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Watch 2 体验:Android 手表终于迈过了「能用」到「好用」的坎
智能手表对我而言,就是一根漂亮的「登山杖」。
它很专业、很有用,但我不会购买,因为它与我无关。
「运动健康」与「信息推送」,是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
可惜的是我既不热爱运动,也不觉得随身带手机有什么不方便,可以说我是智能手表无法触及的逆潮流群体。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Apple Watch 是第一块让我动心的智能手表,而 OPPO Watch 2,是第二块。
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在这一周内被这块手表扭转观念,不客观不理性,但很真实。
智能手表的核心是手表,手表的核心是精致
如果你是 OPPO Watch 一代的用户,那么这块新手表在初上手很难给你带来惊喜感。
正面几乎一模一样的双曲面玻璃,相差无几的三围尺寸,如果不放上电子称,你甚至察觉不出 OPPO Watch 2(不含表带 35g)相比上一代(不含表带 40g)轻了不少。
▲ 看得出来哪款是 2 代吗?
拆掉表带看机身,这种重合感更加强烈:一样圆润的边框,保持一致的厚度和传感器、按键布局,要不是表带不能混用,你很难分清二者的外观差别。
外观的改变主要集中在了表带上,表扣从原本的快拆表扣换成了内扣式的卡扣,戴起来更有安全感。表带的内侧加入了汗槽的设计,运动或者长时间佩戴时,不容易闷出汗。
看来 OPPO 并没有打算在这一代对手表做设计上的大改,而是往更精致的方向雕琢。
能打动你的手表,一定是精致的。它可能外观独特,让你百看不厌,也可能做工精良,让你止不住摩挲。
对于智能手表而言,精致感不应该仅停留在外观和材质上,还有要包括系统的 UI,这往往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
OPPO Watch 2 这次采用了 Color OS Watch 2.0 系统,换上了行星状的 app 菜单,无论是拖拽还是点击都非常流畅,丝滑的触控体验一下就让我对它充满好感。
一番体验过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 OPPO Watch 2 有什么独特的功能,而是它的 UI 动画。
▲ 统一的缩放特效,舒服了
当你使用测心率、压力、血氧等功能时,你会发现从动画到 UI 界面,它们都保持了视觉上的高度统一。
这种细节的秩序感普遍存在于它的系统之中,也许大多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察觉,但这些小细节确实打动了我,有事没事我就会去测测压力、血氧,枯燥的数据也因此变得有趣起来。
聊完了「精致」,接下来是一些我觉得需要吐槽的地方。
首先是 OPPO Watch 2 可选的表带颜色和材质实在是太少了,算上刚发布的柯南联名款,一共只有 4 种配色(黑、蓝、橙、柯南蓝白)和 1 种材质(氟橡胶),并且还不能另外选购表带。
对于手表有着装饰性属性产品而言,目前的配色确实很难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既然不能换表带,那换个表盘?
遗憾的是,这次 OPPO 并没有带来多少新表盘,除了更新了一个 DIY 光绘表盘以外,可选表盘和一代几乎没差别。
像好看的柯南表盘、明日香表盘等联名设计,都不能在表盘市场下载使用,如果你闹表盘荒了,那只能每天用 AI 穿搭表盘变换下心情。
这么来看,OPPO Watch 2 要将「内心精致」上升到更容易感知的「外壳精致」还需要不少努力。
再智能的手表,也不能逼你去跑步
OPPO Watch 2 支持 GPS、Glonass、北斗、Galileo 定位系统,并且支持 100 多种运动检测,很好很强大,但老实说,在评测之后我不会用它做任何一种运动。
因为我是个很懒的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趴着。我知道懒惰对我的健康有害,但我已经懒得关注我的健康。
我曾经入手过一个运动手表督促自己运动,但在朋友圈晒过两次跑圈图后,那块手表连同跑鞋一起在角落吃灰。
运动是一种习惯,即便购买再好的装备也不能帮你养成。
相比起运动检测,OPPO Watch 2 的「5 分钟轻松健身」才是我更爱使用的功能。
配合着动感的音乐和运动口令,用 5 分钟的时间,跟着视频里的教练一起做简单的拉升动作,比起户外跑步半小时,它的负担感要小得多。
短短 5 分钟的锻炼时间当然不会有明显的增肌、减脂效果,但是对于一坐就坐一天的打工人来说,简单的拉伸运动已经可以让绷紧、僵硬的肌肉得到放松。
而且运动产生的肾上腺素,可比喝下去的咖啡因要来得带感,灵感枯竭时,蹦一蹦总能蹦出好点子。
OPPO 将每日的运动指标划分成了步数、热量消耗数、锻炼时长和活动次数,四个指标就是四根能量条,组成了一个「X」。
当我每达成一个指标时,就会出现一个漂亮的动画将能量条填满,这种简单的动画反馈,确实给我增添了不少运动的驱动力,驱使我再接再厉将今天剩下的能量条也填满。
我知道每日达标并没有让我健康多少,但比起满怀愧疚感地窝在沙发玩手机,出过汗后我在心理上要舒服得多。
充电器成了「非必须品」
除了手表本体,包装盒内还有一根 USB-A to USB-C 的充电线,以及磁吸力更强的触点式充电器。
相比上一代,OPPO Watch 2 的充电底座尺寸小了一圈,并且采用了分体式的设计。
我很喜欢 OPPO Watch 2 用上的快充技术 Watch VOOC,实测 25 分钟可以将手表由 31% 的电量充到 100%,从 0% 到完全充满,也只需要 60 分钟。
Watch VOOC 不挑线,普通的 PD 协议充电器也能激活快充, 出门旅游时可以共用手机充电器回血。
智能手表续航一直是个痛点问题,除了用快充减轻用户的充电负担,OPPO 延续了上一代的双芯片方案,将用户的使用场景划分成「全智能」和「轻智能」两个模式。
「全智能模式」下使用的是高通骁龙 4100 芯片,这时手表的各项功能都能正常使用,OPPO 宣称仅通过手机连接可以使用 4 天,我在实际测试时使用蜂窝数据联网,基本能续航 2 天。
电量告急,但不能及时充电,这时就可以切换至「轻智能模式」,使用另一枚低功耗的 Apollo 4S 芯片工作。
这时只能使用测心率、血氧、跑步、音乐控制等基础功能,续航时间能得到大幅延长,OPPO 称最长续航时间为 16 天,基本能让手表撑到你找到充电器,缓解续航焦虑。
在一些「痒点」上还可以更智能
微信
上一代 OPPO Watch 收到微信时只能显示简单的通知信息,既不能显示图片和表情,也不能够回复,功能十分简陋。
现在「完整版微信」终于上线,不仅能够正常查看表情、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还能用语音和表情包回复,只不过这微信看起来怎么颜色不对?
没错,这其实是儿童版微信,你会发现它有不少适配低龄孩子的特色功能。
例如更可爱的界面、更大的图标方便点击,还能用摇一摇面对面交朋友,小天才看了都直呼内行。
最重要的是,你终于能用这个儿童版微信开通微信支付,支付宝付款不再是手表的唯一选择。
不过仔细体验过后,这个儿童版微信只能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
它基本满足了我们移动支付、收发信息的需求(支持卫星电话),但是它不能常驻于后台,不能实时同步聊天记录,收到信息时也不会弹窗提醒。
这注定了它只能用来做应急消息处理,想要保持微信时刻在线,你还是不能脱离你的手机。
与 Color OS 联动
当我用 Color OS 的手机搭配 OPPO Watch 2 使用时,有一个很有趣的联动功能:当我在导航、打车时,切出软件可以将基础信息同步到手机上,抬手就能看到导航信息、网约车车牌号。
这是个可以解放双手的功能,并且听起来有万物互联的意思,但是实际使用时离预想还是有些差距。
例如在手表上导航时,不能调用手表自身的地图,只会显示像「走到第五大街左转」等简单的文字信息。
有一次导航让我「往 XX 路南方走 300 米」,找不到北的同时,还要忙着找哪边是南方,最后我不得不掏出手机来查看地图。
让手表屏幕作为手机的延伸,显示一些需要简单却重要的信息,这个想法本身是正确的,只是还实现方式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我非常期待 OPPO 后续能为这个功能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挖掘更多「抬腕」价值。
当你在手机打开和平精英、王者荣耀时,还能触发一个有意思的联动功能:手表自动进入电竞状态,实时记录并显示你的心率,当你阵亡时,还能显示你的复活时间,提醒你及时回到战场。
在电竞模式下,手机的来电还会被转移到手表上,可以通过手表接听,不会弹出窗口影响操作。
用 Breeno 助手和 eSIM 解放手机
除了看时间,我在 OPPO Watch 2 上用得最多的功能是设闹钟和倒计时。
一块会震动的智能手表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贴身闹钟,它能用强烈的震感叫醒你,又不用担心会打扰其他人。
我试过有一晚上手机彻底没电关机,导致第二天早上我错过了在手机上设置的 10 个起床闹钟,幸运的是我同时也在手表上设置了闹钟,才没有让惨剧发生。
在小屏幕上用粗大的手指设置闹钟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我选择将这些麻烦事交给语音助手 Breeno。
「明早九点钟叫我起床」
「十分钟后提醒我一下」
「我睡五分钟,待会叫醒我」
我试着用不同的句序表达叫醒起床,Breeno 都能听懂并且帮我设定好相应的闹钟,这种对自然语义的理解能力,应该就是人工智能与人工智障的分水岭。
我拿到的版本是 46mm eSIM,开通 eSIM 服务并不复杂,在微信公众号用 5 分钟就可以开通,这时手表可以脱离手机单独打电话和收发短信。
对于经常因为外出没带手机而错过外卖、快递电话的朋友来说,开通 eSIM 用手表远程接听电话真的很有必要。
我需要重新审视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迄今为之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块好用的手表、一块智能的手表、一个智能的健康助理。
目前完整经历过三个时期发展的选手,只有 Apple Watch。
大部分 Android 手表在入场时,整个市场已经发展到了比拼功能性的时期,于是厂商们陷入了双重焦虑,既要做好一块手表,又要往手表里面塞功能,往往就会出现明明手表功能很多,就是不好用的情况。
OPPO Watch 此次的升级,并没有随潮流加入更多的健康功能,往「智能健康助理」靠拢,相反地它正在尝试补足作为一块好用的手表所缺失的东西——精致感,可以说是一次「逆向」升级。
这是一次反常的升级,更流畅的系统、更好看的 UI、更有驱动力的运动应用,这些细节体验的提升很难用苍白的参数表达出来,但在我看来,这就是智能手表从「能用」到「好用」需要迈过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