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本田日产计划合并,日本就剩两家车企了?

董车会

2024-12-19 22:37

本田和日产,要合并了?

昨天凌晨,《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本田(Honda Motor)和日产(Nissan)已经开始合并谈判,「以适应快速的全球竞争」。有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正在考虑组建一家控股公司,将两个汽车品牌纳入旗下来运营。同时,他们还打算将三菱汽车纳入这个联盟之中。

本田+日产+三菱,有人调侃:这难道是「失败者联盟」?

针对这一合并传闻,本田执行副总裁青山真司很快就出面回应,他表示,本田正在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其中也包括合并、资本合作和设立控股公司,「但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日经在报道中指出,这三个品牌的联手,能够让它们有能力与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展开竞争。今年上半年,本田、日产和三菱加起来,在全球范围内总共卖出了大约 400 万辆汽车,远低于丰田的 520 万辆。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要追赶的,不止丰田。

日产,何以至此?

回想起来,从前的日产还是很有抱负的,从 Skyline GT-R R32 到 GT-R R35,日产已经成为了 JDM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超级跑车」这个东西带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在多年前接受 Top Gear 采访时,GT-R R35 首席工程师水野和敏回应了外界对于 GT-R 车重的质疑。他指出,要控制一台轻量化跑车并不容易,GT-R 作为一款「平民超跑」,需要一定的重量来保证驾驶安全。

过去,超级跑车市场是封闭的,我的目标是打破这一局面。如今,你可以驾驶 GT-R 以 300km/h 的速度驰骋,而你的伴侣可以安全地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在 GT-R 问世之前,这是一个不可能梦,而在 GT-R 之后,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可惜的是,现在差不多 20 年过去了,R35 还是那个 R35,车展里的日产展台,只有一些不着边际的概念车。

▲GT-R R35

原因很简单——没钱。如今日产的现金储备只够他们用 12-14 个月,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股东压力和债务压力。

从财报来看,日产 2024 年 4-9 月的净利润为 192 亿日元,同比减少 94%。换言之,假设去年同期能赚到 100 块钱,今年就剩 6 块了。

日产业绩表现的下滑,与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不佳有直接关系。

日产汽车社长兼 CEO 内田诚此前在财报会中表示,在美国市场,丰田和本田的混动车型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而日产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组合老化,缺乏混动车型,最终导致了销量的下滑。

为应对这一情况,自今年 9 月以来,日产就已经开始逐步削减美国的产量,并在 11 月裁员 9000 人,相当于全球产能的两成和员工总数的 7% 。

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情况,想必各位已经心中有数了。面对来自电动汽车的市场冲击,日产基本已经放弃了挣扎。

日经新闻在报道中写道:

中国制造廉价、产品质量不佳已成为过去,现在他们在许多领域的技术都超过了日本,日产与本田共同打造的 800 万辆俱乐部,首要目标就是超越比亚迪。

过去一年,日经新闻联合日本行业机构拆解了两台中国电动车——比亚迪海豹和极氪 007,并撰写成册,以丰富的图文详细展示了各个系统和组件。抛开技术细节不谈,整体来看,日经新闻对比亚迪和极氪的技术实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价格和产品力方面均有优势的中国汽车,还得到了其他国家消费者的支持。

曾经,日本汽车在泰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90%,但最近两年,伴随着比亚迪、长城等超过 20 个中国品牌进入该国市场,日本汽车的市占率已经下降到了 76%。

促使日产做出合并这一重大决定的,不只是市场份额的走低,鸿海集团也成为了其中的催化剂。是的,就是富士康那个鸿海集团。

彭博社 12 月 18 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称,鸿海集团一直在积极投资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而日产正是其关注的目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领导鸿海电车业务的首席战略官(CSO)关润,曾经是日产的三号人物,历任日本电产社长,并于 2023 年加入鸿海集团。

尽管日产对鸿海集团的参与持开放态度,但它也在努力避免被鸿海收购。鸿海对日产的兴趣可能加速了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谈判进程。

日经新闻报道称,本田对日产可能面临的鸿海收购威胁感到担忧,并曾警告日产不要接受鸿海的投资,否则本田将终止与日产的所有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并可能会是本田和日产共同的最优解。

▲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左)与本田三部社长在记者会上握手

日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车企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包括电动化和智能化,优秀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涌现,目前来看,拥有 8 家汽车制造商,对于日本来说太多了。

随着中国汽车的崛起和电动化、智能化的到来,以内燃机效率高而闻名于世界的日本汽车产业难免会受到冲击。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对媒体表示,为了保持汽车这一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日本现有的 8 家车企有可能会被淘汰掉一些。

的确,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汽车产量已经大不如前。

1998 年,日本生产了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乘用车,而中国当时的汽车产量仅占全球 1.4%。二十多年后的现在,中国生产了全球近 40% 的汽车,日本车的比例下降到了 11.4%。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 18 日上午在国会内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本田和日产汽车将就经营整合展开磋商「积极的动向」。他认为,如果本田、日产和三菱成功实现合并,它们或许会成为年销量超 800 万辆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然而,日经新闻却认为,800 万辆的规模并不意味着日本汽车产业「渡劫」成功。他们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整合了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等一众汽车企业的 Stellantis 集团,旗下累计有 14 个品牌,全球销量超过 600 万辆,但今年却陷入持续低迷。这表明,拼凑在一起,并不能创造真正的竞争力。

就现在的日产车企而言,不是简单的抱团就能取暖。

在 2024 财年上半年的财报会上,CEO 内田诚坦率地指出了日产所面临的挑战:市场变化迅猛,而公司的规划却显得过于谨慎和保守。他承认,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及销售策略等多个关键领域,日产目前正经历着发展滞后的问题。

实际上,今年以来,日产一直在寻求本田的帮助,来改善这样的局面。

今年 3 月,本田和日产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纯电汽车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合作的范畴广泛,包括了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和联合采购,以及底盘的共同开发等关键项目。到了 8 月,双方又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宣布将携手开发车载电脑操作系统,共同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平台的核心基础技术。

寻求外部合作已成为日系车企应对行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日产的举措便是明证。隔壁的「丰田联盟」亦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丰田不仅全资拥有大发汽车,还与斯巴鲁、铃木和马自达建立了紧密的资本合作关系。

今年 5 月,比亚迪发布第五代 DM 的同一天,深耕混动技术多年的丰田,联合斯巴鲁和马自达,共同发布了面向电动化的全新燃油发动机。

据丰田介绍,这台发动机可以适配油电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动技术,体积比以往减小了 10%~20%,热效率提升 30%,包括全新的 1.5L 四缸发动机、1.5T 发动机以及、2.0T 发动机等。

「共创」和「竞争」发音相同*,一语双关,代表着两重意义。

*在日语发音中「共创」与「竞争」同音。

丰田的佐藤恒治社长在沟通会中对媒体表示,二氧化碳是丰田、斯巴鲁和马自达共同的「敌人」,在竞争中,确实有些研发需要协力才能加快速度,深掘创意。

斯巴鲁的大崎笃社长还呼吁各供应链也可以携手推进技术研发,「大家一起创造未来」。

目前来看,日本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呈现两大阵营:本田、日产和三菱的联盟,以及以丰田为龙头的丰田、马自达、斯巴鲁和铃木集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