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不止一代,问界 M9 刷新 C-NCAP 安全评价最高分
去年年底,在澳大利亚 A-NCAP 成立 30 周年之际,A-NCAP 特意找来了一辆 1993 年的三菱麦格纳,进行了一次当下标准规程的 50% 偏置碰撞。
尽管三菱麦格纳在 20 世纪 90 年代被认为是同级别中最安全的轿车之一,但由于它没有安全气囊,被动安全功能也比较原始,所以它的实际表现可以说是不堪入目。
但这次测试并非是时隔 30 年之后对麦格纳进行秋后算账,而是 A-NCAP 想要用这样直观的测试结果,来反映出汽车行业在安全性能上的长足进步。
ANCAP 首席执行官卡拉·霍维格(Carla Hoorweg)表示:「这 30 年间,我们看到了汽车在安全维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1959 年 10 月,历史上首次真车碰撞测试,一辆载着假人的奔驰 W111 撞上了重达 17 吨的固定障碍物
虽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在汽车工业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安全」始终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迭代升级的核心课题。
汽车安全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定要比之前更加安全。
在步入新能源时代之后,车辆开始通过加入电机的方式来不断地刷新时速破百所需的时间,往往在短短的 3、4 秒间,车辆就能化身成钢铁猛兽,以超越百公里的时速贴地飞行。
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下,我们其实对汽车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中国汽车市场车型基础数据研究、国际前沿汽车试验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与时俱进地将一系列主动安全 ADAS 系统试验方法,加入到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之中。
日益严苛的 C-NCAP 规程不但要考察最硬核的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更是针对车辆的主动安全有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加入了包括 AEB 测试、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速度辅助系统(SAS)、盲区监测车对车/车对二轮车(BSD C2C/C2TW)等等主动安全 ADAS 系统试验的方法。
显然,现行规程变得更加严苛的同时,对新车的安全性考评维度也更加全面,新车要想取得一个足够优秀的成绩,并非一件易事。
所以,当问界 M9(纯电 Max 版)以高达 93.9% 的综合得分率,成为了 C-NCAP(2021 版)史上最高成绩的车型,并获得了 C-NCAP(2021 版)升级版测试五星安全评价时,也恰好印证了问界 M9 自发布以来就在不断强调的那句 「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其实并非空话。
C-NCAP 唯一超五星:不怕碰撞还能避免碰撞
正所谓打仗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同理,「不碰撞」才是汽车安全的最高境界。
如今,车辆被动安全技术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技术也进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构成全方位的车辆乘员和弱势交通参与者(VRU)安全防护体系,这也促使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
简而言之,在被动安全的坚实之上,再加之智能主动安全能力,才是迈向「不碰撞」的必由之路。
在 C-NCAP 的正面 100% 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 50% 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 、侧面柱碰撞试验中,问界 M9 分别取得了 23.693/24、22.559/24、16.000/16 的优异成绩。
尤其是 32km/h 的侧面柱碰撞试验,问界 M9 获得了满分的成绩,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其车身的安全性也不为过。
问界 M9 车身结构所采用的,是传承自华为 Mate 60 系列手机的「超可靠玄武架构」之名的「超硬核玄武车身」结构设计,象征着问界 M9 的车身架构也具备着周全且强悍的防护能力。
事实上,赛力斯就是中国首家使用 9000T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新能源车企。为了让问界 M9 这台 D 级豪华 SUV 获得过硬的「玄武车身」,赛力斯为其造就了全球领先级别的一体式压铸后车体,在大幅减少集成零件数量和连接点数的同时,也提升了问界 M9 车身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基于领先工艺和结构设计,问界 M9 全车铝合金体积占比高达 80%,轻量化系数低至 2.02,车身共有 12 处采用 2000MPa 核潜艇级热车型钢,并在门槛梁处设置了高达 11 个防护腔体,能更好地吸收侧面碰撞能量,全面提升车内乘员以及车底的电池安全。
在豪华和舒适的六座平权基础上,问界 M9 还做到了车上六座的安全平权——标配 9 个安全气囊和 16 个安全点位,率先在高端 D 级 SUV 上使用远端气囊,在 1 排到 3 排全覆盖侧气帘,让车内所有乘员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安全保护。为了进一步保障乘员胸部免受伤害,问界 M9 还装载了预紧式安全带,进而增加了乘员胸部的缓冲空间。
在问界 M9 以 50km/h 的时速正面 100% 撞击刚性壁障时,车辆前机舱有效实现了吸能,保护了后方乘员舱的安全。所以车辆的 A、B、C 柱未发生明显变形,保证了乘员舱生存空间的充足。
车内,及时弹出并正常展开的安全气囊和预紧的安全带都有效地保护了乘员安全,车内假人姿态均正常,座位安装点及座椅骨架均无明显变形。
碰撞后,问界 M9 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依然正常弹开,不会耽误乘员逃生和救援营救的一分一秒。
更进一步的是,问界 M9 的副驾驶侧也贯彻了「左右平权」的安全设计理念。在 TOP Safety 双项安全测试中,问界 M9 针对副驾驶侧进行了一次「镜像碰撞测试」,也就是副驾驶侧柱碰测试和副驾驶正面 50% 对碰测试。
试验结果和主驾侧的侧柱碰与正面 50% 碰撞一致,乘员舱结构完整,乘员内部生存空间充足,A、B、C 柱均未发现结构性失效,乘员座椅无变形,侧气囊和侧气帘及时点爆且正常展开,充分地保障到副驾一侧的乘员安全。碰撞后,车门也能自动解锁,正常开启,确保了事故处理的及时性。
当然,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安全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一点,问界 M9 所采用的巨鲸 800V 高压电池平台,采用了五层安全包裹和底层三层防护设计,配备了业界领先的全高压热失控不蔓延技术,支持实时防护,主动预警、主动冷却、毫秒断电等特性。
在 C-NCAP 的碰撞试验中,问界 M9 的电池包可以在碰撞瞬间做到高压即刻下电,而且碰撞后电解液也并未有任何泄露,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全向主动安全,是问界 M9 自发布以来就在不断强调的重要安全能力。
C-NCAP 的 ADAS 主动安全试验,测评的是车辆主动避免碰撞事故或减轻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功能设计,包括车对车的自动刹车能力,车对行人的自动刹车能力,车对二轮车的自动刹车能力,车道保持能力以及车辆照明效果。这对于搭载了华为 ADS 2.0 高阶智驾系统的问界 M9 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得益于业界车规级量产最高 192 线激光雷达、ESA 紧急转向辅助系统、全向 AEB 等一系列主动安全能力,问界 M9 在 C-NCAP 的 ADAS 系列试验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毫无疑问地位列 C-NCAP 的第一名。
根据问界 M9 的官方数据,问界 M9 前向 AEB 对静止车辆紧急刹停可达 120km/h;而后向主动安全能力也能够对倒车时误踩油门进行快速制动。
考虑到夜间行驶场景的安全性,主动安全测评中还包含了整车灯光的性能试验。
作为 D 级豪华旗舰 SUV,问界 M9 的「星河大灯」内置的是 HUAWEI X PIXEL 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它采用了创新的双反空间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超近场投影和迎宾功能。
行车时,双灯 260 万像素的精细化照明能够根据路况灵活调整,精准遮蔽让光不扰人,而且还能实现相当领先的照明范围。
基于与 ADS 联动的目标跟踪算法,问界 M9 可以实现车辆与行人的精确遮蔽。在遇到较窄路况或者视线盲区时,问界 M9 能够投射出一条与车辆同宽的「光毯」,帮助驾驶者更加直观地判断车辆两侧的通过性,也能提醒其他人有车辆正在驶来,避免意外发生。
领先不止一代的全向主动安全,是行业的新标杆
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存在。
在汽车安全领域的些许进步,对用户来说,都有可能带来多一丝生还机会,从来都是一项最为严肃的命题。面对未来未知的意外风险,硬朗可靠的主被动安全系统,理应领先不止一代。
以最高分成绩通过严苛标准的 C-NCAP 测试的问界 M9,则完满地做到了这一点。而在试验环境之外的真实世界,问界 M9 也经受住了考验。
在今年 6 月份的时候,有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自己在边境的山路上自驾时,因车里飞进了一只马蜂,情急之下车内人员用手驱赶,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翻下了山沟。
所幸车上人员均未受伤,事故中的问界 M9 车身结构基本完整,气囊正常打开、主驾车门也能够正常开闭。事故发生后,车内 SOS E-Call 正常工作,售后也积极协调数百公里外最近的板车前往救援。事后,车主也表示会考虑重新订一台问界 M9。
外「钢」内柔的问界 M9,用真实的整车安全来回应了「最大的豪华」。
在中汽测评公布问界 M9 C-NCAP 成绩的当天,余承东还亲自作客「与辉同行」的直播间,回应了此前有关「主动安全」的言论争议。
余承东说,他当时说漏了两个字: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全向」主动安全,是华为在业界第一个提出的。
问界 M9 所配备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是通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赋能全向主动安全功能的实现,包括了前向、侧向和后向的「全方位防护」,并且以远超行业主流标准的方式,兑现了「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这一承诺。
对于华为的智驾实力,余承东在直播时也充满信心地说:
很多人黑我们,搞我们,但我们依然对得起那四个字。
毫无疑问,这四个字就是「遥遥领先」。
如今,问界 M9 用一个「遥遥领先」的高分成绩,在汽车安全性能方面树立起了一个尖子生的标杆,同时也有着鼓动着竞争对手们一起进步的意味。
作为交通参与者之一,我们也期望着汽车安全性能和智驾能力的快速提升,继而能够推动社会交通从「零死亡」迈向「零伤亡」再迈向「零事故」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