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国庆假期,不要再拍普通照片了!

产品

9 小时前

前些天,我的朋友圈被 Live Photo 刷屏了。

微信支持发布 Live Photo 后,我的社交圈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兴高采烈地分享生活中的动人瞬间,另一派则在感叹为什么自己发不出来,也看不了。

一时间,Live Photo 成了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

其实微博很早就支持发布 Live Photo,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从今年开始,抖音、小红书这样的当红社媒平台陆续可以发布和观看 Live Photo 后,这个功能才开始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并随着微信这样的国民级应用的支持,真正引爆。

趁着 Live Photo 推出十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这个玩意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Live Photo 又在国庆假期中,有哪些新鲜玩法。

为什么 Live Photo 备受青睐?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有一种独特的「魔法照片」,常见于报纸、杂志或相册中。

与普通照片不同,这些照片中的人物不仅会移动、挥手,还能做出各种表情,甚至与人互动,赋予了影像一种神奇的动态生命力。

而 Live Photo 则将这种魔法般的动态照片带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想要将「魔法照片」搬到屏幕上,手机可谓是时刻准备着——当你打开 Live Photo 模式时,相机其实已经悄然开始记录摄像头里看到的一切,并为你随时按下快门做准备。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iPhone 会拍摄一张高分辨率的静态照片,并与快门前 1.5 秒和快门后 1.5 秒的影像合并,从而生成一个包含照片和短视频的动态图像文件,在相册中可以随时回顾拍摄时的动态瞬间。

这种短暂的动态呈现,赋予了每张照片更生动的情感表达,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画面中的细微动作和声音,回忆起当时的氛围和情景,仿佛重现了那个瞬间。

就像你吹灭生日蜡烛时,照片不再只是一块插着蜡烛的蛋糕,还刻录了刚刚结束许愿,缓慢睁开眼睛的你,蜡烛微微闪烁、烛光映照在脸上,轻轻一吹,火苗缓缓熄灭的过程。

每个微小的动作和情感都被完整保存,像是把记忆延展成了一个小故事。

此外,Live Photo 备受欢迎,也离不开它的生命力。

随着修图和调色软件的不断进步,许多人在拍完照片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先「修一修」,调整光影、去掉瑕疵,然后再去分享。

这种追求更美好、更理想的自己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展示最完美的一面,这种现象可以从「印象管理理论」中找到解释。

印象管理理论指出,人们会通过精心调整自己的外在形象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常常精修照片,以期展现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正面反馈。

但完美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有距离感了——毕竟,生命的魅力或许就源于那些微小的缺憾和不完美。

当照片的原始生命力被长期修饰,就不可避免地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丧失了温暖和真实的细节,久而久之,「精装修朋友圈」、「预制朋友圈」等词汇应运而生,专门形容那些经过反复美化、缺乏真实感的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对这类精心雕琢的影像感到疲惫,反而渴望那些带有真实情感和不完美的小片段,才真正能打动人心。

与静态照片不同,Live Photo 捕捉的是一个动态的瞬间——不仅仅是一帧画面,还有那一刻的动作、表情和声音。

这种动态的生命力,即使经过修改,也难以完全消失,它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生动。

正是这种「活」的影像,满足了人们对自然与纯粹生命力的渴望。

保持真实,但花样不少

作为 iPhone 原生相机中默认开启的功能,用户很少察觉到它的存在,只是惊喜地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照片会先播放一段内容,再定格呈现。

这是 Live Photo 的一大特点:系统会自动从这段短短几秒的影像中挑选出「最佳」瞬间,以提高成片率。

不过,系统偶尔也会翻车,选到了不合适的照片作为封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入相册中编辑 Live Photo,自行选择更合适的画面作为封面。

但由于手机算力的限制,iPhone 还无法将 Live Photo 中的每一张图都进行精妙的计算,这就带来了另一个好处——Live Photo 中其他帧画面没有算法的干扰,呈现出接近纯粹光学成像的效果。

也就是说,你可以借助 Live Photo,得到一张完全没有 HDR 提亮以及过度锐化的照片。

除此之外,Live Photo 在形态上,也有更多可能:在相册的左上角,有一个 Live Photo 图标,当你点开后会看到 Live Photo 的不同呈现形态。

除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帧外,还可以将画面循环播放或是来回播放,或是彻底将照片设置为一张静态图片,而其中的「长曝光」,是更具创造力的功能。

上面提到过,Live Photo 实际上记录了你按下快门前后的时间,而将这段时间中的所有画面堆叠到一起,就通过类似于「堆栈」的方法来达成长曝光的效果。

在这个效果下,你的照片中将不再是水花飞溅的一秒,而是连绵成丝绸状的水面;也不再凝固烟花瞬间的惊心动魄,而是从绽放到极致的绚烂。

不过,想要用好 Live Photo 的长曝光功能,有一个前提——你的手要稳住,否则,你得到的只是一张晃动又模糊的照片。

除了凝固时间,Live Photo 还可以在第三方软件的帮助下,开发出新的玩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场景中记录了多个瞬间,但一张张发出又影响观感,可以将多张 Live Photo 拼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大家。

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美图秀秀;
  2. 选择视频剪辑;
  3. 在相册中选择自己拍摄的 Live Photo;
  4. 点击开始编辑坐车的拼图标志;
  5.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拼图方案,并点击右上角的下一步;
  6. 点击右上角保存键的右边省略号,选择 Live 实况,调整参数后保存即可。

Live Photo 的背后,浓缩的是人类近两百年的探索

在今年的 Made by Google 大会上,Pixel 9 携 Gemini 登场,Google 在计算摄影之后,凭借 AI 再次引领手机影像的方向。

有了理念,才能有坚定的方向,Google 的理念很简单:

照片是回忆。

于是才有了 Reimagine 这样的功能,哪怕是顶着谣言与混乱的风险,Google 也允许你通过 AI 随意地修改照片,生成出脑海中的景物,而不是真正发生过的某时某刻。

与 Google 相比,苹果对影像相当保守,相机软件工程副总裁 Jon McCormack 在采访中说道:

苹果公司对照片的定义有自己的观点——照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或是父母咽下的最后一口气,都是切实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

所以,在 Pixel 迅速支持 AI 生成后,苹果只是保守地让 Apple intelligence 提供一个消除功能,并且在宣传口径中,都统一为消除与主体无关的事物,而不是画面主体中某个曾经存在于你生活中的人。

Live Photo,兼具动态与真实性,正是苹果对「照片是真实」这一观点的另一种诠释。

▲ 黑客帝国中,对于真实的定义的疑问

其实在 Live Photo 的十年中,苹果以外的厂商也陆续推出了系统级别的 Live Photo,只是受制于格式、方式的不统一,还没有像 iPhone 的 Live Photo 一样广为流传。

今年,先是 OPPO Reno 12 允许用户将拍摄的 Live Photo 上传到小红书,再到微信朋友圈支持 iPhone 发布 Live Photo,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介于照片和视频之间的媒介,借此希望与世界建立更生动的联系。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对影像的认知,还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推进。

最近,vivo 的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上回应了网友的提问,确认 Android 将在年底前统一支持微信发布 Live Photo,进一步打破平台壁垒,为更多用户提供动态记录的机会。

记录一个片段这件事,也许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相当了不起。

从 19 世纪初,影像技术诞生开始,人类就找到了能够客观记录静态画面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才出现了价格昂贵的胶片连续拍摄静态画面来组成动态片段,直到 1997 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时,能够记录片段的魔法照片依然只存在于幻想中。

又过了近二十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才真正实现了随手拿起手机、轻轻按下快门,就能将一段时间浓缩进照片中,把魔法世界变为现实。

可以说,人们用了快两百年的时间,才推动影像走到这一步。

因此,正值国庆假期,如果你的手机支持 Live Photo,千万别浪费了它,哪怕暂时无法分享,依然可以保留这些生动的片段,为未来的自己做好回忆准备。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