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Kevin-Lynch.jpg!720)
独家对话苹果技术副总裁 Kevin Lynch:Apple Watch 软件如何在方寸之间雕花?
没有竞品分析,不做用户调研,凭借着对于产品的构想和人性的洞察,苹果在过去四十年,带来了 Macintosh、iPod、iPhone 等一众青史留名的产品。
Apple Watch 的故事,并不如这些传奇前辈们特立独行:它作为库克时代的第一款产品,诞生于可穿戴设备的风口之上,却崛起于智能手表退潮之时。
起初它功能繁杂,像是一台腕部的迷你 iPhone,经历了南辕北辙推敲取舍,才逐渐成为智能手表的标杆之作。
不久前发布的 watchOS 10 赋予了 Apple Watch 新的生命:你能感受到那种推倒重来的魄力,也能窥见一丝当年产品定义的初心。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了解到人们如何与手表互动。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lynch.jpg!720)
▲ Kevin Lynch 在初代 Apple Watch 发布会上
当我们第一次开发 Apple Watch 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是这个产品的灵魂是什么,但除了团队本身,我们找不到任何先例参考,就像一张白纸,但这也意味着可能性无限,令人兴奋。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apple-watch-.jpg!720)
▲ Apple Watch 最初的定位:精准的腕表、亲密而及时的通信设备、完备的健康与健身伙伴
通讯的变化:从「挑人」到被动响应
社交通讯一度是 Apple Watch 的三大功能之一,绑定在最常用的按键上,按一下侧边按钮,你就可以找到你想联系的人,给他们发送心跳、涂鸦。
Kevin 把这个过程形容成——挑人(People picker ),他们认为这是社交的起点,但事实证明,他们可能错了。
通过匿名收集的用户数据,团队可以了解到用户在每个按钮的使用频率、功能的使用频次以及花费时间,这些成为功能改进的重要依据。
Kevin 说并没有那么多人使用这个功能,用户更多是使用 Apple Watch 在通知上快速回复消息。
信息的传递需要考虑信息输入、输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和用户肌肤之亲的 Apple Watch 从接收到获取信息的时间更短,信息输出效率更高,但劣势也很明显,无法进行富文本的输入。
今天,「社交」已经让位于「控制中心」,不再霸占着 Apple Watch 仅有的两个按键之一,而苹果也已经不太去提「亲密而及时的通讯设备」这个最初的定位,Digital Touch 的功能虽然依然藏身于 iMessage app 里,但 Apple Watch 的通讯更多以被动响应的方式,给用户提供 iPhone 之外锦上添花的便利。
三环背后的用户心理满足机制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TRXljI.gif)
当然,也有一些经典隽永的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作为 Apple Watch 标志性的 UI 设计,「三环」一直为 Kevin 津津乐道。借助红绿蓝三环,苹果把「健身运动」量化为三个关键性指标——活动消耗、锻炼时间以及站立时间。哪怕透过 Apple Store 硕大的玻璃,三环也是路人甲无法忽略的金字招牌。
Kevin 说,圆环设计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满足了交互的效率。
但效率并不仅仅是视觉层面,Kevin 认为这个设计切中了用户心理。
人们喜欢封闭,喜欢有个结局,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天生就能激励人们去完成任务。
Kevin 说他们花了很多心思在这个圆环上,比如利用动效可以强化这种积极的心理反馈,给用户激励。
如果你超额完成了目标,圆环就会环绕多几圈。你会得到这个非常有趣的动画,像是获得了小奖励一般。
从 10 秒到两秒
从一开始,Apple Watch 团队就很清楚,用户不会像沉迷于 iPhone 一样盯着一个绑在腕上的设备,Apple Watch 的交互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开发者网站,苹果将 Apple Watch Moment 作为产品开发的首要原则,建议开发者要将体验的重心缩小到一个 moment。
如果非要给这个 moment 加一个时间,Kevin 说是 10 秒,用户所有的交互应该控制在 10 秒以内,但后来,这个目标被提高到了 2 秒。
在 Apple Watch 前两代,苹果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机制,手表 app 实际上安装在 iPhone 上,所有的数据通过蓝牙传送到手表上,蓝牙并不是高速传输的理想方案,「转菊花」成为 Apple Watch 老用户的独特记忆。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两秒任务」成为 watchOS 迭代的核心。
在 watchOS 2,手表已经可以直接运行 app,而到了 watchOS3,苹果已经可以把常用应用常驻于内存里。
为了提升交互响应,团队开发了「可操作通知」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接收消息的同时快捷回复。
Kevin 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交互的响应速度,团队还提出了 「先发制人」的思路——让表盘上复杂功能的数据提前更新,等到用户抬腕查看的时候,这些数据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Watch is watching out for you
Kevin 并没有手表的交互设计侃侃而谈,而是一语双关地道出了 Apple Watch 的本质:
Watch is watching out for you.
与所有的移动设备不同,即便用户没有触碰手表,手表也一直在默默关注用户。Kevin 认为,Apple Watch 的交互,常常隐于无形,这是 Apple Watch 的灵魂。
不过分打扰用户是团队的一个原则。Kevin 举例说,如果用户久坐了一个小时,Apple Watch 就会提示用户站起来一分钟,如果用户照做,Apple watch 会给用户一个反馈。但如果用户没有,手表就不会继续打扰。
智能叠放,专属于 watch 的一瞥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cbUxKV.gif)
如果说 watchOS 10 是历代软件版本中的王冠,那「智能叠放」功能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在任何表盘界面,用户只需转动数码表冠,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浏览当下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卡片。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天气 app 就会显示天气预报和日程,如果你身在机场,智能叠放会显示钱包 app 中的登机牌信息。
老用户想必能看到八年前 Glance 的影子。
Kevin 同意「智能叠放」继承了 Glance 的理念,用户需要 Apple Watch 快速获取信息,不过智能叠放与众不同的点在于,它是通过小组件、模块化的方式呈现,相比 Glance 平铺直叙,智能叠放页可以智能地根据用户场景去动态调整。
watchOS 10,在方寸之间雕花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Apple-WWDC23-watchOS-10-5up-230605_big.jpg.large_2x-e1687924260261.jpg!720)
从空间布局到标签大小、从颜色到材质,watchOS 10 的方方面面,堪称八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化。
软件系统的打造,不亚于硬件的工程制造,只是粗暴地把 iOS 塞进一块小屏幕的逻辑是行不通的。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watch.jpg!720)
▲ Apple Watch 屏幕越来越圆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1iv9hQ.gif)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shitu.jpg!720)
▲ 三种基础布局:拨号视图、信息图视图和列表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qeaFl7.gif)
以健身记录 app 为例,苹果需要为用户提供四个信息页面,三环的总览,和活动、锻炼、站立的详细视图。当滚动运动选项卡时,你会看到活动环缩放到左上角,如同 Keynote 里的「神奇效果」。
垂直卡片交互、大量的动效以及背景色,构成了 watchOS 10 的核心体验。Kevin 告诉我,早年 Apple Watch 需要克服全天候续航的挑战,系统尽可能采用暗色的背景。而随着 Apple Watch 硬件配置的提升,把丰富的色彩带到 Apple Watch 已经成为现实。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Xrm2mA.gif)
我们增加了更多的透明度和半透明效果。你可以在屏幕顶部看到它,那里是状态栏。当您滚动浏览内容时,它需要更强大的运算能力才能实现的透明层下面。在早期的版本中,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x0vd3B.gif)
![](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6/IMB_umDQOi.gif)
从借鉴「表冠」设计打造小屏交互,到利用「复杂功能」改造复古表盘,从 iOS 的小组件,到 watchOS 10 的智能叠放,Apple Watch 尊重和继承钟表文化,构建出一套数字时代的钟表美学,成为一种用现代思路重现经典的典范。
今天 watchOS 的版本号,恰好就是 Kevin Lynch 在苹果的工作年头。2013 年入职苹果后,他并没有被赋予特定的岗位,而是被告知要去寻找他理想的项目。一项名为「穿戴式设备项目」的概念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就是后来的 Apple Watch。
我们现在 Apple Watch 上所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在开始这个项目时所能想象的。所以能够参与这个产品的开发,是一种荣幸和愉悦。
我问 watchOS 迭代的方向是什么,Kevin 抛出了三个常常自我拷问的问题:
- 我们如何帮助与他人建立联系?
- 我们如何让人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 如何让手表成为通往世界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