放在一起的意义。

无论如何,只要行业还存在,「黑话」将永远存在。但至于「八股」,醒醒,那永远没办法赋能。除了切中你的痛点,倒逼你打出一套组合拳——别无他用。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