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索尼设计:设计师要带出技术的可能性
最近,索尼中国设计中心(Design Center China)以「自然·共振」为主题,出展于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设计深圳」大型设计展。值得留意的是,这是索尼设计在华的首次出展。
所以爱范儿也有机会,在展会现场与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总监 郑奇,以及索尼中国设计中心资深设计师 Pop Zhang 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
他们向爱范儿介绍了「索尼中国设计中心」这一个索尼 in-house 设计团队的行为哲学;同时爱范儿也从中进一步了解到,设计师们在索尼的工业体系里,是在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什么是「Sony Design」?
索尼设计成立于 1961 年,曾设计创造了许多划时代的产品。后来,设计部门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参与到索尼集团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当中,为索尼的电子产品、半导体、娱乐、金融等多个业务提供支持。
这个归隐于索尼的内部设计部门其实多年来也经历过多次的名称变更,从最早期的设计工作室,到今天位于索尼东京总部的 Creative Center,以及位于索尼中国上海总部的 Design Center China 等等。目前,索尼设计在全球范围了设立了五个分部,让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国际的专业成员共同从事各种设计活动。
根据郑奇的介绍,目前索尼中国设计中心(DCC)有 9 个人,但实则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传统的 ID、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拓展到空间设计、内容制作,甚至还有一些设计师的调研活动。
此次,索尼参与到设计深圳展会的整个项目,就是由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来操持,全面负责了展会项目的主题构思、视觉设计、体验策划、展台布局等各个环节。
▲ 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总监 郑奇
被问到索尼此次参展的目的,郑奇是这么回答的:
一是提高索尼设计的知名度,让大家了解我们的设计实力;
第二,把索尼在环保等可持续方面的理念和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觉得这个回答,其实也侧面解答了为什么展会的主题是「自然·共振」的这个问题。
自然的设计,取自自然
走进设计深圳的会场入口大门,索尼的展台及其 logo 直接就出现在我的眼中,在入口主通道的左侧,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位置。而事实上,索尼「自然·共振」展台的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整个展台以「生命的循环」为主线,呈开放式圆环的设计,一半为实体展示空间,一半为虚拟体验空间。
观众从入口进入,走过主题介绍区后,映入眼帘的就是索尼开发的环境友好型创新材料展示和索尼增广生态系统「协生农法(Synecoculture)」的种植物展示。比较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展台周边的所有植物都是经由协生农法栽培而成的,都是正在生长着的鲜活植物。
协生农法是索尼独创的一种农业手法,主张回归自然生态的生长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高密度混种各种有用植物,无需耕地、施肥及喷洒农药,通过不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达到有序自然生长的状态。
目前,协生农法已经被成功引入中国,索尼正对此广泛开展农园实验。
「产品设计中的环境考虑对索尼来说极为重要。」
更令设计业者更感兴趣的,是索尼此次在展台上展示的三种环境友好型创新材料的展示。索尼目前已经开发了三种环境友好型创新材料,包括 OBM(Original Blended Material)、Triporous、SORPLAS。
索尼再生塑料 SORPLAS,它有着较高的回收率,能帮助二氧化碳的减排;SORPLAS 这个材料本身具有耐温耐蚀的特质,得益于索尼的专有配方,SORPLAS 只需少量的阻燃剂就能获得很高的强度和耐高温耐湿性。现在,我们可以在索尼 BRAVIA 电视的后盖看到这个高阻燃材料的应用。
对索尼来说,使用光盘来作为 SORPLAS 的原材料之一,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个被时代自然淘汰的存储介质,索尼旗下的光盘制造商 Sony Music Solutions Inc. 有着大量的可回收 CD 光盘原料,SORPLAS 的出现能有效地帮助索尼去解决废弃光盘回收的难题。
索尼去年发布的 LinkBuds,在包装上就运用了 OBM 材料,实现了包装里完全不含塑料的目的。与塑料相比,OBM 混合材料是由可持续的材料制成,均为生长期较短的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更小。表面的 logo 等文字可以通过压花复制,无需使用墨水。基于环保可持续的概念,最终的产品没有不必要的着色,除了提供更稳定的处理和占用更少的资源外,还保留了瞩目的有机外观。
「虽然 OBM 的材料可以做成白色的,也可以做成其他颜色。但是在设计和开发当中,我们也会考虑怎么样能够把它的这种环保型材料的特质表达和叙述出来,我们特地去选择一些大家所能够理解的色调和质感,所以你会看到这种灰灰的颜色和颗粒感。只要一看到这个外观,大家就可以感知到这个材料以及背后的故事。在材料设计开发的整个环节里面,索尼设计参与的还是比较多,考虑的地方也比较多。」
而 LinkBuds 耳机腔体和收纳盒主材质也是「环境友好型」,均为回收于汽车零部件的再生 ABS 材料。其表面形成一层磨砂纹理,提升美学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细腻耐磨的触感。
至于为什么要在设计展上展示这三种环保材料,Pop 告诉我们: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目的也是希望把这些材料介绍给设计行业的朋友,让他知道可以去利用这些材料。」
郑奇也随即补充:
「我们也希望以后不光是索尼可以用这个材料,其他行业和企业的更多人也可以用上这些更好的材料。
比如说以 OBM 为例,只是索尼用这个材料,其实影响力比较有限。我们想通过这些材料背后的故事,能够让更多当地的人知道,原来家乡的材料可以用到这些地方。通过这样去叙述一个故事,带动和提高更多人的环保意识,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提升这方面的影响力。」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认为,若是换上了这类新的环保材料,那么这份环保的「代价」就要转嫁给消费者去承担了。对此,郑奇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可持续材料不一定就等于是贵的。
「可持续材料不一定就等于一定是贵的,一开始成本偏高可能是因为量的关系。但是我们相信越来越大的量的产品可以被覆盖的话,这个产业链能够更成熟的话,成本就会降低。」
这也是索尼想要让这些材料被更多人看见的原因,只要有更多产品去选用环保材料来设计、制作的话,那么材料的成本自然会就降下来。这又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同时在用户群体之中,更能接受这个环保理念的,正是消费力随年渐长的年轻一代。
「其实我们也做过各种各样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年轻的一代相较于美国和日本,对环境友好这个主题是相当积极的,这很有意思。他们更能够接受这样的概念,年轻人中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件非常酷的事情,我做了对环境友好的事情,他认为这是与众不同的事情。」
这么看来,既然环保的大趋势已不可逆,然后年轻一代的消费力也在与日俱增,那么这套备受年轻人认可的环保材料,自然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设计师的角色,带出技术的可能性
在「自然·共振」的展会现场,索尼中国设计中心还设置了一个具有多感官体验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步入空间之内,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幕布,在接下来的三分钟里,索尼工业级 4K 投影机会投射出一段由索尼设计精心制作的自然主题叙事视频,展示了生命循环周期的四个章节。
而所谓的「多感官」体验,便是除了视觉之外,还带来了声音和触感方面的交互体验。
室内地板放置了由索尼中国研究院提供的触觉反馈技术,配合索尼设计创作的音画内容,去提供特别的震动效果。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这个体验空间里,感受到索尼 360 空间声场映射技术(360SSM),利用所处空间墙壁和天花板的声音反射,在理想聆听位置创造出多个幻象扬声器(模拟声源),营造出沉浸式广阔音场,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自然生命的起源、演进与循环,从而更加理解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在现场,可以看到有很多来看展的人群,纷纷聚集在索尼的展台旁排起了长队。
郑奇表示:「振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也是万物之间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与参观者产⽣共鸣,通过设计与科技的力量,一同展望人与自然更美好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愿景。」
事实上,这也并非索尼中国设计中心首次策展。在 2021 年,索尼 DCC 就完成了《上实中心立体沙盘投影项目》。
他们在一个 L 形的舞台上,设计了一个由 2D 立面与 3D 模型面组成的沙盘,配合 4 台索尼激光投影机,将富有不同意义的视觉要素,色彩和音乐效果,应用于每一章节,为观众打造一种沉浸式观看体验,得以身临其境感受北外滩的魅力与潜力。
以往我们认识的索尼设计,会更多地应用在消费电子类别的产品里,但在这些不那么大众的项目里,索尼中国设计中心是如何去保持 Sony Design 的整体调性,又是如何去传达索尼的设计哲学呢?
郑奇提到,他们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承接,而是会基于自己的想法,去将设计与新的,有特点的技术融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很索尼」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我们为了去突出这个技术或概念,用设计语言来表达,来辅助于空间上面的设计。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去体现这个核心点。所以会结合索尼比较新的技术,比如说这一次的地板振动、之前东航品牌展厅的 AR 技术,以及利用索尼投影的技术。结合索尼比较新的东西,我们设计语言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这是我们做新的种类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想法。」
索尼资深设计师 Pop 告诉爱范儿,索尼设计中心本身是国际化的组织,作为 in-house 设计团队,在内部会有来自东京总部的指导方针,确保索尼设计的底色。然后每年都会让全球各个地区的设计师一起参与到某些项目中,大家会一起交流,达成共通的理解。之后落到本地,会结合每个设计师不同的风格和背景,再加之本地化的理解,就会转换成不同的产品、UI 或者设计。
「这是我们索尼设计中心比较独特的文化。」
▲ 索尼中国设计中心(Design Center China)
和索尼一样,苹果也是很看重设计的一家企业,但两者风格本同末异。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倘若把曾经的苹果比作权力的游戏里的君临,Steve Jobs 是坐在铁王座上的国王,那 Jony Ive 和其设计团队就是国王之手与内阁成员。
但近年来,苹果产品的风格开始趋向于实用主义,用户可以感知到苹果曾经极强的设计感也逐步转向了向功能化妥协,于是我们可以在新的 MacBook Pro 上看到更多接口的回归,也看到了更好的散热配置,以及不再为了轻薄设计而妥协功能的趋势。但在背后,设计部门的话语权可能在逐步减弱,同时也在变成一个关注成本收益的团队。
在设计和功能之间如何取得平衡,这也是索尼中国设计中心的成员们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好在,索尼设计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郑奇提出,在索尼没有说一定要设计为技术服务,或者技术为设计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状态。
「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项目有很多,类型不同的 case 也有很多,但核心没有变化,那就是我们要以科技和设计创意的力量来传递感动,这两者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的确,一方面,设计无法脱离实际硬件技术去实现;另一方面,硬核的黑科技技术也无法直接交到用户手中,所以两者之间要有一个高度的配合,需要使用高明的设计来将前沿、硬核的技术,顺理成章地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当中。
「先有技术,我们就会先去理解这个技术能做什么,然后设计怎么样去让人用到这个技术。相反,我们设计部门每年都会提案,觉得展望未来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设计出一个我们认为的理想状态。然后我们把这份设计交给事业部的工程师去看,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想法,并且考量能不能配合我们往这个方向去靠。」
Pop 补充了一个《One Day,2050》的项目例子:
「索尼设计中心 60 周年的时候特别企划了一个 2050 的项目,那个项目就比较类似于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怎么样前瞻性地去展望 2050 年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应该给他做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跟产品,比如浮在水上的房子之类的。这样的展望,就会变成提案性的设计给事业部,给他们做一些启发,这就是第二种类型。」
一言以蔽之,设计能驱动技术,技术也能引领设计。
索尼不单单是电子消费品制造商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索尼集团,早已不局限于电子消费品类的供应商,同时它还是一家横跨音乐、影视、娱乐、游戏、金融等领域的全球性企业。
所以,索尼设计也不仅仅只有针对索尼电子消费产品的工业设计(ID),还有交互设计(UI)、用户体验设计(UX)、传达设计(CD)扩展到空间设计和多媒体内容设计。
例如爱范儿此前有参加过的「玩有引力」Sony Expo 2021 索尼魅力赏活动,就是由索尼中国设计中心去进行统筹与设计的。作为年度活动,需整合索尼影像、索尼影视、索尼音乐、索尼音频、索尼互动娱乐(PlayStation)等多个业务线,聚合优势技术,呈现一个立体且完整的「索尼全家桶」。
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 PlayStation 展区层叠起来的 PS5 和电视组,梯级式的递进在视觉上看会觉得非常震撼。而且比较难能可贵的是,索尼多条业务线产品都能够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下呈现,繁而不乱,而且还保持着不同业务线自身的特色。
另一方面,索尼中国设计中心也同步在开展各种调研洞察活动,以设计师角度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及生活方式,从而输出更多优质的设计产品和服务。虽然本职上,索尼中国设计中心依然是索尼的一个 in-house 设计团队,但为了让设计思维与时俱进,向外的输出也变得特别重要,相信接下来也会看到他们在外界活跃的动向。
「我们希望在中国,索尼不单单被认知为是一个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其实我们还有更好的内容,更专业的产品,所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想充分利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