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荣耀 CEO 赵明:市场悲观我乐观,大盘收缩我扩张
过去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荣耀手机上演了一部名为《荣耀速度》的电影:从去年第一季度国内 3% 多一点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如今国内 16% 的市场份额。历来只有从 Top5 跌入到 Others 的,而从 Others 爬出,翻盘升回到 Top5 的品牌,寥寥无几。
和市场份额急速回升类似,是荣耀新机发布的节奏,在一年的时间里,荣耀一共发布了 50 系列、60 系列、70 系列,以及 Magic 3 系列和 Magic 4 系列一共 5 个旗舰机系列,还把 Play、畅玩、X 系列的中端和入门手机布局完成,高端化的折叠屏手机 Magic V 也顺利推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用在新荣耀身上再合适不过。
但发展肯定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就在当下,智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大衰退,尤其是在 4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了接近 4 成,悲观情绪正在手机市场蔓延。
在荣耀 70 系列发布会后,爱范儿来到深圳荣耀总部,与荣耀 CEO 赵明谈了谈市场、品牌和商业。
▲ 刚刚发布的荣耀 70 Pro+
再提「笨鸟不等风」
多年以前,荣耀 CEO 第一次公开露面演讲的时候,就说了「笨鸟不等风」的精神。时值智能手机风口正盛,各种手机品牌如过江之鲫。
现在风口早已停歇,笨鸟也涅槃过了一回,但赵明在采访中依旧在提多年前的「笨鸟不等风」,意思正是荣耀速度与逆市翻盘正是靠着这种精神:靠内功,而非外力。
赵明说:
我第一次在国内演讲就说笨鸟不等风,到现在来讲,我觉得当年可能就诠释了现在这种状态,真的是风口停了或者是逆风的时候企业如何去应对。今天回想起来,其实当年制定的很多商业逻辑或者竞争的战略控制点,坚持做到今天都还是有效的。所以不是说创造多少概念,而是是不是在不断的夯实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夯实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表现就是在互联网、消费电子乃至汽车行业都在裁员收缩的情况下,荣耀决定继续扩张,赵明介绍说,荣耀今年员工总数会增加 30%-40%,年初的时候是 10000 多人,到年底员工数会达到 14000 人左右。这其中保证荣耀核心竞争力的研发人员占到了 55%,并且研发人员比例也会一直保持到 50% 以上。
有时候,在风口上的时候,品牌有时候会分不清是自己的商业策略成功了,还是市场外力在助推,这也考验公司决策层对市场的判断。
因此,赵明这场对话中,非常强调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底层商业逻辑,而非概念。
比如今年上半年,已经有一些厂商开始考虑用降低利润率的方法,去保市占率,通俗讲就是降价促销。荣耀目前的主战场就在国内市场,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荣耀的策略是什么呢?
赵明表示,荣耀在定价的时候已经比较合理,今年也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价,主要是正常的迭代。比如在荣耀 70 上市前,给 60 系列调价。产品的价格基于价值,价值建立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上。此外便是渠道体系和零售体系是否顺畅,以及风险控制。赵明说:
在这个(销售)过程当中其实荣耀在风险控制上做得也是很好,在大盘下降的情况之下,我们对于备货库存,跟我们的销售能力还有市场的需求匹配得挺好。
到 6 月的时间点来看,整个市场最坏的时候应该是过去了,在 618 购物节手机榜单上,也有数款荣耀手机入围。对于市场的大势,赵明也相对乐观:
(对市场的预期)总体还是乐观的,因为从目前的这个形势来看,无论是从全球的疫情发展,还是国内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深圳也是出现了消费券等政策,也都是希望经济快速恢复,回到国计民生的发展上来。
▲ 荣耀旗舰机 Magic 4
手机没做到第一,就绝不做汽车
其实目前的手机大厂,都有面临着一个选择,或者说是疑问:下一个 big thing 是什么?是 AR/VR,还是汽车?
这个选择的背景和前面所说的市场大势有密切关系,手机市场早已成为存量市场,手机厂商们早已开始寻找更多的增长点,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开启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的战略。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单品能够和手机市场相媲美。
因此,是从 0 到 1 的 AR/VR 产品,还是改天换地的电动车,就成为摆在手机大厂面前的选择题,荣耀自然也不例外。
赵明认为,除了折叠屏这样手机新形态的探索,还有就是 AR(XR)/VR 设备可能成为未来,但还没有到合适时候:
关于 VR/XR 这些我们团队也是在做的一些关键的点,因为坦白来讲今天推出来的 VR 也好,AR 也好,我认为其实都还没有做到临界点。极度舒适和很沉浸的体验还没有做到,因为我也使用过各种各样的 VR 设备,当时开始用的时候就觉得很好,就是新鲜劲儿过了以后,让我重复地去使用,我还不如到现实世界当中去享受一下阳光,跟大家聊聊天交流更好。目前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储备,还有器件能力的呈现还没有成熟。
这个跟前面我们聊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一个产业到了一定的时期,它不停地艰难往上迭代的时候,每一代进步的幅度是不大的,主要看这个临界点什么时候能够突破。
至于另一个选项,赵明表示非常坚决的拒绝态度:
没有考虑(做汽车),手机还没有做好呢,什么时候把手机做到大家都是认为是第一的时候,我们再考虑做汽车。因为现在核心研发工程师还有研发力量一旦分散(荣耀产品竞争力就会下降),从我们的管理层,至少从我的精力和能力来讲,能把这个手机这个赛道驾驭好,赢得这一场竞争都已经很好了。
我们现有业务的拓展,能力挖掘,还有战略控制点,还有竞争力都还没有抓好的时候,我们做什么汽车呢。
荣耀的商业逻辑在于,车企做手机,那么荣耀可以去竞争竞争,赢面很大;但是荣耀做汽车去和成熟车企竞争,那么大概率做不过。那么,不如去和汽车厂商合作,作为目前用户使用时间靠前的设备,手机和汽车联动的地方非常多,二者在解决方案上做协同是各取所需,利好用户。并且因为相互之间没有竞争关系,更能促成开放的合作关系。
但是如果荣耀一旦做车,涉及到竞争,那么荣耀的手机很可能连不上其他品牌的汽车,其他品牌的手机也协同不了荣耀的汽车。并且赵明还下了个判断:
一家(厂商)既做车又做手机,市场份额绝对是很小一部分。
▲ 笔记本已是荣耀重要业务之一
荣耀已独立,华为是对手
谈新荣耀,华为还有供应链话题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这两个问题是过去式,但哪怕是「向前看」,也还是会和它们相遇。
刚刚发布的荣耀 70 系列,分别用到了 MTK 和高通的芯片,还首发了 IMX800 影像传感器,侧面印证了荣耀如今在供应链恢复了正常,并且和研发打通得很顺畅。
当「自研 SoC 芯片」和前面「做不做车」成为选择题的时候,赵明依旧给了否定的答案:
我们没有按照做 SoC 来搭建团队,因为做 SoC 是另外一个事情,但是做各种各样其他的芯片是可以的。
荣耀独立之后,合作伙伴包括了高通、MTK、英特尔、微软和 Google 等等。但这个合作建立和生效,其实有个痛苦的过程,赵明介绍说:
我们是从 2020 年 11 月 17 号,荣耀被整体出售,从华为体系剥离,那个时候的芯片是已经被人预购完毕了,比如今年芯片大的量我们在去年 Q4 谈判已经结束了。
我们在恢复确认可以被获取,重新锁定芯片是从 2021 年 1 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我们开始恢复,所以 V40 我们还是在原有的芯片体系当中的一点存量,V40 是新荣耀第一款发布的产品,1 月 20 日,就是用之前买的一百万片,存了一点。后面消耗完这些存量的芯片之后,我们就要重新在市场上一点一点去采购。
我们用新采购芯片真正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 X20。但是扭转荣耀市场格局的产品其实是荣耀 50 系列,去年这个时候发布的荣耀数字系列,用的是骁龙 778G。这款芯片当时没有其他的品牌厂家使用。它当时对于我们来讲是唯一可以大量获取的,能够做这个档位的芯片,并且它还可以在海外用,全球都可以用的一款芯片。
同时,赵明也谈到了荣耀不自研 SoC 芯片,不做 PlanB 的商业逻辑:
第一,我们是电子消费品,基于行业内的方案和荣耀的计划,我们在这个领域内去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第二,其实我们在各个领域内,荣耀是非常开放、透明的。我对外和对内讲的商业逻辑和很多的东西是一致的,这么多年其实我都坚持这样的风格,表里如一,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还有整个合规体系的建设。当你持续这样做,保持这种非常良好的沟通,其实会看到现在我们全球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都是非常好的。
我也相信高通、MTK、Google、微软、英特尔,也希望荣耀能够帮助它们与苹果等竞争。总体上来讲,就是融入到一个正常的商业竞争体系。否则,我们不知道要加多少层的保护,那样的话,我们也没有能力做 PlanB。
在荣耀走向正轨的同时,华为手机的局面也开始好转起来,在华为 Mate Xs 2 折叠屏的预热视频中,华为消费者 BG CEO 余承东说:今年华为手机的供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华为手机开始回来了。
对于新荣耀来说,华为是过去的荫庇,但情感的归情感,商业的归商业,现在二者的关系已经需要重新定义了。赵明说:
华为现在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它回来那是我的老东家,我要替它高兴。还是那句话,苹果现在也是我们的对手,华为回来也是我们的对手,大家按照正常的商业去看待这件事情就好了。我不能成天提心吊胆的担心华为回来,华为回来对于我们这些曾经在华为工作过的人,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反过来,面对正常的竞争,我们做好准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