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对话 vivo 胡柏山:「芯事」可大亦可小,「赛道」宜长不宜短

公司

2021-08-29 13:29

机圈之中,蓝绿二厂都有「本分厂」的外号,本分二字,源出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渐渐成为 vivo 和 OPPO 以及嫡系多个品牌内部的纲领思想。

对外人而言,本分二字和低调几乎可以画上等号,所以在谈到 vivo 造芯这件事上,vivo 显得相当低调,这倒不是闷声发大财的心态,而是目前来说,vivo 认为自己造芯这件事,其实不算开天辟地的大事。

vivo 造芯,目前而言,不是为了颠覆业界,只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场景问题。从这点来说,「芯事」可大亦可小,毕竟 vivo 首款芯片是 ISP(影像处理芯片),专注在拍照摄像领域,而非 SoC (包括 CPU、GPU 和基带等)这样的大型集成芯片。

鉴于造芯这件事属于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领域,所以大概是为了避免外界空谈太多,vivo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近日出来接受了爱范儿在内的媒体采访,重点谈了谈 vivo 的「芯事」。

vivo 造什么芯,怎么造,有什么用?

现在大家一谈芯片,脑海中就会出现星辰大海,是光刻机,是先进制程,是 SoC,不过芯片涵盖的范围其实很大,智能手机 SoC 更像是芯片领域皇冠上的宝石,虽璀璨,但难得。

所以即便在采访之前,已经有不少消息表明 vivo 造芯的种类,但采访开始的重点依旧是在求证消息的真实,即 vivo 造什么芯,怎么造,有什么用?

面对疑问三连,胡柏山回答:

我们马上有一款芯片要发布,这款芯片内部代号是 V1,主要聚焦在影像赛道上。当然未来我们也不排除会在其他长赛道上布局芯片,核心基本逻辑还是跟消费者洞察和算法转换强相关的,以及行业内合作伙伴短期之内没有资源去做,我们可以自己来做。当然我们自己做也会做一些分工。我们内部会定一个基本的原则,比如芯片流片的事情我们就自己不做了,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没有差异化的,其实是合作伙伴都可以做。

粗略讲,就是 vivo 的首款芯片是 ISP(影像处理芯片),属于芯片领域比较细分的种类,主要负责处理影像信号,优化拍照效果。

▲ 网传的 V1 芯片

具体到怎么造阶段,其实 vivo 目前还不自己制造,主要交给合作伙伴,但这不代表 vivo 做甩手掌柜,列一个需求给下游厂商就行,其实在投入这块,vivo 并不吝啬,胡柏山说:

关于人员方面持续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像算法人员强投入,我们有专门的算法部门。第二个是算法转 IP(影像处理)部门,这个是芯片团队完成。第三部分是 IC(集成芯片)设计部门,目前主要是负责 IC 的框架设计,里面的线路等东西交给合作伙伴来做。跟代工厂的接口是由合作伙伴接口,我们对于 IC 目前掌握程度还不够,目前相当于自己掌控到 IC 架构设计的层次。

 

目前人力配置,如果跟芯片研发强相关大概在 300 人左右。

 

相对 B 端伙伴,我们的用户洞察做得比较好,把需求做得很明确,大部分研发是由合作伙伴完成,这次算法和 IP 转化是由我们来完成,包括芯片的架构和搭建都是我们自己做,但是芯片细节设计层面是合作伙伴来完成。如果我们原来是做 20%,这次我们做到 60%,下一轮到 V2 是到 70% 至 80%。

当然,还有个问题其实属于「明知故问」,那就是 vivo 要造 ISP?本质上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潜台词是为什么不造 SoC。

胡柏山给的答案是:

大的 SoC,行业内有高通、台积电、包括三星已经投入重资源在做,都是 CPU、GPU 这些东西。但我们不同品牌自己的目标消费群是有区别的,不同的目标消费群在影像这一块的需求也是有区别的。不同的方向决定不同的算法支撑它的发展方向。比如说 vivo 目前影像强调两点,一个是夜景拍照,第二个是人像拍照。无论是夜景拍照,还是人像拍照需要有对应的算法。手机不同于单反相比,最大的环境受限是空间受限,所以镜头给它提供的空间比较少。需要强大的算法来弥补光学和感官器件物理上的差距。

 

不同的品牌在做不同拍照方向的时候,所需要的算法是不一样的,这个算法是可以在 SoC 跑,但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耗电很大,手机发热。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算法固化,一旦把软性算法变成硬件的东西,自然而然功耗就会大幅降低,发热就会大幅降低。这样可以在手机上跑起来。主要是聚焦在夜景视频方面。

每个人发力的方向不一样,消费者需求不一样。

间接地,V1 芯片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也被解答了:在下个月发布的 X70 系列将会首发 V1 芯片,改善夜景视频的拍摄体验。

造芯这件事,在 vivo 内部属于什么位置?

虽然 V1 芯片是 vivo 的一个从 0 到 1,但在战略定位上,其实可大可小,意义挺大,落脚点挺小。但是,如果站在整个 vivo 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弄清楚了这件事的位置,也就能更理解 vivo 的长期路线。

其实采访的开始,胡柏山讲的不是芯片,而是 vivo 的四个赛道:

在聊芯片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要聚焦的长赛道,这个跟未来芯片布局是强相关的。我们经过过去几年用户动态研究,和技术动态研究,把未来 vivo 需要发力的长赛道做了梳理,总结起来未来要发力的长赛道有 4 条:设计(包括外观、交互等)、影像(拍摄、视频等)、系统(包含底层系统和 AI 技术使用等)、性能(游戏等场景)。

 

长赛道有两个特点,一是消费者持续关注,有持续的高要求。第二就是在这个赛道上面,vivo可以持续迭代,可以有可为的空间

 

未来芯片主要布局是服务于长赛道,而影像就是跟芯片强相关的其中一条赛道。我们要区分哪些可以自己做,哪些可以跟合作伙伴来做。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距离消费者更近,我们会洞察消费者在影像上的需求,并将其转换成核心算法。芯片其实是一个硬件载体,芯片和这些通过消费者洞察得出的核心算法所结合,就是我们要把这一套东西转化为 vivo 自己的影像处理系统。

 

分析来看,影像部分短期内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能帮我们解决该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将芯片布局在影像赛道。

目前来说,V1 芯片是服务于影像这个长期赛道的,如果说未来 vivo 在系统或者性能层面遇到了合作伙伴无法帮助解决的问题,那么 vivo 可能也会通过自己造芯片的方式来解决,当然,这都是如果的事。

但过往发生的事,也可能为如果的事做下铺垫,这就是那句又俗套又文艺的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 8 个字在 vivo 来说,就变成了 12 个字:产品规划、技术规划、技术预研。这是 vivo 内部关于创新和研发的铁三角体系。胡柏山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铁三角体系:

铁三角里,产品规划其实就是想清楚要什么,技术规划就是看用户要的东西,我们如何去满足需求、去实现。两者进行握手以后会有一系列的未来 36 个月做的技术清单,有些技术是短期可能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可以需要通过投资的方式,或者说加大人力投入的方式把它催熟。当然最终就是技术预研,就是把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两个握手之后产出的东西落地下来。

 

现在铁三角体系运作相对比较成熟了。比如马上要上的 X70 系列产品,上面的一些新的技术实际上是我们两年前就开始预研的。

 

当然还有 36 个月以上,就是 3 年以上的技术预判。我们今年年初成立了一个中央研究院,我自己兼任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主要解决是前置 36 个月的产品技术方向的预判。

「四个赛道」是指产品技术在空间上的方向,而「铁三角」则是时间上的布局,那么如此看来,V1 芯片一度属于技术规划的范畴,在 2 年多前,vivo 就已经看到了影像领域的需求需要用芯片来解决,终于到现在在 X70 系列上产品落地。而往后,还有 V2 和 V3 芯片也在这套体系之中。

类似的还有和蔡司的合作:蔡司技术主要聚焦在光学部分,vivo 希望充分利用它的光学能力,以及自己在移动端的一些算法能力,两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vivo 和蔡司还成立了影像联合实验室,汇集了双方专家,期待在中长期技术研究上有所突破。

某种程度来说,现在排在国内前列的手机厂商,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做机如下棋的阶段,每一次落子不是随性而起,更多还是长线布局。

▲ iQOO 8 Pro

iQOO 承袭 NEX 衣钵,NEX 明年重生

既然谈到了长期主义,那么自然就不得不谈到长期失踪的 NEX 系列手机了。

距离上一款 NEX 手机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候,并且上一款 NEX 3s 其实只是个小改款。而在去年年底的时候,vivo 宣布将旗下品牌进行了分类:iQOO 是探索之悦;vivo 是人文之悦;NEX 是成就之悦。也就是说,NEX 变成了和 iQOO、vivo 并列的子品牌,而原先属于 NEX 品牌气质中的探索部分也被划分到了 iQOO 品牌上。

在 iQOO 成为 vivo 公司新技术的试验田之后,NEX 何去何从?

胡柏山说:

之前的 NEX 更多是偏科技创新和探索,目前这个定位给了 iQOO,所以 iQOO 8 等就体现了一些之前 NEX 的定位。我们重新对 NEX 进行了目标消费群定义和产品本身定义。产品明年上半年应该会重新发布,到时候会公布人群、品牌定位这些。未来 NEX 会保持一年一代的节奏,我们内部已经把 vivo、iQOO、NEX 定位足够清晰了,并且会持续下去。

现在 iQOO 8 Pro 和 X60 Pro+ 价位段已经站在了 5000 元上下,属于高端机的范畴了,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可以预见到 NEX 系列的起点只会更高,消费者定位也会更高端,毕竟品牌内涵已经说是「成就之悦」了。

▲ NEX 3

其实在 NEX 3 发布的时候,已经颇有商务机的定位感觉了,现在来看,NEX 后续可能会沿袭商务和成熟的定位。

在采访中,胡柏山也直言,市场份额第一第二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能否和国际品牌有一战之力:

中国(6000 元以上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从市场结果来看苹果一家独大, OPPO、小米和荣耀等短期的份额谁多一点,谁少一点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谁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和最顶级的玩家有对抗的能力,这是未来中国手机各品牌都想要的追求。

NEX 未来的定位,或许就是瞄准 6000 元以上市场,去和苹果三星较一较劲。

至此,胡柏山在这次的采访中实际上非常明晰地讲述 vivo 公司的品牌架构,聚焦赛道和研发体系:即三大品牌,四条赛道和铁三角体系。越理解 vivo 的这三个战略纲领,就越明白 vivo 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也更能明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和趋势。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