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在「五一」出游的「笔记本旅客」,找到了新的快乐秘诀
终于等到「五一」放假!
从这段时间的酒店涨价、车票售罄新闻来看,这个「终于」真是名副其实日盼夜盼盼出来的。
然而,也有很多喜欢旅行的人没有选择加入热门假期的出行大军,而是将旅行融入到生活日常里。
数字游民的生活太极端,远程工作的灵活度就刚刚好。
疫情催生并留下的远程办公和混合办公模式,让一群人成为了「笔记本旅客(laptop lugger)」—— 他们会带着笔记本电脑轮番更换城市生活,反正在哪都能线上接入工作;又或者,出差后在当地多留几天,因为公司允许几天线上办公。
Airbnb 是其中一家比较早发现这个趋势的公司,其 CEO Brian Chesky 总结说:
旅行、生活和工作再次被混在一起。
早在 2021 年,Airbnb 就发现了在平台上选长住的用户(大于等于 28 天算长住)飙升到占总比 28%。到了 2022 年第一季度,这仍是增长最强的类目。
这种新的旅行方式并没有因疫情消退而离开,它成了 《德勤 2023 年旅游业展望》报告上的其中一个重要旅行趋势,并且在影响着旅游行业和城市发展。
酒店设计变得更考虑远程工作者的需求,不仅要有工作空间,更要照顾好休闲需求。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CEO Scott Kirby 则称混合办公模式将「永久性」地为航司带来改变。
但作为一个在放年假和春节假期时都赶过稿的人,带着电脑出门旅行听着就像个噩梦,心中不禁问一句:这真的不是「出差」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去探索这种生活方式背后的魅力和启示。
带着工作去旅行,一种「恢复生活」的锻炼
先要说明的是,「笔记本旅客」的「工作旅行(workcation)」并不能替代理应完全放松、回归生活的真正假期,但它却是很好的「恢复生活」锻炼。
24 岁的 Murphy Studebaker 和三个工程师朋友,结伴在户外运动圣地亚利桑那州的佩吉市 「工作旅行」了一段时间。
只要没有特殊会议,他们每天下午四点就收工,一起去徒步或者划独木舟。
▲ 亚利桑那州佩吉市的景区
Studebaker 发现自己工作效率一下就提升了:
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会用尽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节奏也不那么紧凑,因为我知道就算我提早完成了工作也没啥意义。
但当人身在佩吉,处处散发出来的新鲜感让她巴不得每天超快完成工作,赶紧出门冒险看景。
▲ 日剧《重启人生》总结的「提早收工秘诀」
虽然有个朋友时不时会突然被工作召唤,大家有时候徒步可能得有心理准备,随时得回去干活,但整体来说,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大西洋月刊》的 Gloria Liu 指出,当我们要求工作和生活完全分离时,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工作设为了生活「优先项」:
我不愿意将工作带到假期,我不会在忙碌时出远门旅游。
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很忙,所以我都不出远门了。
即便在疫情前,我都好久没离开美国了,随着我活动的地理范围缩小了,我感觉生活也缩水了。
而「工作旅行」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扭转这种心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也许都不会成为亿万富翁商界大亨,我们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但工作依旧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为自己争取想要生活的一种手段,它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
然而,在这个过劳时代里,我们的疲惫经常像个恶性循环:我们越累越完成不了工作,越完成不了工作越没有生活,越没有生活越失去创意和活力,只能陷在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里。
新城市的新鲜感,重新提醒了人们工作以外还有好多有趣的等着你,在那个特殊语境下,我们重新将工作定义为「你在不去玩耍时要完成的事情」,而不再是「我能去玩耍的前提条件」。
不过,能有这种生活模式的,毕竟还是少数人。
甚至,很多有条件能过这种生活的人,都还得偷偷背着老板去做「工作旅行」(这也因此被称为「hush trip」,aka「不能说的旅行」)。
全球旅游教练社区 The Travel Coach Network 创始人 Sahara Rose DeVore 解释说:
远程办公员工得藏着掖着,因为他们不确定公司会怎样看待他们。
人力资源部会批准他们在其他地方远程办公吗?他们的晋升机会会受影响吗?
但她也认为公司应该拥抱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 —— 员工的精神状态和整体健康都能有改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卖点。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高级讲师 Homa Bahrami 直言,工作的本质就是过载,但我们都需要「迷你假期」,而「工作旅行」就是一种很好模式:
你仍然需要(全身心放松的)假期,但去考虑每天的恢复也很重要,无论是每小时休息五分钟,还是在周末的夜晚放松一下。
现实是,看完了这篇文章,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也没法立即过上「工作旅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过去以工作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试着把「工作旅行」的心态融入日常。
在地寻找新鲜,设下一个快乐的 deadline,带自己走出恶性循环。
带着这个念头,我终于在「五一」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加了会班)完成了这篇稿子。
题图和配图来自 Unsplash 和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