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内部讲话刷屏之前,大厂们早就在传递寒气了
寒气正在蔓延。
随着任正非内部论坛的发言,所有人都真正意识到了寒潮正在来临。如果说大公司的裁员是一种预兆,停止校招是一种现实,创始人亲自发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在寒气蔓延之时,有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收缩投资计划,也有的开始俯身赚小钱了。
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没什么比公司创始人亲自发文更能证明市场艰难。任正非昨天发布了一篇《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 3 到 5 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 年甚至到 2025 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这个口号很好,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这篇文章中除了公司未来战略的变化和保住现金流被屡次提及,不停强调活下来也成了公司创始人对于未来不乐观的铁证。而头部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糟糕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 阿里巴巴 2023 财年 Q1 营收 2055 亿元,同比下降 0.09%,这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利润 226 亿元,同比几乎腰斩。这是阿里自 2014 至今首次未实现收入增长。
- 腾讯 2022 年 Q2 营收 1340 亿元,同比下降 3%,净利润 186亿,同比下滑 56%。这是腾讯上市以来营收首次下滑,其中广告业务下滑最多。
- 小米 2022 年 Q2 营收 701 亿,同比下降 20%,净利润 49 亿,同比下降 60%。自 2018 年上市以来,今年一季度的小米出现了营收首次下滑,而二季度这个趋势依旧没有止住。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的小米少卖了 2470 万台手机
任正非还表示公司要收缩那些盲目的投资业务——把边缘业务从战略核心里抽出来,做不好资源消耗巨大的业务不如关闭以后开放让别人去做,研究哪些可以做,哪些需要放弃。
放弃部分市场也是华为的选择之一。有部分市场直接放弃,原先艰苦的市场地区依旧要做,但不再「派士兵守在雪山顶」,也就是要将市场不大地区的工作人员考虑调回国内,将原先啃硬骨头的员工直接派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啃肥肉。
虽然不像华为这样在内部宣布要节衣缩食准备过冬,但很多互联网及手机硬件大厂其实早早传出了要节衣缩食,保证现金流的消息。
路透社就曾报道腾讯计划减持美团股票,尽管腾讯不评论该传言,但从 2021 年 10 月开始腾讯就陆续减持了海澜之家、京东、sea、步步高、新东方、华谊兄弟也是不争的事实。「投资公司」腾讯开始减持股票换现金,也是在为过冬做准备。
▲ 腾讯减持情况. 图片来自:刺猬公社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门进行团队缩减的消息流传已久,京东、美团这类有投资业务的大公司也在收缩。如果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时时接受市场反馈的公司最早做出变化,这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只是在大家准备过冬之前,每个大公司开拓的新业务、投资的新领域早就在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和增长做准备。
手机没那么赚钱了,厂商都开始 1+N
手机维修市场重新繁荣起来了。
以前,在疯狂内卷的手机市场里,用户基本都没什么修手机的习惯了——手机坏了,那就换一台新的。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县市级的手机经销商感觉到了变化,手机没那么好卖了,愿意修手机的年轻人又多了起来。
这并不是一种「身边即世界」的错误感知,而是一种事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 21.7%。咨询公司科纳仕同样表示预计今年全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将明显低于 3 亿部,或跌至 10 年来最低。
各个公司的财报也无法掩饰手机市场的惨烈。小米今年二季度财宝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收入为同比下降28.5%,出货量同比减少 26.2%,去年好不容易赚到的钱,今年也继续「跌跌不休」。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苹果,在第三季度财报中 iPhone 成功实现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8%。在今年中国 6.18 大促中,苹果也占去了整体销量的一半。连经销商都表示,其他品牌的高端机越来越难销,但苹果依旧好卖。
只是 iPhone 的火热是过去的,对于未来它也未必充满信心。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就表示,全球衰退风险仍在增长且不可预测,因此苹果选择尽快发布并开售 iPhone 14 可能是在将衰退风险对需求的影响降至最低。
▲ iphone 14 路透
毕竟苹果硬件业务也是靠 iPhone 在撑着,2022 年三季度财报硬件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0.9%,环比大幅下降 18%。一切都说明了市场的不景气之下恐怕没有一个品牌能完全幸免,完全依赖 iPhone 也有潜在风险。
手机竞争压力大,已是一片红海。现在不仅是赚钱难,投入还少不了。去年双十一各个国产品牌不断加码营销,营销费用花费极大,有业内人士甚至调侃双十一应该看谁亏的少。
手机不好卖了,自然要想办法卖点其他,多个增长点也有更多的安心,所以基本所有手机厂商都不「纯粹」了。推完手机推耳机,推完耳机推电脑,推完电脑推电子书。别问,问就是生态协同,体验升级。
所以我们看到了华为的「1+8+N」,除了手机,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 音箱、耳机、VR、车机都来了。realme 也在拓展自己的生态圈,它是「1+4+N」,一台智能手机之外还有 4 种不同的智能设备和 N 类 AIoT 产品。至于向来副业多多的小米,早就是「N+N+N」了。
当然,每个厂商在不同行业耕耘的时间不一样,最后获得的结果也不太一样。即便是想要走广开花的路线,也没有那么容易成功。至少当我们谈起华为、小米这些硬件品牌时,最先想到的依旧是他们的「1」,N 的产品线虽然繁杂,但凭借自身质量出圈的依旧寥寥。
但这依旧是重要的「小钱」。甚至都不仅限于一直在发力的智能家居领域,小米早就在消费品有动作,卖鞋、卖衣服、卖袜子……这些单品可都比硬件产品便宜多了。
对比硬件产品,这些新的业务线单价低、流通快,虽然毛利率不一定低过手机,但这不代表他们的竞争就不激烈。甚至可以说因为准入门槛低,它们的竞争远大于手机。对于硬件品牌来说这些品类带来的完全是全新的挑战,SKU 多,变动快,难度可能是硬件产品的几倍。
硬件产品是用功在产品内,但很多赚「小钱」的产品用功需要在产品之外。
节衣缩食,大公司都想过暖冬
在手机市场负增长已经到来的时候,每一个能够带来健康现金流的市场都非常重要。即便手机不赚钱了,其他的产品依旧可以赚钱。
只是现在的情况是任何领域赚钱都没那么容易了,对于硬件厂商来说依旧是个大挑战——在主业务受挫的时候是抓紧时间推新业务找新的增长点,还是砍掉新的业务降低营销成本?
大部分公司选择的都是缩减开支、谨慎支出。苹果 CEO 库克就就在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表示,面对经济放缓,苹果公司将在支出方面更为「慎重」,每一笔投资都会经过深思熟虑。
已经开始缩减支出的互联网公司则更多。从去年裁员开始,很多公司不约而同减少了广告、营销、活动等不同支出项目。
作为还在增长的平台,快手销售费用连续五个季度环比降低。但在这种情况下快手还实现了国内业务首次的单季度盈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了烧钱。研发费用同比减少 16.08% 至 32.82 亿元;行政管理开支虽然增长了,但「人员费用减少、人力占收入比优化。」
砍行政费用和营销预算最「狠」的还有京东,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9.25%,销售和管理费用合计较去年同期少 13.72 亿元。 CEO 徐雷也表示接下去更关心有质量的增长,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关注利润率和现金流的健康,聚焦成本、效率和体验。
即便是向来舍得花钱的阿里也表示要在开支方面采取「更慎重」的做法,对长期价值不明显的很多业务进行缩减开支。这或许也意味着阿里也将减少用补贴、营销等方式来赢得新的市场份额。
在寒气无法忽略的今天,健康的现金流已然成为了一切的基础,所以很多发展开支都被砍了一刀。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缩减开支并不一定是坏事。顶级风投红杉资本在前几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Adapting to Endure》中指出,不要把缩减开支当做一个负面的事情,而是把它当做节省现金和跑的更快的方式。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所有缩减开支的公司最终都活得更好。做好最充分准备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