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马斯克强制员工回办公室,远程办公无法诞生伟大产品?

文娱

2022-06-03 11:50

马斯克很爱中国,爱上海的工厂,也爱这里的粉丝,当然他最爱的很可能是中国的员工。

因为他们努力,他们奋进,他们不怕加班。

最近马斯克就在接受采访时大谈员工的中美差异——中国员工凌晨三点还在工作,而美国人压根就不想去上班。事实上,上海特斯拉工厂的员工确实工作很辛苦,为了防止新冠病毒影响工厂生产进度,有成百上千的特斯拉员工吃住在工厂,完善着这个闭环系统。

▲ 上海特斯拉工厂

当然,这不是重点。马斯克主要也不是想夸中国员工,而是想说中国人都这么努力了,你美国人凭什么连公司都不想回。

所以马斯克大手一挥,所有人,立刻,给我返回办公室。

世界上最有钱的男人让你回办公室上班

马斯克让员工不要远程办公了,回公司来上班,一周至少在公司待 40 个小时。

在许多公司员工开始抗议「RTO(Return To Office)」政策和长时间通勤时,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周三上午,特斯拉的每一个员工都收到了一封马斯克的电子邮件,里面详细阐述了他对员工重返办公室的要求。

▲ 越来越多公司要求员工重返办公室. 图片来自:华盛顿邮报

这封名为《非常明确》的邮件中写道:

任何希望进行远程工作的人都必须每周在办公室工作 40 小时,或者离开特斯拉。

办公室必须是你同事所在的地方,而不是某个远程的「伪办公室」。如果你不来,我们就认为你已经辞职了。

职位越高,你就越应该出现在办公室里……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住在工厂里——那些在生产线上的人能看到我和他们一起工作。如果我不这么做,特斯拉早就破产了。

▲ 曝出的马斯克邮件

马斯克也想到了员工可能会用其他的大公司来举例——他们的业务也很成熟,市值也很高,但他们并没有要求员工返回办公室上班。对此,马斯克选择在另一封邮件中直接回应:「这些公司上一次发布伟大的新产品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估计很多公司都觉得自己的膝盖中了一剑,不如直接报名字算了。

与之相比,马斯克说他们正在制造且已经制造出了地球上最让人兴奋也最有意义的产品,但这些东西不会通过打电话来实现。因此在一个办公室,可以迅速地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 办公室让交流变得更容易

不过马斯克也从来都不是亲民的大老板,对员工他向来很严格,很多员工甚至认为他很严苛。

硅谷风险投资家 Keith Rabois 的一条 Twitter 就能够看出这个世界首富的管理风格——马斯克在 Space 时就发现一群实习生在排队买咖啡时转来转去,他严令禁止了这种行为,表示再看到他们无所事事拖延时间买咖啡,他将解雇他们所有人。马斯克甚至为此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去看员工之后有没有在工作时间「摸鱼」。

▲ 严厉老板马斯克

至此,再联想到马斯克收购 Twitter 时公开发起了一个要不要将 Twitter 办公室改为收容所的投票,没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了。「反正那里现在也没有人」这句话完全是对 Twitter 允许员工远程办公的不满。

在马斯克看来,员工都远程上班了,那你办公室干脆不要好了。

▲ Twitter 就是一个允许灵活办公的公司

Alphabet、IBM 都在重返办公室

事实上,在员工都想远程办公的今天,逆流而上的不仅有特斯拉,还有 IBM、Alphabet 等一众大公司。

IBM 可能是这之中变化最大的公司了。

IBM 向来是远程办公模式的楷模和前辈公司,早在 1979 年,它们就尝试过远程办公——当时是为了缓解总部主机的拥堵问题,IBM 将终端机安装在了 5 个员工家里,让他们得以远程办公。

▲ 远程办公让去公司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但开创者并不是这一模式的拥护者,或者说不会永远是这一模式的拥护者。

IBM 曾经很为他们的远程办公模式而自豪,在 2009 年的一份报告中,IBM 表示在全球 173 个国家共计 38.6 万名员工当中,约有 40% 的员工没有任何实体办公场所,这为他们减少了近 20 亿美元的成本。

但在 2017 年,40% 员工没有实体办公场所的 IBM 改弦易张,取消了远程工作机制,让数千名远程工作人员再次回到实体办公场所。当时 IBM 的举措大受争议,甚至有人指责他们是隐性裁员,一切都是为了逼员工自己辞职。

▲ IBM 号召员工重回办公室

不过 IBM 也算是多年前的变化,要想看近期变化还得看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它的变化更能说明一个公司对于远程办公的纠结与摇摆。

新冠流行期间 Google 爱尔兰分部的 7000 名员工中大约有 30% 在远程工作。当时就有知情人士透露,Google 内部认为这一比例过高了。

2021 年 Alphabet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则给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只是这封邮件比起马斯克的更让员工开心,Pichai 表示他们预计 20% 的员工将永久远程办公,同时他们将开始混合办公模式,剩下时间可以自行选择办公方式,每年员工还可以申请 4 周时间在任意地点进行工作。

▲ Alphabet 旗下员工也可以灵活办公

总而言之,灵活自由,引得外界一片叫好。

但与此同时,Alphabet 向员工们提供了一款薪酬位置计算程序(Work Location Tool),可以让员工们了解办公地点对薪酬的影响。据计算程序显示,一些远程办公的员工(尤其是那些通勤时间长的员工)在不改变地址的情况下可能会遭遇降薪。

简单来说就是你本想在三线城市做一线城市的工作,这样生活成本下降了,工资确实远低于该地平均水平的。但公司告诉你不行,即便远程办公也得住公司附近,去到三线城市薪资也要降 25% 哦。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选择了辞职,有人选择了降薪,也有人选择重返办公室。

▲ Alphabet 的 Work Location Tool

如果是薪酬位置计算程序还是一种委婉地劝归,今年 4 月官方要求用户重返办公岗位就是正式的通知了。Alphabet 让员工准备回办公室上班开启混合办公模式,至少每周要在办公室工作 3 天。

Alphabet 想让员工去办公室上班还有一个更直接地证明——买地。花 10 亿买下了伦敦占地 40 万平米的 Central Saint Giles 大厦;投资 70 多亿美元开设新的美国办公室并扩大数据中心;打破最贵单栋写字楼售价纪录,计划 2023 年投入办公空间的使用。

▲ Alphabet 的大楼

这才是「口嫌体直」的最佳体现,嘴上说着不用来,其实在狂买办公室。

Sundar Pichai 也在积极地为自家的政策站台,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就表示:

我们的大部分员工将每周来公司三天。我认为我们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安排他们的时间,让小组会议、头脑风暴、社区建设这类需要协作和创造性的工作在那个时间段完成。

所以到底要不要居家办公?

爱范儿内部在过去 3 年都有持续的远程办公经历,因此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很有发言权。早会提到马斯克的新动向时,主编就向所有人发出了「灵魂一问」——所以你们喜欢来公司还是在家办公。

大家互相对视一眼还是决定说实话,那当然是……

▲ 远程办公,你可以坐在家里的沙发上

「当然是更喜欢来公司是不是,要和大家一起才有意思嘛!」我们的实话还没说出口,主编就已经替我们说出了答案。行吧,你是主编,你说得算。

这就是远程办公的矛盾之处。员工喜欢远程办公的悠闲自在,时间可以调配,工作只需要完成,不管你是躺着,坐着还是趴着。而你的上司可能想更多地参与你的工作环节,看你和他人如何合作,走几步路就能询问你某个项目的进度,甚至一个会议也可以随时推进,因为你就在旁边。

前者认为,工作的价值不因为工作的地点转移而变化,后者则认为协作的价值需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

▲ 远程办公也可能受到家人的打扰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答案?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和金融历史学家 Natacha Postel-Vinay 表示:「大多证据表明,当人们居家时,效率提高了。」而伦敦国王学院经济学讲师 Almarina Gramozi 对美国和英国的公司员工进行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员工居家办公的效率不差于办公室的工作。不过她也指出,在日本的类似研究表明,日本员工居家办公的效率确实更低。

而希望员工回到办公室的雇主则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一起工作的必要性。例如 1977 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Thomas J. Allen 就发现同时办工桌之间的位置越远,交流的可能性就越小。当两个员工的距离超过 30 米时,他们定期交流的可能性近乎于零,遑论不同空间内。

▲ 两种办公模式互相拉扯. 图片来自:纽约客

你有数据支撑,我也有科学理论。不同人、不同行业对于远程办公的认知也完全不同,需要与人协作的岗位就更适合坐班,而一些更依靠专业技能的岗位就会更适合远程办公。更细致一些,你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你的老板是怎样的人,也会影响你远程办公的效率。

在远程办公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不满苹果复工政策离职的机器学习大牛

苹果前机器学习总监 Ian Goodfellow 就是因为不满苹果严格的复工政策而选择离职,他在给下属的说明中写道「我坚持认为灵活办公才是适合我团队的最好政策。」

而马斯克也因为不满员工不愿意回办公室上班给出了简单直接一刀切的选择:「要么走人,要么一天公司上班八小时。」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