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80 岁的安藤忠雄,在中国重造青春

生活

2021-10-30 10:43

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安藤忠雄眼中的青春完全不同。他最喜欢厄尔曼的一首诗:

青春,不是人生中的某一段。青春,是心的样貌。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如今已 80 岁的安藤忠雄,从货车司机、拳击手,到自学建筑、游历世界、连败连战,如今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摄影来自:荒木经惟

安藤忠雄整个建筑设计生涯迄今最为全面的大型回顾展,近日也在北京开启。

主题就叫「青春」。

这是继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上海之后,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的第 5 站,同时它也打破了「一国一展」的特例,首次在中国开启两次巡回展。

▲ 上海「挑战」展览,摄影:陈颢

中国的观众和粉丝实在是太热情了。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中国合伙人马卫东说。

当你在观展的人流中摩肩擦踵,很容易就感受到这种热情。

还没走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就可以看到门口一个巨大的青苹果。它看起来清脆而鲜亮,吸引了一波波年轻人排队合照,尽管它与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称号,似乎不那么相符。

▲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其实,这个苹果越亮眼,反而越彰显出安藤忠雄所有建筑的源动力:一股青春的心劲。

▲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如果你对安藤忠雄有所了解,很容易就被他过去 80 年的传奇经历所折服。

安藤忠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邻居评价他是「学啥啥不行,吵架第一名」。因为热爱建筑,他自学成材,潜入高校旁听,独自远赴四海游历,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数个争议与高光齐飞的时刻。

前几年,频频传出安藤忠雄病逝的假新闻,现实的确也不容乐观,他最后被切除了 5 颗内脏,依然活了下来,时至今日,仍活跃在建筑工作最前线。

▲ 13 岁的安藤忠雄(下排右三)

▲ 17 岁的拳击手安藤忠雄

▲ 1965 年,从横滨港第一次坐船到欧洲的安藤忠雄

▲ 1969 年,在自身事务所的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因此常被人们称为建筑界的「斗士」。

▲在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的安藤忠雄,当时身体不佳,已经患癌

这次展览现场,也全面呈现了安藤忠雄从事建筑行业 52 年来的作品和思考。从进入展览的那一刻,青苹果般的创造力就流动起来了。

没有传统教堂的标志性尖塔,没有任何繁复的装饰物,走过一条小小的混凝土长廊,就进入了一片幽暗的空间。

这里让人仿佛瞬间掉进与外界隔绝的神圣之地,眼前只有墙面上巨大的十字开口,洁白的阳光从墙体倾泻而入。

这便是「光之教堂」。

▲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最经典的建筑作品「教堂三部曲」之一,其余两座建筑是「水之教堂」和「风之教堂」。

这是安藤忠雄前期的作品,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并成了后来他打造所有空间的「原型」,善用光影、几何学、自然元素的风格延续至今。

展览对「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进行了 1:1 的复刻,据马卫东所说,这种形式目前在中国所有建筑展里都没出现过。

当人们被眼前的十字形光所震撼时,「光之教堂」的精华所在,其实是它打破了祭坛高于信徒座位、神父俯视信徒的传统设计,教堂里没有阶梯,只有向下的斜路,神父和信徒站在同一高度,以传达世上人人平等的愿景。

因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外部有着彩色玻璃,从十字开口里的照射的光,也在混凝土墙壁照射出迷人的斑斓,成了此次北京展复刻「光之教堂」的意外惊喜。

▲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进入「光之教堂」前,这里还首次再现了安藤忠雄另一经典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它是为纪念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创立五十周年而建,同样希望这里能超越一切宗教和派别,寄寓世界和平。

▲ 摄影来自:Stephane Couturier

▲ 摄影来自:Stephane Couturier

它的设计看起来和「光之教堂」一样简单,但似乎又迸发出复杂的表现力。

进入其中,这里的空间呈现的是一种「坚定而独立的意志」,当你抬头,一个静止发光的圆环,平等地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

▲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这种平静与和谐,也延续到了下一个地点:「水之教堂」。

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完全开放的墙体之外。当微风吹起十字架下的涟漪,茂密的白桦林也会沙沙作响。每年冬天到来,厚厚的积雪覆盖水面,干枯的树枝变得静止,时间和空间也开始沉没。

▲ 摄影:白鸟美雄

它是世上唯一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教堂,体现的是安藤忠雄一直以来让建筑和自然共生,让人类更贴近自然的建筑理念。

安藤忠雄把北海道冬天的「水之教堂」,直接搬进了美术馆。

因为场地受限,无法将森林和溪流真实复刻,但人们在巨幅画面的光影之中,也能感受到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巧妙。

▲北京展复刻现场。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安藤忠雄的建筑,是清水混凝土搭建出的一个个空间,也是自然、光影、几何学等根源性主题结合的艺术。

这种建筑和艺术,在当时显得先锋而反常规,围绕着美观、实用、功能主义的质疑也持续不断。

▲ 地中美术馆, 图片来自: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图片来自: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最受批评和争议的作品,少不了他的处女作:住吉的长屋。

在现场的模型中,仍可以看到这个只有 46 平的小房屋,1/3 都是开放的中庭,生活动线被中庭切段,中庭顶部还有一条完全镂空的长廊,下雨甚至都要打伞去另一边的房间。

▲ 图片来自: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它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不过吉田五十八奖的评委村野藤吾不留情面地指出,「这个奖项应该颁给这栋房间的住户吧」。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它的确并不适合所有人。

不过它的存在,也是一种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审视,或者说,一种新的满足。

▲ 房间虽小,阳光可以照射到每一层

每个房间因此在嘈杂都市中保证了绝对的私密性,同时广阔的中庭又让人们和自然产生紧密联系。在安藤忠雄看来:

让生活融入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后来,安藤忠雄诸多的建筑理念,其实都已经在住吉的长屋里完成。

他的事务所声量渐起后,越来越多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80 年代期间,事务所的项目从小型住宅扩展到都市公共建筑,当时日本的都市空间完全受失控的市场机制左右,安藤忠雄希望用建筑去填补现代都市与自然风貌间的鸿沟。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团队的独特想法,一直与业主、开发商的需求进行着艰难的拉锯。安藤忠雄不断寻求着平衡,也坚持守着自己的底线,他发现,这样反而自己越来越拥有独立的创作空间。

也是在这个阶段,大量高难度的项目挑战持续开展。比如建立在山崖处的六甲集合住宅,在所有人都认为其太过危险而无法实现时,他反而愈有冲劲,突破万难实现了这座「现代版山崖悬臂建筑」。

直到安藤忠雄建筑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出现——改造直岛。

过去,安藤忠雄都是在城市中复得返自然,而这次,得在荒废的自然中创造新景观。

一切起源于 1999 年,福武财团理事长福武总一郎产生了一个宏大的想法:他要彻底改造一个承载历史悲剧的荒岛:这里废气污染、工业垃圾遍布、处处树败枝枯。但福武总一郎想让这里重生为一个融合自然与文化的艺术之岛。

这次是安藤忠雄认为无法实现了。这甚至超出了建筑的框架。

▲ 展览空间本身即一个安藤忠雄式几何学中最具力量感的「墙」与「柱」切割下的光影艺术现场,全角度呈现了这个艺术之岛。图片来自:文筑国际,摄影:田方方

最后,在福武总一郎的决心和坚持下,安藤忠雄还是被打动。他们花了长达 30 年的时间来改造这座岛,颠覆式地将所有建筑全建在土地之下,同时让自然、艺术、文化汇聚于此。现在,直岛也从一个只有 3500 人的小岛,变成了一个每年都有 70 万人闻名前来的艺术圣地。

我希望这是一座聚集世界各地的人们,能让大家感受到勇气的美术馆。

至今,安藤忠雄每个新的建筑作品,也可以从中发现称之为「勇气」的东西。

为什么社会不能变得更好、世界不能变得更有趣呢?

过去,安藤忠雄总是将自己的疑惑、批判、异想天开,都一股脑和建筑界的前辈们讲,尽管安藤忠雄没有雄厚背景也没建筑学历,但他表示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接纳和提携。

当世界进入地球村时代,这些日本建筑师们也走向国际化舞台。

▲海关大楼重建. 摄影来自:小川重雄

安藤忠雄的建筑之路,从早期设计住宅作品,到逐渐「入侵」城市,打造多元化的地标建筑,以及创造独特的公共景观,现在开始从日本大阪走出去,作品遍布欧洲、美洲、非洲、亚洲。

他在各个国家创作了以古建筑重建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尝试在留住传统记忆的同时,也开发出新的现代空间,展览现场呈现了安藤忠雄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到 2021 年刚竣工的最新作品,放置了完整的建筑模型、设计手稿、影像。

这些建筑看起来仍是安藤忠雄的风格,又充满了各类多元的元素。

▲巴黎证券交易所和展览模型. 图片分别来自:松岗满男&陈颢

这些建筑看起来仍是安藤忠雄的风格,又充满了各类多元的元素。

可以观察到安藤忠雄在不同国家的创作中,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以及不同价值观产生的碰撞和融合。

在中国,安藤忠雄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从首次在中国举办两次全球巡回展也可见一斑。

▲2012 年「亚洲的时代」安藤忠雄上海万人讲演会. 图片来自:文筑国际

2002 年,是安藤忠雄开始 16 年「中国之旅」的第一年,当年他在上海进行了首次讲演,安藤忠雄和中国的缘分,很大程度也归功于马卫东来「搭桥」,他作为文筑国际创始人,也是安藤忠雄的学生,后来很快成为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中国合伙人。

继在欧洲、美洲各国建立起国际合作团队后,安藤忠雄在中国也留下了众多备受关注的作品。

他经常想起与自己交情最深的佐治敬三说的一句话:

无论如何,人生可不能无趣。试着保持兴奋感去过日子吧!不会感动的人是无法成功的。

然后我们看到,安藤忠雄建筑生涯中第一座大剧院——上海保利大剧院,2014 年建成。

▲上海保利大剧院. 摄影来自:小川重雄

2020 年,首个聚焦于中国岭南文化的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开馆,安藤忠雄在这里首次创作了双螺旋的清水混凝土楼梯。

接下来,单在中国就还有十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备受期待的,就有广东河源即将面世的教堂最终曲——诗之教堂。

▲ 图片来自: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关于安藤忠雄选择国内项目的标准,马卫东对爱范儿说,「如果这个项目很有趣,能够激发挑战性,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这个业主是否有钱,我相信他都会做。」

现在,安藤忠雄依然保持着人数只有几十个的工作室,同时接着全球一个又一个大型项目。

今年,也是安藤忠雄 80 岁生日。

回想起来,「青春」是安藤忠雄贯穿一生的主题,也是安藤忠雄最想传递的精神之一。

安藤忠雄的「青春」,有很多普遍又独特的标签。

比如,叛逆、激情、锐意、决心、勇气。

当年轻人们来听安藤忠雄的讲座,来看安藤忠雄的展览,他们也许是建筑行业从业者,或者建筑专业的学生,但当现场万人空巷时,更多前来的人,是很多普通大众。

马卫东对爱范儿提到,从安藤忠雄所有巡回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们往往和建筑毫不相干。

开始于 2017 年的全球巡回展,名为「挑战」,同年在中国上海的展览,名为「引领」,2021 年在广东佛山的展览,名为「超越」,这次北京的全球巡回展,名为「青春」。

这些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质,或者每个人想具有的精神,安藤老师的建筑想传达的也是本质的东西,这种本质的东西能够改变人。

开幕式当天,安藤忠雄也谈起了关于住吉的长屋背后的争议,他对我们说道:

比起房子的舒适、设计、合理、我更在意的、更想向大家传递的是,建筑会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心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人们走到各种不同的建筑中,会想「原来住吉的长屋是这样的感觉啊」「光之教堂原来是这样的想法啊」,当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思考,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这就是安藤忠雄认为,建筑所能带来的意义。

是一种关于建筑的精神,也是一种关于精神的建筑。

▲ 摄影来自:小川重雄

建筑是生活的原点,也是生活的容器。

当建筑不止是一个工具、一个产品、一个空间,年轻人们开始将游览建筑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也让建筑师们更多元地思考建筑的责任。

越来越多建筑成为意志性的空间,也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更多前景。

马卫东跟爱范儿透露,接下来他们正和安藤忠雄一起尝试,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里开一个数字美术馆,这样建筑作品就不会再受到地域限制,而是让建筑带来的感受能够全球共享。

看起来,数字化的科技似乎与现实中的自然开始相悖。马卫东解释,这恰恰是一种相融。

科技是手段和形式,能打破人们理解的限制,他们想表达的内容永远是核心。在他看来,科学家、建筑家、艺术家,走的路径都不一样,但他们所追求的、要通往的点是一样的,它一定也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

「建筑也都会往最本质的方向去发展,越来越不需要虚情假意」,他说道:

当所有东西变得朴素之后,所有事物回归安静之后,它的精神属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最终留下一个青苹果。🍏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