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影史最出名的反派之一,未来都「不说人话」

商业

2022-10-07 13:38

李安的动作科幻电影《双子杀手》里,政府特工亨利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被一个比自己年轻 23 岁的克隆体追杀。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李安用动作捕捉特效精致还原人脸,让威尔·史密斯「返老还童」。某位拥有「完美的 23 岁皮肤」的年轻男子,也为克隆体贡献了自己的数据。

没有人永远年轻,永远有人正年轻。

但「数字替身」完全可以更贪心,除了有不老的皮囊,还可以有不老的声音。

召唤时光机

《星球大战》的达斯·维德(Darth Vader),因身心俱毁而堕入原力的黑暗面,在正传三部曲里为头号反派,也是星球大战系列中最具矛盾与悲剧色彩的人物。

2003 年,美国电影学会将达斯·维德列为百年来第三伟大的电影反派,仅次于《沉默的羔羊》的汉尼拔和《惊魂记》的诺曼·贝茨。

从 1977 年卢卡斯出品第一部《星球大战》以来,詹姆斯·厄尔·琼斯一直为达斯·维德配音,算到如今差不多贯穿了一个人的半生,他的声音也就成了角色的声音。

▲ 图片来自:screenrant

达斯·维德有力却略为低沉的嗓音,配上深重的呼吸声,令人脊背发凉。

但人类终将老去,琼斯今年已经 91 岁,该考虑结束配音生涯了,他决定将声音授权给乌克兰初创公司 Respeecher。

通过从前的录音和专有的 AI 算法,Respeecher 可以用旧的声音创建新的台词。

▲ Respeecher. 图片来自:inverse

最新的成果,便是今年 6 月完结的星球大战衍生剧《欧比旺·克诺比》

剧中,Respeecher 重现了琼斯几十年前的音色,而不是他在 2019 年《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因岁月而苍老的真实声线。

和 Respeecher 合作的卢卡斯影业声音监督编辑 Matthew Wood 表示,像达斯·维德这样的角色,50 条台词可能需要近 1 万多个文件来回切换,大部分工作都耗在对话的变化和微调上。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达斯·维德出场的《欧比旺·克诺比》第 3 集,Respeecher 也被列入了演职员表

▲ 图片来自:Lucasfilm

这并不是 Respeecher 第一次和卢卡斯影业合作,它还为星球大战衍生剧《曼达洛人》和《波巴·费特之书》中年轻版的卢克·天行者「配音」。

星球大战三部曲在 1977 年至 1983 年上映,当时饰演卢克·天行者的马克·哈米尔,今年也已经 70 岁了。

《曼达洛人》第二季最后一集,不到 20 岁的卢克·天行者出场,形象是视觉效果公司 Lola VFX 用 Deepfake 和替身制作的,声音则由 Respeecher 负责「克隆」。

▲《波巴·费特之书》卢克·天行者 CGI.

▲ 1983《星球大战 VI》卢克·天行者.

Respeecher 所做的是,输入数小时的高质量录音,用 AI 语音合成软件和音频超分辨率算法分析语音,直到系统具备「克隆」能力。

就像克隆羊需要 DNA,克隆声音也是有输入才有输出,录音的说话风格、起伏跌宕等细节都非常重要。

所以,这项工作仍然与人高度相关。「技术还不会创造表演」,没有过往的真人表演,那么 Respeecher 就束手无策。

从这个角度看,Respeecher 的 AI 如同搭乘时光机的发声装置——它重现了某人过去的某个特定时刻

▲《曼达洛人》卢克·天行者.

为了让年轻的天行者重现,Respeecher 收集了马克·哈米尔 1983 年前后的配音、采访、对白补录、无线电广播等资源。

这里还有一处难点:让近 40 年历史的数据听起来像是昨天刚录制好的。

最终,卢克·天行者只在两部衍生剧说了几行话。不过,无需以数量论短长,确保合成语音无法与原始语音区分,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真实与否,才是 Respeecher 想要的结果。

这家成立于 2018 年的初创公司目标很简单:克隆不让人起疑的人类语音。

跨越病痛和生死

人类生来受限,逃不过老病死,但技术可以扩充肉身的边界。

克隆名人声音,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2022 年上映的《壮志凌云:独行侠》是 1986 年《壮志凌云》的续集,片中「冰人」卡赞斯基再次被 62 岁的瓦尔·基尔默(Val Kilmer)搬上银幕。

但回归没有那么容易,从 2014 年接受喉癌治疗开始,基尔默永远失去了他的声音。

所以,《壮志凌云:独行侠》的剧本从基尔默的现实生活取材,「冰人」也患有癌症并通过打字交流,在片中只说了一句简短的台词。

▲ 图片来自:pagesix

而在现实生活中,基尔默的声音已经通过 AI「恢复」。2020 年,基尔默开始与 AI 语音公司 Sonantic 合作

收到数小时的旧录像后,Sonantic 首先在不破坏语音内容的前提下去除背景噪音,再从音频中生成脚本,并将音频和文本一块块地配对,然后语音引擎用这些数据训练语音模型。

难点在于,基尔默提供的数据比他们以往的项目少了大约 10 倍。为此,Sonantic 研究了新的算法,最终生成了 40 多种不同的语音模型,把其中最好的一个交给基尔默。

▲ 图片来自:vanityfair

有了自定义语音模型,基尔默和他的团队输入文本,选择合适的模式,调整音调、节奏等参数,就能实现逼真的交流。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果,还关乎人与人的沟通和联系。基尔默本人在一份声明中提到:

作为人类,沟通能力是我们生存的核心,喉癌的影响让其他人很难理解我。有机会以一种真实而熟悉的声音讲述我的故事,这是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

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2021 年,喜马拉雅以语音合成技术让已故大师单田芳「再说」评书;2018 年,《创新中国》纪录片用 AI 复原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

所以当你曾经在世界留下过痕迹,就无法轻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对于仍要谋生的名人,克隆语音倒可能是条「通天大道」。如果说 AI 换脸模型 Deepfake 让明星「出租」脸就可能赚得盆满钵满,语音模型也不相上下。

为基尔默「恢复」声音的 Sonantic 还有一项业务:为嗓子正常的演员创建声音模型。

▲ 图片来自:the verge

平台先提供设置脚本,演员录制好这些脚本的表演,然后再将录制的音频输入语音引擎,用引擎训练 AI 模型。最终,当合成声音被商用,演员们躺着就能获得利润分成,无需亲力亲为,也不必担心分身乏术。

2021 年 5 月,美国 AI 技术公司 Veritone 也推出了类似的平台 Marvel.AI。这家公司认为,「对于运动员、演员和 KOL,声音是他们个人品牌的巨大资产」。

▲ 图片来自:Veritone

但这不免有偷懒之嫌,如果明星都不愿自己代言,消费者又凭什么为他们买单?Veritone 建议创建行业标准,比如提前告知听众是合成语音,那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有技术和平台,名人克隆和出租声音完全可以是产业链,这也是技术跨越肉体与时空限制的一种体现。

人人拥有「语音替身」的未来还远吗

诚然,语音克隆不是新鲜事,但它仍然需要一个越来越真实、简易的过程,远远没有抵达终点。

在我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角落,语音克隆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不只是名人、明星等少数人的游戏。

2017 年,加拿大 AI 初创公司 Lyrebird 开发了一种语音合成技术,声称他们的算法能用 1 分钟的样本音频克隆任何人的声音。

▲ Lyrebird.

1 分钟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当年 Adobe 的 Project VoCo,至少需要 20 分钟的样本音频。

在 Lyrebird 给出的例子里,希拉里、克林顿、特朗普言笑晏晏,共同祝福 Lyrebird 有美好未来。他们的声音、语调还是和真人有些区别,机械感略重,但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了。

Lyrebird 表示,生成声纹需要相当多的计算能力,但一旦完成这一步,制作语音很容易,创建一千个句子不到半秒。

这像是一则预言:越过真实和机械的门槛,之后便一马平川。

除了所需的样本音频更少,语音克隆也已经被内置在随手可及的创作工具中。

▲ Descript.

美国音视频编辑公司 Descript 开发了播客编辑功能「Overdu」,它可以克隆创作者的声音,创作者输入需要的单词,就能用原有声音生成新的音频,方便快速修改播客。

但它也远非完美。The Verge 记者体验后发现,一方面,为了训练 AI,需要预先录制很多音频;另一方面,生成的音频缺乏情感和抑扬顿挫,偏偏听起来确实是自己,令人心生怪异又莫名熟悉。

当初创公司遍地开花,大型科技公司厚积薄发。

今年 6 月的 Amazon re:MARS 大会上,亚马逊首席科学家 Rohit Prasad 表示,亚马逊正在开发一种技术,允许智能助手 Alexa 通过不到 1 分钟的音频模仿任何人的声音

▲ 图片来自:techcrunch

任何人当然也包括已故亲人。亚马逊还做了一次相关演示:一个孩子对 Alexa 说要听睡前故事《绿野仙踪》,扬声器传出的声音不是常见的机械音,而是已故祖母的声音。

亚马逊没有透露 Alexa 新功能的更多细节,但底层技术已经存在了好几年。

可以预见,虽然语音克隆还无法真正代替人声,但运用将相当广泛,比如有声读物、语音助手、视频游戏等。

Sonantic 曾说:「CGI(计算机生成图像)为视觉所做的,就是 Sonantic 为音频所做的。」人人拥有自己的「语音替身」,或许已经近在眼前。

而翻到硬币的另一面,我们对「语音替身」态度谨慎。

▲ 图片来自:Face2Face

毕竟,Deepfake 的政治谎言、色情内容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也就不难想象,语音模型会被用来做些什么。如果不加防范,我们将有一个照片可以伪造、录音也并不可靠的未来。

几个月前,微软发布了新的 AI 道德规则,将严格限制谁可以创建合成声音,如何使用合成声音,并为人造声音覆盖防止滥用的「水印」。

为《星球大战》兢兢业业的 Respeecher,曾发布过一部「1969 年」的短片,片中总统宣布月球上发生大规模灾难,听起来十分「真实」,但一切都是假的。

短片在最后提醒道:「这个项目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包括视频对话替换、语音转换系统以及更传统的视频编辑,展示了错误信息可能的样子。请核实你的信源。」

所以,Respeecher 并不是想证明新闻和历史都能被操纵。

恰恰相反,他们希望让人们意识到技术的存在和用处,以及技术的局限和恶意。既然车轮已经滚滚向前,被更多地看见,才能被更好地规范和使用。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