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股票涨停!宋 PLUS 智驾版下周发布,比亚迪要让智驾覆盖全系车型

董车会

02-07 09:19

时隔 3 年,比亚迪再次涨停。

2 月 6 日,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股价在午后强势拉升,14 点 31 分封死涨停板,每股报 311.08 元。

同时,比亚迪概念多只成分股股价高涨,包括比亚迪电子、美格智能、地平线机器人等个股盘中涨幅超过 10%;宇瞳光学、三花智控盘中涨停。

这场资本市场的狂欢并非偶然,下周一,比亚迪就会在深圳坪山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的重点便是智能驾驶,以及比亚迪智驾平权战略下的首批产品。

▲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六角大楼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比亚迪正试图通过这场「平权运动」,将智能化从高端车型的奢侈品变成全系车型的标配,从而在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智能化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智驾这盘棋,比亚迪早有筹谋

这场产品重构的背后,是一场从芯片到算法、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垂直整合。

比亚迪总共准备了三套智驾方案:

入门级采用润光智行的分布式传感器方案(5R1V、3R1V);中阶搭载自研的 100Tops 算力平台,高阶则与 Momenta 合作,提供 300Tops 和 600Tops 算力的解决方案。

今年,比亚迪将实现全系车型的智驾覆盖,从 6.68 万的海鸥到百万级的仰望 U8,无差别渗透。

这一「智驾平权」战略的核心,是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到 10 万-15 万元的主流市场。根据比亚迪的规划,2025 年高阶(100Tops 以上算力)产品占比将从不到 5% 提升至 80%,全年高阶车型销量预计达 200-250 万台。稳定后,100Tops 算力产品将占 60%-70%,300Tops 算力占 10%,600Tops 算力占 10%。

▲王朝网总经理路天在「不经意间」露出了秦 L 方向盘后面的智驾拨片

在芯片层面,比亚迪选择了双轨并行。

一份华福证券的智驾交流纪要显示,比亚迪高阶平台将依赖英伟达 Orin X,中低阶平台则尝试引入地平线 J6。另外,比亚迪的终极目标——自研芯片,预计在 2026 年量产。

与此同时,比亚迪半导体自研的 CIS 图像传感器芯片已经成为了智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全了感知链的关键一环。这种从芯片到算法的垂直整合,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增强了技术自主性。

而在组织层面,智能化早已成为比亚迪的战略优先,甚至超越了出海与供应链管理。36 氪汽车此前报道称,比亚迪新技术院负责人半夜经常接到董事长王传福的电话,「沟通的话题都是智能化」。

另据未来汽车 Daily 报道,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比亚迪的智能化部门就成为了变动最为频繁的部门。年初,比亚迪整合了智驾与智舱,成立智能化研究院,年中成立了天璇、天狼两大开发部门冲刺自研智驾方案落地。

其中,天璇开发部专注自研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由前高合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比亚迪自研感知负责人许凌云领导;而天狼开发部主攻低阶智驾方案,由第五事业部前软件中心总监李锋领导。同年 10 月,两大部门完成整合,并设立了前瞻部门,主攻端到端技术落地。

这种资源倾斜的背后,是比亚迪对智能化转型的紧迫感。

从财报来看,比亚迪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红利正在消退,2024 年上半年毛利率从 28% 降至 22.4%,单车均价下滑至 13.6 万元。智能化,成为打破成本僵局的唯一出口。

另一方面,小鹏 MONA M03(起售价 11.98 万)、蔚来乐道 L60(租电售价 14.99 万)以智驾切入比亚迪腹地,倒逼比亚迪加速低价车型智驾落地。价格战 2.0,从成本转向了智能。

可以说,昨日的涨停是市场对比亚迪「智驾平权」战略的认可,市值重回 9000 亿,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地平线(J6 芯片)、宇瞳光学(车载摄像头)、思特威(CIS)等供应链企业股价联动,也反映智能化红利的扩散效应。

这种资本市场的共振,是对整个智能化产业链的押注。

同时,比亚迪也在为产能扩张做准备。《河南日报》于本周四报道称,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郑州比亚迪宣布将面向社会一次性招工 2 万人,覆盖六大事业部,从一线员工到管理层,从普工到技术岗均有涉及。

▲郑州比亚迪,图片来自:《河南日报》

经了解,比亚迪郑州工厂目前拥有产业工人 6 万人左右,主要生产宋 Pro DM-i、海豹 DM-i 以及 豹 5。2024 年,该工厂产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 54.5 万辆,同比增长 169.8%。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比亚迪对智能化红利的押注。从 6 万产业工人到 2 万新增岗位,比亚迪正在构建一个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交付的全链路生态。

智能化,或许能够再造一个比亚迪

比亚迪的智能化冲锋,虽在国内市场掀起了巨浪,但在全球竞争中仍面临多重挑战。从技术迭代到海外扩张,从数据积累到算力基建,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目前,比亚迪的高阶智驾方案目前主要依赖 Momenta,自研算法尚未完全成熟,300/600 算力平台的切换周期可能延长至 1.5-2 年,这给比亚迪的技术落地带来了时间上的压力。

▲2021 年,比亚迪与 Momenta 成立了智驾合资公司迪派智行

而在芯片层面,英伟达 Orin X 主导了高阶市场,地平线 J6M 芯片目前因算子移植困难、POC 效果不及 Orin,目前已被边缘化,比亚迪短期内仍然需要依赖英伟达。

此外,域控与连接器的自研替代也在进行中。比亚迪电子主导域控,连接器则逐步从电连切换至弗迪自研,预计 2026 年实现全面替代。这种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既是比亚迪的优势,也是其风险所在。

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智能化、差异化能力成为存量竞争的关键。今年 1 月,吉利汽车国内销量达到了 239944 辆,略高于比亚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比亚迪需要在智能化领域建立更强的护城河,才能守住市场份额。

▲2024 年 11 月,比亚迪第 10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智能化竞争的核心是数据驱动。比亚迪虽然拥有 400 万辆智能驾驶车型积累的中国最大车云数据库,但总量仍落后于华为、小鹏等竞争对手。数据闭环的优化空间,是比亚迪算法迭代的关键。

在算力基建方面,比亚迪当前算力规模为 P 级别(PetaFLOPS,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计划在今年年内达到 E 级别(Exa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不过,比亚迪目前仍然选择通过购买加租赁(腾讯)的方式构成算力平台,与华为、理想等先行者相比仍有差距。

海外市场是比亚迪的另一大挑战。虽然低阶智驾产品已实现出口,但高阶产品的出口仍需通过 GSR 法规认证,涉及硬件设计与软件权限的适配,工作量巨大。

▲1 月 16 日,比亚迪 ATTO 3 在韩上市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当价格战触及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天花板,比亚迪的智能化转型已从「战略选项」升级为「生存刚需」。这场转型的成败,将决定比亚迪能否在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销量基盘和垂直整合能力。400 万辆智驾车型积累的数据,以及从芯片到算法的自研布局,为其智能化进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市场对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充满期待。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场战役不仅关乎比亚迪的命运,更将验证中国汽车产业从「成本领先」到「技术定义」的转型逻辑是否成立。智能化,既是比亚迪的机会,也是其必须跨越的山峰。

智能化能否再造一个比亚迪?答案或许会在 2 年内揭晓。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